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采芝斋”是杭州的还是苏州的?
无论老少,苏州人都知道采芝斋糖果。采芝斋糖果店,位于观前街东段,是一家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店。清同治九年(l870),采芝斋(河南人)创始人金以500铜钱的微薄资本,买了煮糖炉、小铜锅、青石桌、剪刀等简单工具和少量糖果原料,在观前街73号原茶铺前摆起了地摊。起初只卖粽子糖,摊位上挂着“杜宣杜东竹丝巷小糖摊”的牌子,当众煮糖切糖。因切好的糖果形似粽子,故名粽子糖。相传这种制糖技术起源于吴门标印末年的谢昀杉,故又称“谢佳糖”。
经过十几年的经营,金已经积累了一些资本。光绪十年(1884),在儿子金的协助下,在观前街72号(今春阳一部分)开设了自己的店铺,生产销售糖果、炒货、蜜饯。至今,观前街72号曾是采芝斋的古玩店,原主人夫妇平时与金交往频繁。夫妻俩年老无儿后,准备回宁波老家安度晚年,于是将那家画室的古董店租赁权转让给了金。金搬进来后,他的生意如鱼得水。除了生产和销售苏式糖果和炒货,他还添加了苏式蜜饯,生意日渐兴隆。但此时该店仍无官方品牌。来钱洁的顾客原来只知道这是一家叫采芝斋的古玩店,所以还是互相称呼:去采芝斋买糖。金顺势而为,正式将店铺命名为“采芝斋”。此后不久,的牙科搬到了隔壁,金把店铺扩大成了一个有两个开间的中型店铺,把店铺事务交给了长子金打理。
传说清朝光绪年间,采芝斋兴盛之时,慈德皇后患病,经宫中神医长期治疗无效。苏州织造局选派苏州名医曹沧洲到北京为皇太后把脉。曹除了开药方,还以慈禧为辅药,赠送采芝斋的贝母糖。吃过之后,贝母糖列为贡品,苏式糖价值百倍。金做了一个牌子,四周用龙形黑底刻上“贡糖”二字,挂在店门口。从此名声大噪。苏州城内到处流传着“采芝斋秘制贡糖可治太后病”的神奇说法。
继采芝斋贡糖能治太后病的名言之后,金趁机在宣传商标上大做文章。他特意请画家画了“财智图”作为商标。设计中,一位老人拄着拐杖,上山采药。篮子里装满了灵芝和仙草,另一个老人肩上挂着一个葫芦,暗示里面有灵丹妙药,说明采芝斋里的糖果和蜜饯有药用功效,经常食用可以保持健康长寿。从此,采芝斋是“半药铺”的说法在无棣流传开来。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苏州糖果,在以采芝斋为代表的苏州糖果业也初具规模。光绪三十三年(1907),苏州糖食(果)所成立,金被选为当值监。
采芝斋拥有日益雄厚的资本和庞大的家族企业。金尹稚怕后人对采芝斋的产权产生纠纷,所以在生前立下遗嘱,明确其长孙金义安为采芝斋的管理者,也是采芝斋招牌的主人。第三代金自开门户后,先后在观前街开了粤菜坊分店、广芝斋、菜之春,在上海开了粤菜坊、菜之斋糖果店,在常熟开了菜之斋。为了发财,兄弟之间在生意上的竞争和对“财智斋”金字招牌的争夺日趋激烈。1936金宜安曾任吴县茶食糖协会主席。后来由于兄弟之间的诉讼,花了很多钱,加上家里的火,以及妻子和哥哥在上海粤菜坊分店拿走的巨款,他受到了很大的精神创伤,整天郁郁寡欢,后来1942去世。
20世纪20年代,采芝斋糖果和炒货闻名全国。游客和苏州人出门在外,应该给亲戚朋友带些礼物。苏州的外国传教士和教会学校、医院的外国人也买了一些作为稀罕物回国。20世纪30年代,天津港的商人来到苏联购买采芝斋糖果和瓜子销往国外。20世纪40年代,香港通顺行和三阳行从上海采芝斋购买商品,并持续分销多年。20世纪50年代,上海和苏州的外贸部门有计划地组织了采芝斋糖果的出口。
采芝斋设置于清朝同治九年(1870),解放前四代相传。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和苏州地方特色的名牌产品。比如糖果有松饺糖、玫瑰酱糖、酥松糖、酥桃球、软松糖、薄皮糖、淡糖、重松糖、淡桃糖、杏仁糖、蛋黄花生、清水山楂饼、玫瑰酱等。,炒货有香草西瓜籽、玫瑰西瓜籽、椒盐香榧、椒盐核桃等。,清水蜜饯包括白糖。
其中酥脆的金黄糖、带香味的淡白糖、甜润肥腻软糯的软糖是苏式糖果的代表,松子有益肺益气的作用。甜脆的桃球,内含去皮的核桃,有润肺止咳的功效。鲜红透明的清水山楂饼,有降血压的功效。花香玫瑰酱有祛瘀止痛的作用。甜咸适口椒盐核桃有补气养血的作用。美味的白糖杨梅干、九制梅子皮、九制陈皮等。,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其他名品,如炒货、凤眼莲、壳薄善良的玫瑰花、奶油色的西瓜籽等,都以“干净、小而香”著称,具有养津润肠的功效。
采芝斋的特点是前店后店。它的优点是适应性强,食用安全,产品新鲜。顾客经常可以买到很久没烤过的糖果和瓜子。采芝斋从选材到制作都有严格的体系。原料从名优产区顶级水果辅料采购,货品经过筛选采摘,区分等级,符合用料要求,保持色香味,不变质;投料生产工艺精细,如明货糖果的提浆法、沙货糖果的人工砂光法等,保证了产品的高品质和美味。
解放后,早在1953,采芝斋商店就建立了党支部,加强了企业内部的管理,促进了店主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服务对象由少数人变为大众。1954期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用采芝斋的酥脆、清淡、绵软的糖果招待国际友人。苏式糖果世界闻名。1958,采芝斋出口糖果200箱;1959,出口50箱。1963年,香港来采芝斋拍摄电影《两姐妹》。65438-0978年,墨西哥总统访问我国,吃了苏州采芝斋的软松糖,赞不绝口。“文革”期间,采芝斋的“金字招牌”被砸,店名改为“红旗店”,前店后店的传统特色也被取消。几经周折,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在1979恢复店名和前店后店。1984年,采芝斋扩建业务用房,面积1020平方米。1986年,后房也建了一栋1229平米的楼。百年老店获得新发展。
近年来,采酪带用新型糖果流水线自动包装苏式糖果,袋装成“紫芝斋松子像糖果”,印有“同治起源,百年老店”和采酪图,还印了一句祝贺诗:“松子代代相传,芝麻开花节节高,花生总结果,核桃百年和谐。”既介绍了采芝斋传统的苏式糖果,又致敬吉祥和谐,因此深受大众喜爱。
在1996上海商品交易会上,苏州菜之斋的传统产品,如苏州食品厂的粽子糖、松子糖、芝麻酥、玫瑰瓜子、话梅酥、卤豆腐等非常受欢迎,一些上海顾客品尝后连连称赞:“它们是正宗的苏州菜之斋产品,味道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