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农场的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农场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产业形成了服装、电子、化工、机械、建筑、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产业体系,生产羽绒制品、衬衫、电阻器、苯肼、柴油机连杆、大米、皮棉、冻鸭等40多种产品。有“美尔姿”羽绒服、“野牛”牌连杆、“贵妃”牌冻鸭、“信阳”牌大米、“银佳”牌皮棉等知名品牌。
农业主要生产稻麦粮和良种,年产量超过1亿斤。是首批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肉鸭生产基地和国家良种生产繁育基地,也是农业部命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场和农机标准化示范场。养殖业主要生产肉鸭和水产品,年产冻鸭2500吨,产销量均居全县同行之首。农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六大以中草药为主体的高效种植板块初具规模。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3%,高产稳产田达90%以上,林网覆盖率达100%。
农场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第三产业主要有商业物资公司、农业科技公司、农贸市场、农垦肿瘤医院、超市、洗浴中心、饭店和各类商店。农场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33:35:32。农场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城镇化率达到96%,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2平方米。
农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在非洲赞比亚成功创办了友谊农场、中国农场、阳光农场。成立了中德合资芬达西电子公司和台资生物有机肥厂。
农场是“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绿化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并先后被授予“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省文明单位”、“AAA企业信用等级”、“江苏省著名企业”、“财务管理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农场以“推进二次创业,建设和谐新洋”为指导思想,以“重塑新洋形象,再创新洋辉煌”为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四野”建设步伐,努力打造“江苏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场”、“江苏农垦工业产业集聚场”, “江苏农垦和谐创建示范场”和“江苏农垦创新发展先行场”一排排的楼房、繁华的街道、星罗棋布的别墅,呈现出田园都市的风光。 夜晚,到处都是辉煌、欢乐、祥和。可以说是满城花,家家都在画屏风。
新阳镇以农场纬四路为中心,东西长约3公里,总户数3501,总人口9647人。95%的员工居住在配有良好供水和卫生设施的建筑中,人均住房面积为33平方米,城市化率超过96%。
去年以来,农场高起点定位小镇,大规划,勾勒出一幅先进科学的宏伟蓝图。按照计划,农场完成了12区域的路网、给排水管网、电力、通讯、桥梁等工程建设和18公里的道路硬化;投入600多万元改造主干道网5公里,地下管网6公里,地下通讯电缆8公里,四座桥梁2公里,种植花卉3万盆,种植景观树5万多株,绿化覆盖率40%以上。
农场经济的迅速恢复为信阳的城市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为信阳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建设与发展良性互动的推动下,一个温馨、舒适、健康、整洁、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小城镇正在呈现在世人面前。
农场有完善的健身和文化休闲设施,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每到节假日,老年文艺宣传队、门球队、太极健身队、戏曲爱好者队、乒乓球协会、象棋协会、篮球协会、国标舞协会都纷纷亮相,大街小巷欢声笑语,一派欢乐和谐的景象。
土地,或者这片土地;人,或者土著人。正是二次创业的春风和“四个文明”建设的春雨,让新阳镇如凤凰涅槃,一扫往日的颓废,从沉沦中崛起,成为经济繁荣、城乡一体、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明星集镇。江苏信阳美尔姿服饰有限公司是在省农垦“二次创业”热潮中,在省农垦集团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于2007年6月正式注册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654.38+00万元。
江苏信阳美尔姿服饰有限公司,前身为国企,创建于1983。辉煌时期,其产值一度达到3亿元,利税超过2000万元。2003年改制为私营企业,“美尔滋”品牌由农场授权改制企业使用。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美尔滋”逐渐淡出市场,品牌逐年贬值。
为了盘活“美尔滋”品牌的无形资产,农场利用二次创业的优势,根据集团公司的部署,积极寻求合作。经过多方努力,其引入民营资本,重振“美尔滋”品牌。农场以品牌入股,占股20%,投资方出资重新组建江苏信阳美尔姿服饰有限公司,公司生产基地建在农场上,将形成不少于500台机车、年产50万件以上羽绒服的生产规模。品牌的成功振兴,让“美尔姿”焕发了青春,也带动和提升了该领域服装行业的规模、层次和水平。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加工生产服装20多万件,产值超过2000万元。农场品牌合作直接受益200万,还将按协议获得分红。“美尔姿”品牌回归新洋,美誉度和价值都在不断提升。
