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同质化产品很多。企业如何解决这一危机?

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长久立足,必然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当今世界,企业价值的获取已经转向主要依靠对无形资产,尤其是知识产权的利用。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更多地依靠和利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这样才能有强大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运营知识产权的具体策略是:积极推进产品(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所谓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是由它能为顾客创造的价值决定的,但价值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产品(技术)创新。毕竟,服务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带来的价值增值是有限的,通过产品(技术)创新开发的新产品带来的价值是无限的。1.加大投入,以市场为导向创新。R&D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只有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在经济衰退时期,现金流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与1989~1991的经济危机形成对比的是,美国高科技企业中的成功领导者在经济衰退时期使用了营业费用的逆向运用法。即在1990 ~ 1991的衰退期,其研发支出、销售管理支出和广告支出均高于不太成功的同行企业,分别高出22.1%、14%和9.2%。在随后的经济扩张期,与不太成功的同行公司相比,只有研发支出仍然较高,但幅度缩小到8.8%,其他两项支出分别低65,438+04.2%和3.4%。这意味着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资金充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有意识地投入到衰退中,结合自身特点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创新需要一定的成本,但也存在失败的风险。由于实力有限,中小企业在选择产品(技术)创新项目时必须谨慎。更好的解决方法是量力而行,在自己的领域和范围内进行突破和创新。2.与“联发”合作,建立技术联盟。“联发”的模式包括在企业间寻求帮助,供应商等渠道可以成为创新灵感的重要来源。关系到行业发展命脉的核心技术,绝不是单个企业在短时间内能够攻克的。通过技术联盟,可以整合资源,一方面降低获得知识产权的成本,另一方面增加获得新知识产权的可能性,使单一技术或少量技术无法完成的专利技术产业化成为现实。联盟中可以共同使用和开发的技术不需要在市场上购买,这样参与联盟的企业就可以获得竞争优势。3.收购境外企业优质资产。资产收购是指转让目标公司的专利、商标、商誉等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不会改变,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债权债务不承担责任。金融危机的爆发为资产的收购创造了更多的机会,降低了企业的收购成本和风险,购买高潜力资产可以实现资源互补,扩大企业自身的规模和资产实力。4.善于利用无效专利。当企业无条件时,可以从无效专利中选择相关技术作为继续研发创新的起点。专利失效并不意味着它们是没有价值的技术。虽然很多专利因为保护期或者某些原因提前终止了,但是其技术含量依然存在,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而且使用无效专利不需要支付专利使用费,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费用,缩短研发时间。企业品牌的建立是指企业及其产品的品牌,包括商标、厂商名称和服务标志。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是品牌的直接标志,但品牌绝不等同于商标。品牌是商品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的体现,是企业文化、学习和创新最有说服力的表征。国内外知名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物质与精神、技术与艺术、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价值和享受。一个具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品牌,凝聚着多年的不断创新、科学管理、卓越品质、优质服务和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得市场资源优先经销权的有力武器。其品牌价值已经从企业层面延伸到社会层面,甚至延伸到企业的主场——国家。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渗透力和竞争力的品牌,能够得到国内外公众的认可和向往,其声誉和诚信能够转化为消费者的忠诚度;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全球声誉的名牌是国家的财富,是民族的骄傲,是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优秀载体。品牌的知识产权不仅体现在商品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和品牌的直接识别上,更有赖于先进技术的支撑、卓越品质的保证、诚信经营的依靠和先进文化的铺垫。因此,企业的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金融危机无异于一次行业洗牌,结果必然是资源向优势企业和品牌集中,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注重产品R&D和制造而忽视品牌建设的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企业的商业模式需要从OEM向ODM转变(原创?设计?制造,也就是最初的设计和制造),然后进一步到OBM(自己的?品牌化?制造,即原品牌制造)转型。经营知识产权获取收入知识产权经营包括专利授权、专利买断和出售、专利权人之间的交叉许可、商标许可、商业模式和标准许可、品牌许可等知识产权交易。拥有知识产权后,一定要充分利用;如果不使用,任其闲置,不仅是资源的浪费,也让任何关于获取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为变得毫无意义。知识产权管理不仅是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延伸,也是企业进一步自主创新的助推器。成为企业直接获利的重要手段,帮助企业实现了“R&D-知识产权-利润再投资R&D”的良性循环。企业在经营知识产权时,应科学评估相关知识产权的价值。授权企业必须积极管理被授权人,应对与知识产权授权相关的固有风险和失误。“三方”合作解决资金瓶颈问题。虽然银监会提出允许企业以专有知识和技术、许可专利和版权进行质押,帮助企业获得融资,以弥补担保和抵押物的不足,但对于一些急需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来说,这种新的融资形式在现实中并不好用。知识产权质押最重要的环节是知识产权的评估。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不仅价值评估不同,产品市场估计也不同。在评估专利权本身价值的同时,还需要评估发明的预期价值,如其利用价值。与传统的不动产抵押相比,知识产权的流动性不如不动产,因此处置起来也相应困难。但目前银行没有专门的机构对企业专有技术这一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因此技术评估存在很大的风险。如何帮助成长期的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满足其融资需求?这需要“三方”的配合:1。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完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管理,与银行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并给予政策支持。2.银行应建立贷款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合理设计知识产权质押授信品种,简化贷款流程,利用相关中介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在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时,需要提供具有较大商业价值的知识产权资产质押。同时,要选择行业认可度高的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实施R&D人力资源外包措施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企业根据需要,将一项或多项人力资源管理任务或职能外包给其他企业或组织进行管理,以降低人力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在当前的危机下,人才外包可以使组织将资源集中在那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活动上。在危机形势下,企业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企业价值链中的其他环节。外包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为自己所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00多年前,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物种进化的唯一法则,即在危机中,只有面对危机适应性最强、变化灵活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进而繁衍生息。作为企业,要么在竞争规律中变强,要么被淘汰。面对金融危机,优秀的企业懂得利用自身优势和外部资源寻求转型或升级。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在危机中不变、犹豫不决的企业,只能在残酷的竞争中消亡。对于没有准备的企业来说,金融危机是可怕的。从经济周期来看,金融危机是正常的,这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同质竞争企业大量存在,资源和市场有限,使得一些处于相对劣势的企业遭受经济波动的冲击,这也是社会资源配置调整的结果。显然,没有倒下的企业应该学会考虑,在危机中哪种策略能先延长企业的寿命。只有适合企业自身条件的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每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周期性起伏。《老子》说:“祸在福中不知福,祸在福中不知福”。当所有人都认为是危机的时候,就是机会的到来。遵循这个逻辑,企业可以权衡利弊,找出最适合当前形势的市场策略,在下一个周期到来时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