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门村位于哪个城市?

王石门村属于莱城区大王庄镇。位于象山东麓,团山以北,莱城西北32公里,距镇12.5公里。其东邻叶雪镇方干村;西邻都禄村;南面毗邻十五子和卫龙村;北面临章丘。79户240人,耕地155.83亩,山田近万亩。

民国二十四年,《续莱芜县志》记载:“卫龙乡?王石门”。根据庙碑记载,王兴是在明朝末年搬到这个村子的。因以放牧为生,故俗称王牧场,长期成为村名,后演变为王石门农场。从2001开始发展旅游业,为方便起见改名为“王石门”。冯家庄是其自然村,位于团山东麓,5户,17人。民国二十四年,《续莱芜县志》记载:“卫龙乡?冯家庄”。根据冯氏族谱,冯在清道光年间建村,取名冯家庄。村里有六个姓:王、冯、崔、曹、张、李。其中搬离寺河街道,冯搬离东上谷,崔搬离寺河街道和运粮市,曹搬离寨里镇曹大下村,李搬离寨里镇前库河村,张搬离十五子村。原来姓苏,后来搬走了。

明末,王石门村被王兴、西沟、四合街村民迁至此村。当时属山东省济南府泰安府莱芜县西乡王世保,一直到清朝都没变。民国初年,乡社制废除,莱芜县划分为10个区,隶属寨里村委会办公区。1941年5月,莱芜分为莱北、博莱、新抚三县,隶属于莱北县象山区卫龙乡。1942年4月,日伪军进驻王庄庵后,形势恶化。县委调整香山、花山所辖村,王石门划入花山。1945年9月,恢复莱芜县原建制。全县共分13区,王石门隶属象山区卫龙乡。建国后,1951年,象山区改为13,隶属于13;1955更名为象山区,隶属卫龙乡;1958年3月撤区并乡,隶属大王庄乡;同年6月,它属于大王庄公社卫龙区。冯家庄1966单干入社。0开头后,属于东上谷区;1969年,革命委员会成立。1984年3月,大王庄公社改为大王庄办事处。1985年6月,撤销办事处,建立大王庄镇。王石门一直隶属于大王庄镇上广区。2001年元旦,原大王庄镇与大槐树乡合并,区被撤销。王石门隶属于大王庄镇东上谷区。