公司发展目标:五年内,在新阳农场建成颇具规模的“美尔姿”产业园,拥有员工5000人,生产羽绒服等服装300万件,销售额达4亿元,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成为江苏农垦利税大户,为垦区二次创业、做大做强江苏农垦经济做出贡献。
盐城银河汽车连杆有限公司是信阳农场与江苏银河机械有限公司于2007年合资成立的。目前,江苏银河机械有限公司在总部之外投资设立了四家子公司,分别是扬州银河汽车连杆有限公司、承德银河连杆有限公司、宿迁银河机械有限公司、盐城银河汽车连杆有限公司。
江苏银河机械有限公司从事内燃机连杆制造已有20年。它的前身是江苏农垦国营信阳机械厂。2002年,它被改组为私营企业。2003年与广西银河集团进行资产重组,成为广西银河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常征电气的控股子公司,近年来公司在银河集团的帮助下成功重组了两家国有汽车连杆专业生产企业,成功进入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为银河机械成为中国连杆巨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推进二次创业的过程中,农场抓住江苏银河机械整合扩张的机遇,在江苏农垦集团公司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成功引进汽车连杆项目,成立盐城银河汽车连杆有限公司,农场以债转股和现金入股的方式与江苏银河机械有限公司进行整体合作投资,农场持股比例为44.5%,当年实现了投资的收益。2008年上半年,农场参股收入达500多万元。
盐城银河汽车连杆项目总投资2.25亿元。项目一期占地42亩,首批仓库及标准厂房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江苏银河将年产连杆750万根,销售收入3亿元,税后净利润3000万元。
目前,盐城银河汽车连杆项目土建及附属工程已全部完成,进入设备采购、安装调试阶段,预计今年9月正式投产。
轻工产品加工集中区项目是农场在推进二次创业过程中,为搭建国家创业平台、集聚中小产业发展而投资建设的创业园。
农场现有注册服装加工企业17家,电子加工厂9家,服装、电子生产基地初步形成。这些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作坊,空间有限,发展受阻,扩张需求强烈。
为支持企业自主创业,扩大规模,整合服装、电子行业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环境。去年6月,11,农场开始规划建设轻工产品加工集中区。今年3月,轻工产品加工集中区一期工程正式启动。项目总规划面积10公顷,其中一期占地2.8公顷,总投资800万元,标准厂房12间。
该项目的第一阶段于6月20日完成。目前,在短短一个月内,已有电子、服装、造纸、工艺品、注塑模具、医用材料等六类轻工产品加工企业在区内投资办厂。集中区的建成,不仅整合了场馆内原有的服装、电子企业,还引进了一批“凤还巢”企业。同时,集中区达到了“筑巢引凤”的效果。医药产品、注塑模具、工艺品加工等新项目,都是集中区建成后来现场洽谈成功、投资园区的企业。
轻工产品加工集中区为员工创业创收提供发展平台,实现产业升级,增强集聚效应,做大区域经济总量。集中区一期企业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1亿元,可就业800多人。
盐城冯佳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生产绕组电阻和固定电感的专业公司。拥有标准厂房4300平方米,辅助建筑1000平方米,员工300余人,固定资产10万元。2007年公司生产产品2.5亿件,产值15万元。
公司注重市场多元化和产品多样化。在保证国内最大的节能灯出口企业厦门李生集团供货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新市场、新客户,实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忙”的良好局面。
公司注重技术改造,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生产水平和技术含量。近两年来,公司投资近400万元更新改造了手动绕线机设备、切割设备、碰焊设备和检测设备,引进并使用了国内最先进的自动绕线机、碰焊机和自动绕线切割机。
公司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教育,认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坚持“优质产品、先进服务、顾客满意、走出去”的质量方针,实施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满足市场对员工技术素质的要求。
公司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制定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5年内产量达到5亿以上,产值3000万元。近年来,信阳农场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成功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种子生产繁育基地、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农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百强单位、全国万亩水稻高产示范试点区、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实施农场。是江苏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去年与江苏省张家港市联姻,成为该市食品安全生产基地。
在推进农业二次创业过程中,信阳农场坚持以办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积极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在集团公司领导的直接指导下,江苏农垦率先实行“农场控股、联营养殖、统一经营、收益分成、收益* * *和风险* * *”的模拟股份制经营模式,实行“三级管理、两级核算”管理。农场始终围绕“优质啤酒、小麦生产基地”、“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优质种子生产基地”、“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努力打造一流的农业品牌。
