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江西省林业厅颁发的内容(文件编号[2010 [77]江西省林业厅发)并发给我,以便传达贯彻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意见?
并落实意见。
为进一步推动油茶产业科学、有序、健康发展,2010年9月27日,国家林业局在湖南耒阳组织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会议总结了第二届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以来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深入研究了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和机制,全面部署了2011及“十二五”时期油茶产业发展工作。
一、会议的主要精神
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朱烈科副局长的重要讲话中。会议认为,一年来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是油茶良种苗木矛盾大幅缓解,苗木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油茶造林稳步推进。去冬今春,全国新建油茶林面积达到260多万亩,是2009年的4倍。三是油茶低档化种植得到加强,全国低档化种植面积已超过300万亩。四是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一年来投入油茶产业的资金达到51.7亿元。五是社会各界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六是科技支撑进一步加强,新品种选育、产品深加工和技术推广培训取得新成绩。
会议指出,当前油茶产业发展存在五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随着良种生产供应能力的不断提高,资金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新瓶颈。二是基层直接为生产一线提供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三是促进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如油茶良种补贴尚未落实,新造林补贴标准偏低,一些地方发展模式不够科学,机制不够灵活等。四是改建光管现象普遍,一些地方不顾条件仍在盲目发展。五是加工领域整顿秩序、规范管理刻不容缓。
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油茶产业发展要把握五个重点:
一是重点建设高产油茶林基地。要严把种苗、种植、管理“三岛关”,牢牢把握良种壮苗这个基础,确保造林种苗来自省级种苗部门确认的定点生产单位,真正防止无良种壮苗上山造林;要进一步加大种苗执法力度,严格落实油茶种苗生产许可制度,对非定点种苗单位坚决取缔一起;严格执行油茶造林技术规程和标准,有条件的地方组建专业队伍进行造林作业,高度重视造林后期的管理和抚育。
二是做好产品加工这个关键环节。要加强茶油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不断创新加工工艺,规范操作流程;严格产品质量监管,确保茶油食用安全。
第三,继续强化政策支持的重要保障作用。重点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进一步提高油茶新造林补助标准;实施油茶良种补贴制度;尽快出台林地流转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省县两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专项资金规模;通过创新机制和模式,吸引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造林大户等社会投入。进一步挖掘潜力,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对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
第四,充分发挥科技的强大支撑作用。抓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加强培训,大力推广应用现有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制定和完善油茶产业发展各生产环节的标准。
五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继续大力宣传良种在油茶产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宣传各地促进油茶产业发展的良好发展机制和模式;宣传茶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二、充分认识我省油茶产业发展的良好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一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省政府成立了省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任组长,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并在省林业厅设立办公室,统筹全省油茶产业发展。二是今年3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赣府发[2010]11),编制了《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明确了我省油茶产业发展目标。三是从2010开始,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设立省级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深加工产品研发和油茶产业科技园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强林业、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农业产业化、以工代赈、水土保持、科研创新等项目资金整合,支持油茶产业发展。
(2)油茶种苗生产和管理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加强了种苗执法检查;根据《江西省油茶种苗质量管理办法》(赣林早字〔2009〕300号)和《关于规范我省油茶种苗定点生产和造林工程种苗管理的通知》(赣林早字〔2009〕472号),开展油茶扦插育苗鉴定工作,定点育苗。开展“油茶苗木质量月”活动,进一步完善油茶苗木生产经营许可制度,规范油茶苗木生产经营。
(3)造林面积不断增加,造林标准进一步提高。据统计,2009年,全省新建油茶林面积达58.2万亩,比2008年增加40多万亩,是历史最高的一年,吸引了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和大户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在项目造林过程中,严格执行《江西省油茶高产无性系培育技术规程》(DB36/T 551—2009),加强监督检查,造林质量明显提高。
在看到我省油茶产业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油茶种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种植企业、大户甚至少数林业主管部门对油茶苗木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地方仍在使用非指定育苗单位的苗木造林,对无证苗木执法不严。二是造林质量有所提高,一些地方造林设计和施工不符合油茶丰产林造林规程要求。三是少数县没有完成工程造林计划。四是重种植轻管理现象普遍,造林成活率下降,苗木长势不好。五是产业发展模式和机制有待完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三、当前应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为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结合我省油茶产业发展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继续发挥政策支持的引导作用。随着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资金短缺、服务体系缺失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各地要积极争取政府对油茶产业的政策支持,由政府牵头,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个体私营业主等社会资金参股,建立* * *收益* *风险的发展机制。要发挥政府统筹各类项目资金的优势,加大油茶产业投入,引导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地方资源为支撑,以科技力量为支撑,以专业合作社、种植企业和农户、加工企业、流通企业、服务单位为主体,为油茶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管理、培训和生产资料的油茶产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2)加强种苗质量管理。为加强对油茶良种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油茶种苗发展加强油茶种苗质量管理的通知》(常林发〔2008〕213号)和省林业厅印发的《江西省油茶种苗质量管理办法》(赣林早字〔2009〕300号), 《关于规范我省油茶种苗定点生产和造林工程种苗管理的通知》(赣林造字〔2009〕300号)第472号)和“四个明确、三个明确”的要求,组织种苗生产,严格执行油茶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坚决取缔无证生产和非指定种苗点,逐步改变混线育苗现状,积极推行分株育苗,实现油茶种苗株明确、造林品种有效配置。
(三)抓好油茶高产示范林基地建设。一要保证种苗质量。高产示范林必须使用省内指定育苗单位的合格苗木,否则项目不予受理,资金不予拨付。同时,积极推广使用容器苗和二年生苗,提高造林成活率。二是保证造林质量。按照《江西省油茶造林设计规范》(试行)、《江西省油茶无性系丰产林培育技术规范》(DB36/T 551—2009)的要求进行建设。在坚持“四不种”的前提下,不搞全围填海、带围填海,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我们将尽量使用大穴整地造林。三是控制造林进度。要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当年造林任务。如有短缺,第二年不再安排项目。四是要保证造林后期的管护。要加强植后管理,落实抚育、修剪、施肥等技术措施,确保造林质量和成活率。
(四)切实抓好产品加工的关键环节。目前,我省油茶加工能力接近65438+万吨,但规模以上加工企业生产的油茶产量每年不到2万吨,且多为设备和工艺落后的企业生产,甚至是手工作坊生产,产品利用率低,产品安全得不到保障。首先,我们必须提高处理准入的门槛。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鼓励现有加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加快技术改造和工艺设备更新,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要尽快启动“江西山茶油”商标注册工作,统一使用“江西山茶油”品牌进行宣传,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全省山茶油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三是要加强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茶油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提高出油率,延伸产业链,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第四,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确保茶油质量安全。督促加工企业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真正把产品质量安全视为行业和企业的生命。尽快制定我省茶油加工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完善产品安全检验体系。
(5)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科研部门要在完成现有油茶技术领域研究的同时,采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等现代技术,开展油茶良种研究。加强加工技术领域的研究,提高深加工技术水平。
(6)总结典型经验,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机制和模式。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企业效益与农民利益、政策扶持与社会服务的关系,调动各方面参与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总结推广企业带动、规模化种植、专业合作组织、自主经营等经营管理模式,采取召开现场会、组织学习考察等形式,进一步创新发展机制,促进油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