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让我们继续去李忠。
由于李忠没有打虎的经历,打虎的身份很可疑,书中也没有说他是做什么的。他的真实身份很可能是一个卖野药的流浪汉。现在大街上那些鬼鬼祟祟,包治百病的江湖医生,应该就是李忠的弟子和孙辈了。这种性格算不算梁山好汉?暂且按吧,先分析一下李忠。李忠有好几个地方,我们不妨一个一个去看看。
一、在王锦之前,李忠是史进的师傅(史进拜过很多师傅,李忠应该是其中之一)。这些大师把历史教到如此失败的地步,李忠当然有责任。看,李忠的武功不怎么样,应该属于三脚猫的水平,不然,史进的功夫怎么可能在王锦面前是个姿态,没用?还是李忠心里有只猫,不愿意教老虎爬树?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李忠就有吃白食的嫌疑。既然教别人,就要秀出看家本领。如果你觉得给导师的工资低,可以提个建议吗?要求老历史学家一个月长一百块钱也不是不可能。你骗不了那个老历史学家。如果不是这样,这个李忠就是个骗子。虽然不太会,但还是敢到处做家教,骗吃骗喝,工资照发。这种人不老实。事实上,现在在生活中,李忠式的人物也很常见。他们太短命了,或者说他们已经短命了。你一定要装十个短命,常年做这种课。你在教什么?你可以教任何东西。只要你交学费。什么英语班,美术班,书法班,各种各样。这种人还冒充师傅,不仅办班,还到处收徒弟。徒弟要孝顺,过年过节还要带着大包小包去拜访。他们不孝顺,怎么向师傅学习?但是跟他学了很多年,就是当不了徒弟。还是他在隐瞒什么?不教真本事?或者说,他没几招。整件事就是一个南国先生,随便填。你在教什么?我甚至找不到北。这种性格,误导孩子。
第二,李忠第一次出现在书中是在街上遇到了史进和鲁达(在鲁出家之前)。三个人见面,光站在街上聊是不行的。我们必须一起吃喝。史进还得先说。来,我请两位大师吃饭。事实上,李忠已经够无聊的了。你教了史进很久,人家一点本事都没有。你身为主人怎么敢和别人吃饭?更别说,他真的很尴尬,脸很大,甩开腮帮子吃饭!喝吧!我们分析了李忠当时的心理活动,大概是“我为什么不应该吃饭?不管你有多熟练,你以前是我的学生。”。我不仅要吃饭,还要等你给我带吃的!我不但喝酒,还要等你给我敬酒!现在这样的人不少,某某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专家。为了礼貌起见,人们可能会邀请老领导、老熟人、老同学、小学老师等人吃个饭,喝个酒,联络一下旧情。他们称之为明智。但是,还没发生,就会有人站出来喊,他现在是什么?我是第一个教他走上艺术人生的人。潜台词是,如果不是我,他会有今天这么发达吗?不会吧。哇哦。当事人非要买,还得客气地说几句:就是那一年,我把你们都赔了。如果没有遇见你,我永远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不得不提议再敬你一杯。我以为他很有礼貌,其实他真的很无耻的享受。这种不要脸的人比比皆是。这是什么鬼东西?北京有一位作家私下和葛覃谈过。那些年,他还年轻的时候,也就是在某大学上过两次文学课,被讲师记住了(老师记性真好!),无论什么场合,老师都要说,某某是我的学生。他总是听我上课哭着要求做我的学生。他非常谦虚谨慎。现在什么这么牛逼?我得找时间批评他。不仅如此,我还总是称呼这位作家。哎,最近出了什么书?为什么我没有?你现在的作品还不是很成熟。你有时间可以打电话给我。我必须和你好好谈谈。我不得不鼓励你。嗯,这叫什么?这个作家因为上不去下不去,换了好几次电话号码。所以,如果你是个聪明人,就不要随便认谁当老师。你可能谦虚,但他会认真对待。当你躲在黑屋子里努力学习的时候,他永远不会记得你。一旦你有点出息了,他就会来找你。好吧,你是我的徒弟。我今天也有空。让我们出去喝一杯。当然,你肯定是花钱买的。如果你忽视他一点,他会在全世界大喊大叫。那个狗娘养的没有良心。没有我的建议,他能有今天吗?哼!你很困惑。巨大的光环!