今年是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元年,“六统一”制度全面实施,良种统一供应率达到100%;统一产品销售率达到100%;生产资料供应率达到100%;技术措施实施率达到100%;水稻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普及率达到100%;订单种植面积为100%。今年夏粮平均亩产超过475公斤,总亩产比前三年平均提高15%以上。亩产、总产量、效益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目前,5万多亩水稻及时播种,长势良好,产量和销售收入将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农场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以园区为示范,以项目为抓手,通过试验、示范、合资、合作,实现了高效农业规模化种植。去年以来,农场以发展中药材产业为主导,鼓励和引导职工在8亩田里做文章,在示范田里创造高效。路边、河边、田间、林带等“三边一区”都种上了高效作物。同时,在示范园区辐射带动下,力争建成万亩高效农业产业园,种植辣椒6000亩、中药材2000亩、黑豆2000亩、山葵1000亩、柳树500亩、果蔬300亩等。,形成六大高效种植板块,种植规模1.3万亩。预计今年仅高效农业直接收入就增加500多万元。农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脱水蔬菜加工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对我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高效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农场启动“百草园”工程,逐步建成集高效种植、生态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百草园”。盐城农垦所集引进研究、示范、推广为一体,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推广水平。它每年设立的项目超过65,438+00个。2003年和2007年分别选育和命名了1大麦和小麦品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农场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科所将根据我场农业生产的需要,主要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良种选育和成果展示工作。承担国家测土配方试验1项,省市级新品种比较试验1项,推广品种优质栽培示范2项,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2项。成为农业技术研发和展示的创新基地、科技普及的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推广的辐射基地。被誉为我区常规农业示范园区,为推进农场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做出了积极贡献。该农场是中国100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单位之一。目前农机总动力1.2万千瓦,每百亩农机总动力24千瓦,综合机械化程度93%以上。大中型联合收割机49台,大中型拖拉机130台,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农具400台。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8%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个百分点以上。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其中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科技的贡献率达45%以上。
近两年,农场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农机更新步伐,提高机械化装备水平。先后购买了东方红1204大型拖拉机15、配套农机具20台、佳木斯约翰迪尔1075、3565438、马洋AG600新型联合收割机18、马洋VP8高速插秧机13、马洋水稻育秧13。推广应用深松、精量播种、秸秆还田、水稻插秧、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等20多个类别100多项农机农艺新技术,彻底转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农场不断加强农业机械规范化管理,实行“五统一”制度,统一农机具停放,统一维修技术标准,统一油料及配件供应,统一作业技术要求,统一作业收费标准,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和标准化作业水平,保证了各项农业生产措施的规范实施。农场成立了农机协会,240多名机械师以协会为纽带,通过农场的指导和协会的服务,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道路。【优质啤酒小麦生产基地】盐城垦区是全国三大优质啤酒小麦生产基地之一。农场积极利用生产优质啤酒小麦的生态优势,实施重点措施,控制关键环节,千方百计提高啤酒小麦的产量和质量。2008年2万亩大麦总产量900多万公斤,亩产460多公斤,比正常亩增产50多公斤,蛋白质含量在12.5%以内。其他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啤酒小麦标准,故称国产优质澳麦。
[优质大米生产基地]
