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镇经济调查
全镇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8亿元,利税6400万元,出口创汇255万美元。支持工程塑料、金太阳食品、爱迪农业、汇昌织绣等18家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抓好技术创新,* * *投入8200万元,新增技术改造项目3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86万元。镇* * *落实投资项目25个,已建成投产22个,实际到位资金465438+50万美元。投资项目已扩展到种植、养殖、蔬菜加工、机械加工、工艺刺绣、雕塑、电子等领域。新发展私营企业34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81户,从业人员9100人。
全乡投资800万元,新建商品楼600栋,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投资30万,埋设地下污水管道2000米,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新安装电话1000部,总装机容量8000部。完成瓦屋路西段,形成“四纵四横”交通网络;向阳小区一期工程竣工,已投入使用。
2003年,阳山镇国内生产总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地方财政收入731.6万元,比上年增长32.5%。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4亿元,利税683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30%。第三产业增加值8211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该镇* * *已实施投资项目36个,总投资4.68亿元,合同投资3.49亿元,到位资金654.38+0.2亿元,已投产和在建项目32个,涉及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刺绣、雕塑、电子产品、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新注册的“阳山”牌西瓜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大棚西瓜面积发展到654.38+0万亩,总收入5000多万元;以生产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新建李钊二期、龚家桥、洪光三个奶牛养殖小区,新增奶牛550头,全镇奶牛总数达到2000头。大棚以樱桃、桃、杏为主的大棚水果发展到700亩;金太阳食品、爱迪农业、兴城家禽加工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大。2003年投资500万元,硬化招商引资项目区道路1000平方米,新建桥涵一座,埋设污水管道4000米,新安装800KVA变压器5台,架设高压线2000米,使园区水、电、路、通讯、场地达到“五通一平”;投资360万元,在李钊、洪光、羊山集等公路沿线村庄新建商品住宅6000平方米;投资60万元,埋设自来水管道2500米,解决了西部玉皇庙、潘家埠、石河、龚家桥等贫困水村的人畜饮水问题。投资450万元实施“村村通”工程,硬化了颜夕路、符晓路等6个乡镇20多公里的道路。投资654.38+0.3万元,按省级标准化幼儿园标准建设镇中心幼儿园。
2004年,阳山镇总产值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841万元,比上年增长15%;工业销售收入8.87亿元,利税72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654.38+06%。第三产业增加值94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80元。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成效显著。阳山镇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建设招商引资平台。该镇已形成李钊、瓦子、北羊山等村五个项目集中区,全镇引进项目65个,资金近5亿元。全镇私营企业发展到29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工艺刺绣、机械、纺织、石材、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格局。培育和形成了一大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如宏泰汽配、伊凡绣品、李鸿四通、新华联纺织等。工商税收对镇财政的贡献率是多少?85%。?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全镇大棚西瓜发展到1万亩,年收入9000多万元。2003年,大棚西瓜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阳山牌”商标,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销售范围扩大到上海、北京、大连、南京、沈阳、杭州等地。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迅速。全镇建成五个集约化、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存栏奶牛265,438+000头。以樱桃、桃、杏为主的大棚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
2005年,阳山镇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5731万元,比上年增长8%;工业销售收入6543.8+0.34亿元,利润902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2.5%和6543.8+0.7%。第三产业增加值1.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12元,比上年增长12.4%。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该镇已实施投资项目56个,实际到位资金212万元,外资370万美元。全镇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2家,销售收入11.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1.5亿元,分别增长98.8%和1.34%。全镇工业用电量4555万千瓦时,增长10.8%;工商企业税收达到1336.7万元,占财政收入的96%。农业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镇奶牛总数发展到2100头,肉鸭年出栏量达到16万只。新增大棚西瓜2000亩,总面积1,000亩。大棚西瓜产业纯收入1亿元以上。年末,全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68亿元,人均收入6232元。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率先基本实现“村村通”柏油路。加快发展沿线经济带,新建沿线商住建筑7000平方米。开展了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乡镇面貌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