第三,李忠在和鲁大师吃饭的时候,鲁达看到金家的穷女人在唱歌,鲁达就出手大方,出钱赞助。让史进和李忠做点什么(强迫他们向雷锋学习)。所以,很多像雷锋一样的行为,可能是被鲁达这样的人逼出来的?)。读到这里,书中的细节很有意思,史进拿出一锭银子,李忠摸出两锭银子。“触摸”这个词表达了李忠的吝啬。读者千万不要认为李忠在街上卖狗皮膏药。挣两便士不容易。他是一个如此吝啬的拥护者。便宜!像他这样的人物,就算昨天半夜在街上捡了一麻袋金元宝偷偷扛回家,也绝不会炫富。他还得装穷,找社区主任救济。李忠后来去了桃花山当土匪头子,抢了无数金银财宝,还是抠门。我邀请鲁到山上住几天,但当我离开时,我不愿意给他一些旅费。结果来了,吃黑的吃黑的,好多袋子都被拿走了。愤怒地仍想把它拿回来,但仔细考虑后,他认为他打不过鲁。不拿回东西,他会被别人打。失去某些东西是很遗憾的。他只能跳着脚骂几句,这是一个哑巴的损失。
第四,当李忠和周统在桃花山当强盗时,他们只是普通的小偷。他们没有原则。读者不要误会,土匪并不都是李忠那样的失败者。真正的土匪是有原则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抢谁不抢谁,一清二楚。有些土匪之所以后来能成大事,跟他们事先制定的原则有很大关系。什么是李忠?他应该是土匪的下等人,人民的渣滓。呼延灼过了桃花山,他的坐骑被李忠和周统的人偷走了。李忠高兴得差点挨了一个大顶。你以为你是梁山泊,李忠是晁盖,还是宋江?谁不害怕?你能焦虑吗?事实上,如果李忠在这个时候有一个更清晰的头脑,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了。你怎么偷了胡的马?我们不要奚落他了。还是赶紧送回去给别人吧。再见,我自己去。别说我们搞砸了。见胡燕烧着脸,说了几句好话,哎呀,胡燕将军,真是对不起,我李忠真是无知,怎么能从你头上抢走呢?我真的不知道。不,我又把它送回给你了。我再给你一包金银,你就是烟酒茶的钱,算是我的孝心。如果呼延将军有空,我今天真的想请你吃饭。我还有一瓶好酒藏着,老XO。如果是这样,胡可能没事。我不认为我会和李忠交朋友。以后怎么了?互相照顾就可以了。可是到底对钟做了什么?他一直是个金钱迷。这样的宝马我也要留着骑。我为什么要退回去?于是,胡把惹恼了,就领兵攻打桃花山。李忠·周统的对手在哪里?这只是吓了我一跳。我赶紧找二龙帮忙,也顾不上鲁偷他们金银财宝了。我也赶紧对陆说“我准备留在大寨,按月服役”,就是按月给陆交保护费。这个李忠的软骨头出现了。就凭这点骨头,你还是个土匪。也就是挑软的捏一捏。借用一句流行的电影台词:这是什么素质?
