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要求供应商绿色低碳,鼓励碳中和。
华为要求供应商绿色低碳,鼓励碳中和。近年来,华为一直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2021,华为将碳减排要求纳入供应商管理全流程,对所有供应商提出碳减排要求。华为要求供应商绿色低碳,鼓励碳中和。
华为要求供应商绿色低碳,鼓励供应商碳中和。2022年,华为供应商减碳大会将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绿色低碳,共赢”。大会上,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华为及供应商代表出席,并对全球碳减排形势、中国“双碳”政策、碳减排实施路径、行业标准、优秀实践以及华为供应链碳减排要求进行了介绍和分享。
深圳市环保局气候变化处处长谭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一场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绿色产业革命,将重构整个产业链。一个优质的企业不仅要承担碳中和的责任,还要联合供应商建立碳中和的供应链,才能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减排目标。
“华为将绿色环保要求融入采购质量优先战略和采购业务全流程,在供应商认证、选择、现场审核、绩效管理等全流程各个环节都明确了绿色环保要求。碳减排对华为供应商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华为的首席供应官应该为人民说话。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指出,目前蓝皮书数据库已经收录了2177468条监管记录,可以通过数据助推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通过企业气候行动指数引导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帮助企业实现零碳转型。
中国高度重视绿色供应链管理,先后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指引》等政策和标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进行了规范,为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基本模式。
2013年,华为启动供应商碳减排试点项目,超过100家供应商参与试点。华为还继续加强对供应商碳排放的管理。2020年开始推动占采购额80%以上的顶级供应商制定碳减排目标,实施碳减排行动。2021将碳减排要求纳入供应商管理全过程,对所有供应商提出碳减排要求,鼓励领先供应商提前实现碳中和,鼓励优秀做法分享,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华为要求供应商绿色低碳,鼓励碳中和。2“华为将绿色环保要求融入采购质量优先战略和采购业务全流程,在供应商认证、选择、现场审核、绩效管理等全流程各环节明确绿色环保要求。”在今天举行的2022华为供应商碳减排大会上,华为首席供应官韦敏表示,碳减排对华为供应商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据介绍,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绿色低碳,共赢”。华为希望所有供应商主动迎接碳减排的挑战,抓住机遇,继续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设定可行且具有挑战性的碳减排目标,与华为一起不断降低供应链的碳排放总量,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来自全球600多家供应商的2000多人在线参加了会议。
“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碳中和不仅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一场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绿色工业革命,将重构整个产业链。一个优质的企业不仅要承担碳中和的责任,还要联合供应商建立碳中和责任的供应链,才能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减排目标。”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气候变化处处长谭说。
大会还邀请了相关专家和优秀供应商代表出席,并对全球减碳形势、中国“两碳”政策、减碳实现路径、行业标准和优秀实践、华为供应链减碳要求等进行了介绍和分享。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表示:“目前,蔚蓝地图数据库已收录2177468条监管记录,通过数据助力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通过企业气候行动指数引导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帮助企业实现零碳转型。”
近年来,华为一直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早在2013就启动了供应商碳减排试点项目。当时,超过100家供应商参与了试点项目。此后,华为不断加强对供应商碳排放的管理。2020年,华为开始推动占采购额80%以上的顶级供应商制定碳减排目标,实施碳减排行动。2021,华为将碳减排要求纳入供应商管理全流程,对所有供应商提出碳减排要求,鼓励领先供应商提前实现碳中和。
不久前,华为发布了《绿色发展2030》报告,“华为将围绕建设绿色ICT基础设施,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持续创新ICT技术,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华为ICT基础设施首席营销官张宏喜介绍。
当前,气候和环境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巨大挑战。“通过数字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融合应用,提高新能源发电比例,优化能源供需模式,加快绿色低碳能源转型步伐,最终惠及整个能源系统和社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华为董事长梁华曾公开表示,ICT产业给全球带来的节能减排将远远超过其自身运营的能耗和碳排放。根据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GeSI)的预测,到2030年,ICT技术将通过赋能其他行业,帮助全球减少20%的碳排放。
