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江的历史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上半年,晋江用电量达到25.62亿千瓦时(不含泉州直供区),同比增长22.36%;全市利用外资增长20个百分点以上;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均增长30个百分点以上。

盘点这些,可以看到晋江的经济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了更快的发展。

品牌支持

晋江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打造“品牌之都”。从创业的冲动——模仿,到“加工”——品牌化的苦涩,再到品牌的觉醒——自我创造,这就是晋江人造品牌的历程。

去年,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龚清概明确提出了“打造品牌之都”的理念。晋江10年前,很难找到名牌产品。如今,晋江已经成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品牌之都”。这个仅占全省1/200的县级市,聚集了10个国家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124个福建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分别占全省的1/3和1/5。八字“鞋都”“强市”“重镇”等产业品牌...

文化创新

晋江的经济发展得益于企业文化创新。晋江人过去常说“努力就会赢”,现在加了两句话——学习会赢,创新会赢。

今年4月8日,晋江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企业文化创新暨千万奖励品牌企业大会”,对2003年创建、认证、中标的企业奖励1824万元。此举背后的意图是让企业了解这样一个文化名词:企业文化。现在很多晋江人都意识到,小企业管理靠权威,中型企业管理靠制度,大企业管理靠文化。

晋江企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晋江市领导认为,晋江的企业文化建设既要植根于本土文化的沃土,吸取本土文化的精华,又要努力兼容博纳,博纳百家,建设创新;晋江企业文化也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确保企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

为此,晋江市着力解决以下问题:在发展理念上,重商业实践轻观念创新,重拉车轻抬头看路;在经营策略上,重视眼前的功利而不是长远的目标,重视一时的利益而不是百年的传承;在企业制度中,家族血缘重于制度创新,单打独斗重于联合合作;文化建设方面,重视高薪人才多于团队文化,重视高层管理多于基础设施建设;在品牌建设上,更应该重视明星效应而不是品牌文化内涵,更应该重视广告包装而不是整体品牌战略。

工业积聚

陈岱的鞋子,磁灶的陶瓷,英林的衣服,罗山的食物,永和的石头,东施的伞...在晋江,聚集了制鞋、纺织服装、化纤工业、建筑陶瓷、食品饮料、雨伞、玩具等一批典型或成熟的产业集群。同时,晋江还拥有一批具有集群趋势的产业,如机械设备、精细化工、纸制品、医药、家具等。,并逐渐呈现出由轻加工向轻重制造业并重发展的趋势。这些集群聚集了6000多家企业,年产值近6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

产业集群的形成吸引了大量商业企业进入晋江原辅材料市场,衍生出一批服务型企业,为生产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生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

10年前,晋江启动了“六五”规模工程,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培育出5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事实上,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到去年年底,晋江超亿元企业100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187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7.2%。现在晋江制定了新的目标,准备在5年内扶持50家营销收入654.38+0-5亿元的企业。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