第五,桃花山被梁山泊吞并后,李忠被抬上梁山。我们可以猜测李忠此时的心态,以及他是多么不愿意上梁山。是的,在桃花山,他是爷爷。他上了梁山,只能当孙子。谁能尊重他?但他不能上梁山。宋江能放过他吗?哦,你和周统不想上梁山了?不要走,离开队伍,把金银财宝留在山里,你们两兄弟光着身子走。李忠能放弃吗?肯定舍不得!这都积累了多少年了?怎么会被宋江没收呢?唉,跟着过去,反正我在梁山找了份工作,不管宋书记是不是重用。这应该是李忠真实的心理活动,也应该是实际情况。李忠在山里不受重用,梁山泊的领导也不是傻子。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李忠的过错。我们还能给他什么?别担心。李忠已经够尴尬的了。他和周统是老战友。两个人一起当土匪,一起上梁山,经常一起在队前打架。他们的友谊应该是最好的。然而,李忠并没有谈到这一点。攻打杜松关时,周统被人用刀砍成两段。他看见他的哥哥周死了。按理说,他必须拼命往前走,因为在梁山泊里,他有周统这样的哥们儿。他表现如何?他跑了。这是什么样的哥哥?第二次,史进牺牲了。按说,你就是梁山上这样一个师徒身份的朋友。你也要努力。他还是跑了。哇,这次他没跑出来,被乱箭射中了。李忠刚刚死了,没有骨头。
以上五个情节足以证明李忠的英雄地位几乎是未完成的。这么想,梁山好汉的名声,其实也是泥沙俱下,善恶不分。要气馁,这大森林里什么鸟都有。有几百人,各种各样。这是俗语,也是真理。如果我们强行要求某个群体、某个团队统一,那么我们一定是错的。任何团队都是各种各样的。伟人说过,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左、中、右。换句话说,在任何集体中,都有不同品质的人。往往某一个群体,某一个群体,出了个害群之马,人们会很惊讶。天啊,他们里面怎么会有这种人?有什么好奇怪的?他妈的人,世界上到处都有!生活经验告诉人们,你不能和李忠这样的人交往,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下。在公众场合,他永远不会有原则;私下里,他永远不会有友谊。浑水摸鱼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天性。
再讲一个故事。它应该是当代版的李忠。据说河北省某市有这么一个人。我们不要提他的名字。我们就叫他李小重吧。李小重是一个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转业回来后,他被分配到了街道的一个小厂,整天就是糊纸箱子或者信封。虽然挣钱不多,但是还可以。但是,到了80年代,这条街的小厂就走不下去了。李小重开了一家修理店。那时候没有那么多车,就是修三轮车和马车轮。他从街边工厂找了几个家庭主妇,又从社会上招了几个人,就将就了。虽然店不大,也能赚钱,但是有矛盾。李小重很吝啬。他赚了钱也不会给大家伙。整天喊没钱没钱!到时候肯定会给你寄钱的。确实是这样,但是我从来没见他给过大家钱。当时企业的奖金制度已经放开。看到其他企业的奖金很热闹,李小重很吝啬,这些工人都被感动得辞职了。于是,有的人开始跳槽,有的人出去自设门户,开同一个修理部或修理厂。这样,李小重的生意就做成了。李小重还是没反省,反而大骂这些人忘恩负义。长此以往,这些人都走了。李小重的小修理店就这样半死不活地开着,只剩下一个员工,他的妻子。人手不够,他就从农村招了一些亲戚,但是这些亲戚没多久就陆续走了。一个原因是,李小重太挑剔了。到现在,李小重这个小修理厂还没有发展起来。据说他从外地雇了几个民工。估计那些农民工撑不了多久。李小重有一个词。他说现在很难找到三条腿的蟾蜍。两条腿的农民工难找吗?那天,葛覃在街上看到他,他仍然穿着从地摊上买的西装,骑着一辆嘎嘎作响的自行车。葛覃听说他也买了一辆车,但他不忍心开它,整天把它锁在车库里。谈论歌曲一位朋友在报纸上采访了李小重。李小重真的很想出名,他也知道媒体的影响!这是李小重主动通过熟人找到报社,要求采访。李小重非常慷慨,邀请记者共进晚餐。有一次,这位记者看到会说话的歌,皱着眉头说:“你以为李小重是什么?”?我被邀请喝'高摩尔'(即茶摩尔),我抽红塔山。不知道传了多少代了,一股霉味。猜猜他请我去哪里吃饭?“谈歌,左猜右猜,猜不到。记者吐出三个字:“大排档!”谈歌皱眉道:“怎么会呢?”记者苦笑:“为什么不呢?李小重说大排档的空气很好!”谈歌又问“吃了什么?”记者嘴角一撇:“我能吃什么?大排档能有什么?“想想看,李小重这么小气,他还能发展吗?但是那些从他修理厂出去的人,一个个都成功了。其中一个还在城里开了一家大修理厂。李小重有时感慨道:“怎么,他们还是我的徒弟呢。我,李小重,是这个城市第一个开修理店的人。“他真敢说,他敢做。他真的在他的修理部门口挂了个牌子:XXX市第一车辆修理部。这和李忠的绰号有什么区别?
小气通常和吝啬是同一个词。有这种习惯的人,从古至今都不会有多大成就。即使你和他是朋友,即使他很有钱,你也不能指望向他借钱。他的钱和他的肋骨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