农场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优势,按照环境优化、耕地净化、品种优质高抗、无害化投入、生产订单化、技术标准化的要求,组织和规范订单生产、区域布局、规模化生产,形成市场与企业对接、企业建基地、农户带基地的产业化格局,加强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5000多亩,收获总产量约3500万公斤。吴宇静3号是主栽品种。水稻生产紧紧围绕“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的栽培思想。大米的品质赢得了大米加工企业的青睐,主要销往苏州、张家港、上海等地。
[优质种子生产基地]
农场以大华种业集团为龙头,建立了5万亩种子基地,实现了原种利用、机械化作业、科学管理。种子基地采取统一连片布局、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生产技术措施、统一机械作业、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种子回收。年销售种子2000多万公斤。
[高效农业生产基地]
农场抓住农垦“二次创业”的机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充分利用十边差距,着力打造万亩高效农业产业园,打造六大高效农业种植板块。
【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
农业部建立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新中管理区面积为耕地1.3万亩,水稻1万亩。下辖5个生产大队,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32人,人均面积312亩。其中万亩示范区1个,千亩示范区2个,百亩示范区5个。
确立了水稻高产“标准化生产为主线,模式化栽培为支撑,全程机械化为手段,示范为基础”的指导思想。积极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叶龄诊断、高效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积极推广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提高水稻插秧质量,为规模化水稻增产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采用典型引领法创建高产水稻,新中管理区作为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典型,逐步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确保农场水稻产量650斤,千亩产量700斤,百亩产量750斤。与其他单位相比,水稻亩产提高5%以上,亩产效益增加70元以上。该项目的实施,将对促进农场及周边地区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实现粮食大规模均衡增产增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
【张家港无公害生产基地】
优质品种由张家港提供,生产由农场新北管理区组织。产品由张家港以高于市场价0.2元/斤的价格回收。随着这一合作项目的实施,在不增加其他生产成本的情况下,每亩水稻增加效益1.20元,农场收益超过1.20万元。
农场围绕“优质商品粮基地”建设,全面实施“预约生产、订单种植”,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实施关键措施,控制关键环节,实现了无公害、绿色食品名牌战略。首批农场通过农业部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和农产品示范。近年来,农场围绕建设完整的农田防风体系和高效林业产业两大主题,不断提高建设质量,大力开展全民植树运动,全场造林绿化进入新阶段。防风林面积7032亩,森林总面积1.8万亩,城市绿化面积760亩,周边树木20万株,林网率1%。主林带451,亚林带32条,全立地活立木蓄积量接近40000立方米。该农场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和“全国绿化300强单位”称号。
去年以来,农场积极进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农场职工为主体,将更新造林林地全部承包给个人。工人承包林地后,以林地资源为基础,积极规划短、中、长期发展项目,对林地进行立体复合经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新增造林近1万亩,套种菊花、丹参、辣椒等高效作物,平均效益2500亩。同时,积极搞好老林带更新,每年给农场带来近20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今年以来,农场大力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引进育秧播种机、高速插秧机、前置开沟机30多台套,塑料托盘20万个,举办技术培训展览30多场,培训学员2500多人。随着这项技术的成功引进和推广,我们领域的农业生产机械化率有望超过98%。
农场水稻生产已有30多年,长期露天育秧和人工插秧是主要手段,工作效率低,不能有效保证耕作时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场通过多次实践和探索,成功引进低速和高速插秧机200余台,推广机械插秧机面积近654.38+0.5万亩,培训机械手近百名,积累了实践经验,为农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机械保障。今年引进了日本马洋公司生产的5台YBZ600水稻播种机、10高速插秧机和20多万个塑料托盘。同时引进高速插秧机和前置开沟机,使水稻生产从选种、育秧、移栽、收获、加工实现机械化。目前,农场拥有大型高速插秧机20台,新型前置开沟机5台,大型收割机30台,满足了水稻生产全过程的基本要求,大大提高了农场的农业机械化率。
今年农场推广机械插秧2.5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50%,其中塑盘育秧1000亩。明年将全面推广工厂化育苗技术。据测算,该技术在全场全部推广,可减少秧池3500多亩,三麦增产654.38+0.5万斤,增收2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