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1)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1)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适时修订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专项法律法规。及时做好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和地理标志的立法工作。加强知识产权立法衔接,增强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完善反不正当竞争、对外贸易、科技、国防等法律法规中关于知识产权的规定。
(2)完善知识产权执法和管理体系。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强化公共服务。深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实施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
(3)强化知识产权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中的导向作用。加强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贸易政策和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制定适合相关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完善知识产权支持政策,培育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立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开展以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为重点的全过程跟踪服务;完善对外贸易相关知识产权政策,建立健全对外贸易领域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预警和应急机制、海外维权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加强文化、教育、科研、卫生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协调和衔接,保障公众在文化、教育、科研、卫生活动中依法合理使用创新成果和信息的权利,促进创新成果的合理共享;保证国家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2)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应用。
(四)运用财政、金融、投资、政府采购政策和产业、能源、环保政策,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作用,坚持以技术创新能够合法产业化为基本前提,以追求知识产权为目标,以形成技术标准为努力方向。完善国家资助科研成果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共享机制。将知识产权指标纳入科技计划实施评价体系和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逐步提高知识产权密集型商品的出口比重,促进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
(5)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推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业化和产业化,引导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选择一批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鼓励大众发明和文化创新。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6)修订惩治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法规,加大司法惩处力度。提高权利人的维权意识和能力。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成本,有效遏制侵权行为。
(4)防止知识产权滥用。
(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界定知识产权边界,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公众合法权益。
(5)培育知识产权文化。
(八)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全民法制教育中增加知识产权内容。在全社会弘扬以创新为荣、以抄袭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假冒伪劣为耻的道德观念,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遵守法律的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