农村有句俗话“两春一冬化黄土为金”,是什么意思?有意义吗?
两春一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两春一冬?了解一点中国历法知识很有必要。我们国家现在不仅用阳历,还用阴历和干历。公历是阳历改过来的,我们用的阴历其实是阴阳合璧。农历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二十四节气,节气的季节安排使得农事适时。农历是什么?农历即阴历,是根据月亮运行规律的特点,反映月亮盈亏不足的特点,以月初一和月中满月为时间顺序的纪年法。月亮一次发光需要29天半以上,但一天要算成一个整体。所以农历月大30天,小29天,一年有七月那么大。一年算十二月,不是354天,就是355天,农历以月为重点,体现月的运行特点。
阳历即阳历,是一种以太阳运行规律为特征的纪年历法。这是一种基于太阳回归之年的历法。阳历重在体现一年的特点,体现寒暑秋冬的变化和交替。二十四节气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太阳年大约需要365天零四分之一天,平年一整天是365天,闰年一整天是366天。这样,农历和阳历的年差不少于11天。为了既使用阴阳历又不使差别太大,我们的祖先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在农历中设定闰月,农历闰月将有13个月。有了这样的安排,阴阳历就不会出大差错。
两个春天夹一个冬天,春天是指春天的开始,冬天是指冬天,冬天。二十四节气以立春为例,以严寒为结。因为农历闰月,会出现“两春一冬”的现象。即农历正月立一个春,十二月立另一个春,农历称之为双春年。但在阳历中,没有这种现象,每年都是春天。在农历中,只有在有闰月的时候,而且是2月到11月的闰月,才会出现一年两春,两春一冬的现象。农历不是闰月年,但农历会有一个春年。没有一个春天的年份比农历闰月的年份多一年。比如2019年没有春天,2020年有闰四月,正月十一有立春时间,十二月二十二有立春时间。这就是一年有两个春天,两个春天和一个冬天合二为一的现象。这种现象在19年,也就是19年会出现7次。这是人为安排的,以配合农历和阳历,并不是天意和自然规律的独特展示。但人们以非春年、双春年为基础来预测天气、预测农事质量,是不自然、不科学的,所以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