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发展前景

第一部分,手机市场已经见顶,存量市场取代了增量市场。

2019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市场:

中国市场同比萎缩3%,6年来最差市场表现,手机行业期待已久的寒冬已经到来。

华为逆势增长,出货量飙升50%,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分销商。

小米跌幅最大,跌幅13%。

OPPO和vivo均小幅下滑。

来源:知乎顾小帅

2018年,小米手机的销量、销量、利润都远远低于竞争对手,在前四名中垫底。

赛诺数据(国内出货量)显示,2018年,华为手机出货量6490万部,HONOR出货量5427万部,小米出货量4796万部,即荣耀品牌领先小米13.2%。

荣耀2018的同比出货量增速也高于小米,达到13%,小米为7%。

荣耀销量达到783亿,小米659亿,小米销量远不及几大竞争对手。

小米在2014和2015年达到15%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市场第一。

2016年,华为迅速成为国产手机第一,而VIVO和OPPO也超过了小米。

这意味着从2015开始,虽然小米整体销量一直在上升,但是一直停滞不前或者说在退步(就市场份额和竞争对手而言)。

2019以来,股市取代了增量市场,股市意味着一针见血的市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柿子总是捏的软,国产手机已经开始群雄逐鹿小米的模式。

vivo的IQOO,OPPO的realme,一加7都开始抢占性价比市场。

我们不禁想到,2011年,JD.COM打了一场图书价格战,直接把当当打死在自己的根据地,导致当当的没落,直到被收购。自此,JD.COM大步向前,成为中国最大的B2C企业。

小米站在了生死关头。

第二部分小米模式和极致性价比

“小米是谁?”

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简单来说,小米的模式是亚马逊+好市多+无印良品的组合,也就是把互联网+最具性价比+科技的杂货铺和IOT(物联网)串在一起,形成小米自己独特的模式。

这是小米一直引以为傲的模式。

小米IOT生态系统的核心在于智能设备连接的数量。客户和供应商数量的增加,将大大增加智能设备连接的数量,这将导致IOT平台的维护成本迅速降低,用户粘性大大增加。

图片来源:知乎罗微

图片来源:知乎罗微

小米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互联网公司,不依赖硬件盈利的“互联网公司”,而不是手机公司。

雷军在上市前曾表示,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税后净利润率不超过5%。

在这种模式和思维下,小米不再单纯依靠硬件获取主要利润,而是通过控制硬件利润带来的性价比,快速积累和扩大用户群,带来高活跃度、高转化和持续的高留存率(停留在小米IOT平台)。互联网用户群。

小米依靠高性价比武器,迅速渗透到几个核心品类:手机、电商、互联网服务等硬件,展开了强势的品类扩张。电视是中国第一,手环、移动电源、空气净化器、平衡车是世界第一。

不得不说,小米的模式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小米的生态系统已经成型,成为小米的双基石之一。从增长势头和对利润的贡献来看,IOT和消费者业务已经超过了手机业务。而且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可以说,小米目前三分之二的市值都是由小米生态链支撑的。

但这个系统的核心依赖于小米手机,它既是AIoT战略未来的控制中枢,也是互联网服务的终端载体。

手机业务之于雷军,正如搜索引擎之于李彦宏。

手机成了小米模式的BUG!

雷军认为,互联网思维+极致性价比,手机自然可以做到行业第一。

的确,2014和2015年,小米手机达到巅峰时刻,国产手机第一。

但很快被华为、OPPO、VIVO、荣耀等甩在后面。

为什么?

第三部分是手机行业本质,背离手机行业本质的小米手机。

必须从手机行业的本质出发,寻找答案。

什么是手机?

时尚消费电子!

1,时尚,社交

在现代人的手中,手机不仅仅是一部手机,更是随身携带的最重要的东西,人类的“新器官”。

手不离身,随时随地使用,在公共场合和社交网络使用,具有很强的心理价值和情感诉求。

然后一定要时尚,有档次,有面子,绝对不能低。

人们赋予手机生命、价值、理念和情感,反过来,手机带给人们一种身份、地位甚至价值观的象征。

这样的观念一旦在社会上形成,不利于强调性价比的品牌。

而小米本身,不仅形象外观一直落后,在品牌建设上,也始终以性价比为主,并没有与消费者有一个品牌名称。

2.电子学

手机在普通消费者眼里是高科技产品。

消费者不知道厂家宣传的很多技术的技术含量。只有当他们真正看到和感受到它们时,他们才会认识到它们很棒,很高科技。尤其是三、四、五及以下地区,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麒麟处理器性能比不上骁龙处理器,消费者还是认可华为的技术比小米牛好的原因。

三四五线市场,消费者会认为OPPO和VIVO手机技术强!

消费者并没有因为网络的信息透明而做到明明白白!

小米的跑分和性能分数的宣传模式,只对一二线年轻消费者有用,也让消费者忽略了更多的技术和内涵。

3.生活消费品

大众消费品,每个人都在用,是手机产品的属性,需要消费者到处看,到处买,质量问题才能解决。

2000元以上的手机,尤其是3000元左右的旗舰机,已经成为消费者,尤其是很多年轻用户,尤其是三四五线城市消费者生活中重要的大件购物。真正看到的,感受到的,手机店主的推送,促销员的示范,完善的售后,都是实现购买的因素。

这些直接演变成了小米的渠道之痛!

OPPO和VIVO从2005年进入手机行业以来,就利用快消品的渠道模式来搭建自己的手机分销渠道,真正实现了深度分销。

手机行业是一个综合体,因为它融合了很多行业的属性,比如时尚属性,IT属性,快消品属性。

手机,对于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理来说,是时尚电子的消费品。

品牌* * *是手机行业本质阶梯中最重要、最顶层,也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成功、持续成长的主要因素。手机行业必须建立品牌* * *来满足消费者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诉求。

小米在这三个方面都做不到最好。反而滑向了相反的方向,偏离了手机行业的本质。

时尚,总是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诉求,被大众公认为廉价!

电子,极致性价比,一直是小米最大的卖点,不发烧,极致科技!

消费品,最终的高性价比产品,只能通过互联网和一二线城市的部分门店销售,无法深度分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