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号灯的发展历史

清末民初西方生产的“旧煤油灯”被旧广三铁路用来见证佛山铁路的发展历史。

是研究铁路信号发展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证据。

我们怀念煤油灯当信号灯,手动拉开关的日子。

作为历史文物,值得欣赏和珍惜。

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延续历史,传承文明,是非常必要的。

我收藏的中国铁路“旧煤油灯”应该是清末民初西方产的,网上介绍:1904《铁路上的煤油灯》产于英国伯明翰,有完整的“孙”商标,是同一款式,但是没有商标,外观也不如他的。上海铁路博物馆也有一个。

广三铁路:广三铁路起于广州珠江南岸石围塘,经三眼桥、佛山、小棠至三水,分两段先后修建,由美国合兴公司投资建设。

从1901开始建设石围塘至佛山段,长16.5km,是我国最早的复线铁路。

1903 10 10月5日,佛山至三水段建成通车,标志着造价4000万美元的广广铁路全线贯通。时任两广总督的岑春煊主持了隆重的开馆仪式。

广三铁路连接着西江和北江的航运,是当年通往粤西和粤北的主要通道。

铁路建成时主要是客运,平均每天一万多人。

资料显示,当时的广三铁路客运量占广东铁路客运量的一半以上。

据《中国铁路史》记载,广三铁路虽短,但在清末却是一条运输效益很好的公路。

煤油灯(英国俗称石蜡灯),电灯普及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使用煤油或石蜡作为燃料。

早在9世纪的巴格达就有煤油灯的记载,而现代的煤油灯是由一位波兰发明家Ignacy Lukasiewicz于1853年发明的。

煤油灯主要有两种,灯芯灯和压力灯,但它们的工作方式不同。煤油灯结构:老式煤油灯使用棉线灯芯,其灯头通常为铜质,防风用的灯头和灯管为玻璃材质。

灯座周围有很多爪子,旁边有一个小齿轮可以控制棉绳上升或下降。

棉绳的下部伸入灯座内,灯座与灯座旋合配合,这样灯座就可以旋紧在灯座上。

灯头里装满煤油,棉绳就把煤油吸到绳头。

只要用火柴点燃绳头,盖上灯管,就可以完成照明动作。

目前,老式煤油灯几乎绝迹。

近距离提问

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