继华为要求供应商绿色低碳,鼓励供应商碳中和之后,华为也开始要求供应商减碳。
2022年5月24日,在华为供应商碳减排大会上,华为首席供应官韦敏宣布,华为已将绿色环保纳入采购流程,并明确了各方面的绿色环保要求。
在小米、OPPO、vivo等国内电子消费类厂商中,华为最早对供应商提出了这一要求,甚至在采购环节就明确提出。
华为从2013开始试点供应商减碳项目,直到2020年才开始加速,推动占采购额80%以上的头部供应商制定减碳目标。显然,在“双碳”成为全球趋势后,华为也加速了其供应链的转型。
对于减排的节奏,华为也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包括2025年前完成TOP100供应商碳减排目标设定的计划。
继苹果之后,拥有基站、云服务和消费电子业务的华为也加入了减排减碳的行列,这对全球碳中和意义重大。消费电子产品的长供应链将涉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电子废物的回收。比如稀土元素会用在电机上,塑料包装的生产和淘汰也会带来碳排放。
华为和苹果的碳减排行动也是在为自己的出海业务铺路。尤其是在欧盟越来越重视“双碳”的情况下,供应链是否干净甚至会影响到未来产品的全球流通。
碳减排的压力会逐渐传导到其他消费电子品牌。除了华为和苹果,三星和小米都没有制定自己的碳中和目标。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责任感,而是因为背后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利益梳理,很难从供应链的变革中获得急功近利。
正如时代的趋势所表明的
华为需要适应日益严格的国际减排环境。5月17日,欧洲议会通过了碳边界监管机制(CBAM)法案。
简单来说,对中国制造商最大的影响就是对出口到欧盟的高能耗产品征税,比如水泥、化肥、钢铁等等。此外,本条例草案建议把“间接排放”包括在内,即把供应商的电力排放包括在评估之内。
目前只有水泥、电力、化肥、钢铁、铝会受到CBAM法案的影响,但欧盟的碳减排相对激进,很难保证未来不会扩展到电子消费品。
苹果早就看到了碳减排的趋势,这当然与CEO库克本人对环保的重视有关。苹果也是减碳最激进的厂商,它因为激进而遭遇了很多争议。最大的批评是,它将不再赠送充电头。
但苹果确实为许多制造商提供了一条碳减排之路。
首先是使用可回收材料。大量稀土元素和金属将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在苹果产品中,铝、钢、金和一些稀土都使用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最终,苹果希望采购100%可再生材料,新产品的生产不会消耗额外的金属和稀土资源。
苹果和华为从供应链入手先减排是合理的。根据德勤的报告,智能手机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为654.38+4600万吨,超过80%来自生产。控制了供应链的碳排放,实际上就控制了整体的碳排放。
这就要求供应商加入碳减排队伍。2015年,苹果开始实施清洁能源计划。到今年,55家中国供应商已经承诺只使用清洁能源。
苹果和华为在供应链中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他们可以迫使供应链减少排放,但其他制造商很难做到这一点。
用力推
目前,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如谷歌、腾讯和百度等相对容易减排的公司,宣布了他们的碳中和目标。例如,腾讯在今年2月提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和供应链的完全碳中和。尽管索尼和微软等涉及游戏主机的公司也宣布了碳中和时间表,但更多的制造商仍在观望。
虽然华为要求供应链逐步转向清洁能源,但并没有制定自己的碳中和时间表。苹果的激进措施,引发热议,证明硬件厂商要做到碳中和,比互联网公司要难得多。
即使和苹果一样强,也需要和头部供应商竞争。
一个无奈的事实是,苹果的头屏供应商三星并不在减排供应商名单中。三星电子也公开表示,还未能制定出2030年零排放的具体路线图。
对于电子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用电。根据苹果的报告,其供应链中70%的碳排放来自电力使用。
但是,即使用电力代替化石燃料也是非常困难的。即使韩国政府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目前,三星超过70%的电力来自化石燃料。现代、SK、LG等大型制造业也和三星差不多,很难完成清洁能源替代。
消费电子产品的供应链很复杂,包括三星这样的巨头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无数小供应商。对于小供应商来说,碳中和的投入并不高。比如安装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就可以满足发电需求。苹果还以清洁能源基金的形式与供应商一起投资清洁能源。
但对于大公司来说,实现碳中和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这也是制造企业难以推进其计划的原因。
据媒体报道,购买碳捕捉装置将花费35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他们的全部利润都无法覆盖设备购买和碳排放权的成本。设立碳中和计划的索尼也比苹果晚实现了10年。根据索尼2021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目前索尼的可再生能源消耗仅占总用电量的7%。
华为的减排更复杂。即使供应链碳中和,他们也很难解决基站使用中的能耗问题。尤其是5G用电量的激增,无疑增加了减碳的难度。
在网络设备的生命周期中,实际上生产的碳排放只占2%,使用的碳排放高达80-95%。即使供应商碳中和,华为仍然需要解决后续运维中的碳排放。
除了公司自身业务短时间内难以替代,供应链改造甚至包括各国的能源结构问题。比如韩国,一直以化石能源为主,是世界第四大煤炭进口国。目前韩国燃煤电厂很多,煤电装机容量还在上升。三星并不是唯一一家能够改变国家能源结构的公司。
目前中国的碳中和主要集中在高能耗行业,如电力、化工等,电子消费品的减排更多依靠公司的自主性。在全球手机行业都在萎缩的时候,短期内,我们将很难看到三星和小米的路线图,他们有更棘手更紧迫的问题需要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