王石门村自建立以来,世代生活在平均800多米的海域山上,靠山吃山,靠天吃饭。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从明末建村到公元1996年,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只能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来回走。1982之前,王石门村没有电。1949之前,由于高山环境恶劣,大旱之年庄稼和水果歉收,只好挖野菜,吃红薯苗和树皮为生。由于贫困,一些村民搬到了山脚下的东上谷、卫龙和孤山村。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王石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以生姜为主的经济作物已达到100多亩,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林果业进一步发展。除了栗子、核桃、柿子、山楂,桃子、杏子、樱桃在村民收入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王石门虽然地处偏僻山区,但也属于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廖荣标领导的八路军抗日游击队,为了与日伪军开展游击战,避开敌人的锋芒,活跃在都路、王石门一带。与此同时,泰安代办处、象山区委进驻都禄村,泰安区委专员赵笃生、莱芜县委委员崔立堂、李、、等也在王石门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因为王石门村有八路军部队、服装厂、后方医院、兵工厂等。,它已经成为日本伪军入侵的日本象征。1941年春,侵华日军为落实“三光”政策,对日军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扫荡,王石门被日伪军7次焚毁、掠夺。其中,1941、1942、10正月初六,侵华日军两次野蛮烧杀王石门村,房屋全部被烧,连地窖里的红薯也被烧光。当地革命干部曹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在王石门躲避日本侵略者。被发现后,他们的妻子和两个儿子被侵华日军杀害。一名在狮子峪山洞避难的八路军伤员被侵华日军发现,烧死在村里的一个空粮棚里。王石门村不仅积极为驻村的八路军和当地干部准备食宿,还积极参军,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一时期涌现出苏兰堂、崔登国、崔登举等革命家。解放战争时期,王石门也积极做好拥军工作。崔作为长期预备队随部队参加了战斗,李增桥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来在淮海战役中牺牲。抗美援朝期间,冯安旭加入抗美援朝志愿军,冯光和加入抗美援朝上海防空部队高射炮团,与苏联和朝鲜军队一起守卫清川河大桥。王石门村反派虽少,但在各种革命战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作为一个偏远的村庄,王石门村有着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1982之前,王石门村一直是豆油灯照明。2月,莱芜县委书记周和县长孙两次从和华山走到王石门。他们非常关心王石门的生活。看到村里照明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他们协调电业局拨款2万元,购买变压器、电线、电表。将工厂电源连接到王石门村。由于当时道路崎岖,供电用的变压器由王石门的12劳力抬上山。道路建设是王石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1995年6月,冯钰茜担任王石门村支部书记后,开始修路。1996年冬,卫龙至王石门村公路建设工程铺开。这条村道过去是从王石门经天桥、钟家岭、防城固南侧山坡到卫龙,都是狭窄的山路,崎岖难行。为了彻底解决道路问题,村里把路段按人到户,所有材料都用石头硬化。四年来,动用工人32万人,动用土石方2400万立方米、6万公斤,动用破铁锹1600多把,手推车80多辆,钢筋800多根,用4000米宽的硬化石铺路。2001,铺好的石板路拓宽到8米,整条路平均每人投资2160元。道路建成后,在外界引起巨大反响。从此,王石门成了艰苦奋斗的典型,远近闻名。各级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王石门,全国各地干部群众蜂拥参观学习。5月8日,1997,山东省委副书记韩喜凯拜访王石门。他对支部书记冯钰茜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不用介绍我说你是九棚多。”2001年春,时任山东省政协主席的韩喜凯第二次视察王石门,对玉石门的变化给予了充分肯定。1999年冬,村南铺石完成后,2000年冬,投入134万元,投入工人5万人,动用土石方25万立方米,在半山腰打通了王石门至大槐树乡杜炉村的联村公路,大大缩短了到济南和泰安的距离。1996至2002年,全村联村路、生产路、英林路达80余里,实现了山路联网。2002年6月8日,山东省委常委、军分区政委赵成峰看望王石门,高度赞扬王石门艰苦奋斗的精神,勉励他搞好旅游开发富民强村。在他的帮助下,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加强。8月至65438+10月,王石门至泰明路、王石门至卫龙两条联村道路同时硬化,硬化道路15里,其中王龙路3里,王度路12里,为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在大力进行道路建设的同时,王石门村的水利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6年初冬,在村北石头山南侧,村民用木车、铁锹、铲头人工修建了一座坝底宽46米、坝高16米、库容170平方米的水库,初步解决了山区缺水问题,成为村里的主要水源。同时,村里还在水库南边的山坡上修了一条千米长的水渠,引水灌溉耕地。2001,村里扩建水库,高3米,坝底宽24米,坝顶宽3米,库容50万平方米。围绕旅游开发,取名“九龙湖”。2002年3月,在九龙湖南建造了一个容量为5万立方米的水库。作为生产生活的命脉。王石门村的水利建设从未中断过。1996至2002年,该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凭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先后修建了九龙湖西、艾蒿丁玲、北岭前崖、天桥后、怀化谷、九龙湖南、下老滩7座水库,总库容2700余元。此外,在湖南、九龙的黄河沟、下老滩等地还建起了37个小山谷作坊。同时,地下铺设输水管道1万米以上,基本解决了耕地用水问题。2001,11年10月,村里在团山西侧山沟处的原养猪场旧址上新建了一座蓄水池,库容7万立方米。2006年10月5438+0至2002年6月,北岭隧洞贯通150米,实现了南水北调,满足了新建水库的水源问题。2001年,村里确定了九天大峡谷北部九天湖大坝的厂址,并立项建设。水利建设为农业结构调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1996以来,以生姜为主要作物的经济作物发展迅速,从50多亩跃升到100多亩。因为种植条件好,生姜无公害,莱芜市农科所在1997建立了脱毒生姜繁育基地。l999年秋,在大王庄镇第二届“生姜之王”评选中,冯钰茜种植的一株重4.3公斤的生姜获得“单株生姜之王”称号,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基本绝迹。

