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以省或市命名?

自鸦片战争以来,上海对西方列强开放,允许英、法、美、日等国在上海设立租界。租界位于上海县城外。租界设立后,开始开垦土地,填平原来平坦的农田,修建现代化的新路。随着道路一条接一条的修建,新的道路名称出现了。但是这个时候,路的名字就比较随意了。如果沿路有花园,就叫“花园巷”。有一座教堂叫“教堂街”;这条路是租界的边界,所以叫“界路”等等。总的来说,租界道路的命名是不规范的。

此后,经过近20年的发展,英租界修建的道路大增。19上世纪60年代初,英租界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道路系统。为了便于记忆和整洁,英租界对界内道路形成了独特的命名标准——自1862以来,界内道路的名称往往以中国其他省份的省市名称命名。5月5日,1862,英国领事麦华拓发布《上海道路命名备忘录》。1865年,租界工部正式规定,原英租界内所有干道命名为中国省,东西方向的干道命名为中国主要城市。由此,我们在地图上看到的南北主干道从东到西依次是四川路、江西路、河南路、山东路、山西路、福建路、湖北路、浙江路、广西路、云南路、西藏路。但也有例外,比如广东路,本来应该是南北走向却变成了东西走向。原因是最初用英文起名字的时候,这条路被改成了“CantanRoad”,可以理解为早期中外交往中的“广东路”和“广州路”。原名“广州路”,国人译为“广东路”。从北到南有苏州路(现苏州南路)、北京路、宁波路、天津路、南京路(英文也叫“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从65438年到0950年,政府只更改了少数几条道路的名称,仍然沿用既定地名命名的标准。随着上海的不断发展,城市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大。道路名称的需求更加丰富,相应的规则只能基于一个总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尽量使用国内的地名作为路名,命名区域在全国的位置要大致相当于这条路在上海的位置,不影响原有的主干道。这不仅容易找到,也是表达整个国家和整个世界和谐的一种方式。

1990之后的发展突然让人们发现,路名可以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上海市地名办负责人表示,此前上海没有宁夏路,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动申请命名,于是宁夏的夏光集团、枸杞等名牌企业和特色产品自然进入宁夏路,为上海市场打开了突破口。应云南省开远市的要求,又有了开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