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墓中盛满小米的罕见陶仓,古代农民是如何储存粮食的?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近日在西咸新区大堡子村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汉代墓葬,出土了10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镀金青铜器、玉器、铁器等。令人惊讶的是,考古学家在墓室西侧的壁龛里发现了一个非常罕见的大型陶制谷仓。陶仓宽约1米,高80厘米,巨大无比。考古学家在陶瓷谷仓里发现了一个装满谷物的谷仓。?
为什么汉朝的粮食能保存这么久?古代农民是如何储存粮食的?
仓库地窖法?
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食物储存在地窖或仓库中。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储存大量的谷物、水果或蔬菜。一般来说,北方干土较厚,多采用窖法。南方地下水位高,气候湿热,仓库多设置在地面。粮食在筒仓中储存需要解决防潮、防虫等基本问题,其中干燥通风是防潮的主要方法,日晒和天然杀虫剂是防虫的方法。?
密封方法?
在密封条件下,食物不断消耗环境中的氧气,并因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进而抑制食物的呼吸作用,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从而保持食物的新鲜度。密封法的储存对象多为水果,可使用容器、沙泥或蜡,如在活竹上挖洞,放入樱桃等新鲜水果,填好后封口,可长期储存不变质。?
干燥方法?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离不开水。当食品中的水分含量降低到一定比例以下时,可以抑制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食品的保存。干粮可以利用自然光和风,比如把牛肉切成细条,挂在通风处晒,把肉晒干成肉干保存。当自然干燥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它也会利用热能来蒸发食物中的水分。比如采摘荔枝后,古人会先把荔枝在太阳下晒干几天,直到荔枝颜色变了,荔枝核干了,再用火加热,直到核很干很硬,再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