王石门村山区广阔。1.995后,村里就业8万人,开发土地350亩,0.4.5吨。累计投资654.38+0.8万元,涉及职工20多万人,绿化荒山2500亩,植树50多万株,建设板栗、桃子等果园60多亩。从1996正月初六开始,历时三个月,投入9万元,工人9000人,水泥0.5万公斤,60吨,全村通了自来水。

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王石门村的经济发展也有了新的变化。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丰富的优势。1997年,王石门村在村南团山西侧建了一个养猪场,有猪舍50间,猪1000头,最多时达到200多头。由于市场效率下降,2001养猪场荒废。1998期间,支部书记冯钰茜带头在山里养柴鸡。由于经济效益高,村民们发展的积极性很高。村民王吉昌和曹玉昌分别建了一个农场。为了壮大集体经济,2001年4月,冯钰茜把自己的养鸡场卖给了村里成为集体企业,卖散养鸡蛋和柴鸡成了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4月,该村与山东交通运输集团合作养殖柴鸡,建立了“高山绿色柴鸡养殖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最多时柴鸡达到2万只。为了扩大知名度,我们注册了“王石门”商标。王石门旅游资源丰富,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以王石门精神为特征的人文资源、李奔传说、草头王、孔雀庙等。于是,王石门村开始开发一个名为“天庭”的旅游区。2001年9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2001,10,“天上人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并围绕“三谷两湖一日村”的旅游格局,加强了开发建设。2001-2002年,是王石门村旅游开发的奠基期。2001年5月和2002年5月,王石门村先后举办了两届“槐花节”。2002年4月,邀请全省各地新闻单位和旅行社召开新闻发布会。2001、2002年9月连续参加济南旅游交易会,制作发放中国邮政广告2500份。通过广泛的宣传,这个旅游区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与此同时,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2001年9月,在九天大峡谷、石门大峡谷修建了一座索桥,1400多级石阶,恢复了初村路上原有的“立交桥”。2001年5月,村民冯玉成第一个在九龙湖东岸建酒店。9月,冯钰茜在天桥北、九天大峡谷东侧建成了高标准的“田村宾馆”。2002年,旅游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在道路建设的同时,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所突破。9月,团山西侧、九天大峡谷东侧建成了占地9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同时,在钟家岭南维护队营房附近的九天大峡谷入口处,开辟了一个停车场。2002年4月,王石门村北的山顶上建起了一座亭子。9月,在九天大峡谷东侧修建了一座“玄天门”,在九天大峡谷修建了一条4500米的栈道。在“天桥”以西、九天大峡谷以东的山顶上,建有行云亭、卢丹亭和廊亭。9月,田村宾馆北面的半山腰上建起了游乐园。2002年4月,村民曹在九天大峡谷东侧又建了一座高标准宾馆。与此同时,村里的农家乐旅馆发展迅速,有天一阁、天旺、吉祥、天成等16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高,吸引了旅游团体等单位的青睐。200110 10 13、山东师范大学与中国山东青年旅行社在王石门设立大学生实践基地和特色景区。2002年7月,莱城区凤城高级中学在王石门建立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经过艰苦奋斗,王石门村群众生活有了很大改善。1972,村民王旭昌第一个把草房变成了瓦房。1982通电后,1984村民冯玉贵第一个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从65438到0985,王新考上了莱芜师范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中学生。1996,村民曹是第一个买三轮车的。到2002年,村里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一辆三轮车。1996年,村委会和冯钰茜同时安装了最早的程控电话。2001,全村发展成电话村。

王石门村附近有一些旅游景点,如山东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西商古墓群、兴隆纪念碑、莱芜黑龙潭龙王庙、方干生态旅游区,还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稷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