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提出* *的想法?
分析:
历史上第一个“发明”——第一个提出“* * *”思想的人是谁?人们肯定会认为是王稼祥,依据是新版《辞海》在“王稼祥”词条中作出了“定论”:他“在1943年首次提出并论证了“* * *”思想的科学概念”。翻阅史料,王稼祥“* * *思想”形成的具体过程是,1943年7月8日,他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 * *与中国民族解放道路》,文中写道:“中国民族解放的整个过程——过去、现在、将来——的正确道路是* *。* * *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王稼祥这里用的“* * *思想”的提法,成了“格式化”的语言,一直沿用至今。
但* * *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一个伟人的奋斗与命运——《* * *》之路(下册)》对* * *思想的“发明”提出了新的考证和研究,认为最早提出* * *思想的“第一个”应该是* *。早在王稼祥发表那篇文章的前两天,即7月6日,* * *就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肃清党内的孟什主义思想》的文章,文章写道:“所有的干部,所有的党员,都应该学习党在中国二十二年来的历史经验,都应该学习* * * *同志关于中国革命和其他方面的理论,都应该用* * * *同志。据此,该书作者认为:“现在普遍认为,王稼祥是第一个提出* * *概念的人。就文字而言,这个理论当然可以成立。但如果不拘泥于文字表述,而是从其实质意义上来说,* * *关于用* * *同志“武装”党员干部的观点,说明他实际上是全党第一个提出学习* * *思想的领导人。从‘同志的思想’到‘同志的思想’,只是这个概念的简明表述。"
“第一个”提出“* * *”想法的人是谁?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好在目前还没听说* * *和王稼祥后人关于谁是“第一”的争执,要求有关部门下结论,否则很难让有关领导出面解决;没有人把“* * * idea”注册为著名商标品牌来先取得专利权,否则会因为谁是“第一”而引起法律纠纷。其实不管是说* * *是“第一”,还是说王稼祥是“第一”,都是* * *思想的崇拜者和倡导者,谁也无法否认和抹杀。谁是“第一”,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是什么?而且和“* * *思想”相提并论的还有“马克思主义”、“马列主义”。谁最先提出这两个术语?好像没人做过研究,或者有人在做研究,还没有结果。没有“第一”,丝毫不影响马克思主义、马列主义的现实意义。
我觉得值得考证和研究。作为最早提出“* * *”思想的“第一”人,为什么“第一”会成为文革中反对* * *思想的“最大执政党”,最后被打倒,折磨致死?* * *的悲剧是* * *史上影响最大的“第一”。而* * *的悲剧又是如何发生的?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无法在本文中讨论。我只想对坟墓里的* *说:你的悲剧有“各种原因”(官方语言),但你个人对* * *的崇拜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从* * *和王稼祥提出“* * *思想”的情况可以看出,他们完全把“* * *思想”当成了* * *思想,也就是* * *个人思想。王稼祥在“同志的思想”中同时使用了“同志的思想”,而“同志的思想”则全部用在了“同志的思想”中。“同志的思想”“同志的思想”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这个概念的简明表述”,但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遵义会议后,* * *掌握了* * *的实际领导权,得到了党和军队的一致拥护。王稼祥和* * *提出“* * *思想”正是为了突出* * *的地位,树立* * *的威信。尤其是,* * *对* * *的敬佩溢于言表。在那篇文章中,他首先指出,中国* * *经过22年的严格考验,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生活和历史事件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具有极其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长达22年的长期艰苦复杂的革命斗争中,我们的党、我们的无产阶级和我们的革命人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 *。我们的* * *同志是一个坚强伟大的革命家,在二十二年的各种艰苦复杂的革命斗争中经受了考验,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略战术,对中国的工人阶级和中国的人民解放事业无限忠诚。”他进一步强调:“中国的历史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各派机会主义者斗争的历史。这种历史,客观上是以* * *同志为中心的。党内各派机会主义的历史决不能成为党的历史。”* * * *对* * *的评论在当时是最高水平的,虽然不能和林彪的“顶峰论”、“四大”相提并论。对* * *的个人崇拜其实在延安时期就出现了。那时候,* * *思想被当成* * *同志的思想,肯定不只是* * *和王稼祥。* * *公开说* * *思想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但那是在* * *死后。于是我“幻想”:如果“* * *思想”是作为集体智慧而不是个人思想提出来的,也许就不会造成毛主席的话“句句都是真理”,也就不会使全党全国人民对* * *的崇拜异常狂热;也许“文化大革命”就不会发生,“两个凡是”就不会出现...这种“也许”下去,恐怕今天的中国都不知道什么是“盛世”。
张华在《悲剧中的* * *与* *》一文中写道:“在长期的斗争中,* * *为树立* * *思想的旗帜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我们将在所有关键时刻坚决维护* * *的威信,包括肯定党内正在出现的个人崇拜。”我觉得* * *不仅“肯定”了他的人格崇拜,还起到了引领作用。在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时,虽然他大胆地说“反对毛主席的不一定是反革命”,但正如张华所说:“作为一个为党的建设作出过许多贡献的重要领导人,他在个人崇拜的狂热氛围中,认识到个人崇拜对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严重危害...
* * *“第一个”提出“* * *思想”,并成为“第一个”不幸“反对* * *思想”的最大悲剧人物,这大概是* * *史上值得深思和反思的“第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