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生态农产品卖出高价?

但老吴灿放不下的是,他的生态瓜比市面上催熟剂生产的瓜更小,看起来更差,所以价格更低。而且加催熟剂的瓜比老吴的瓜早一个月上市,可以抢第一波行情。老吴的瓜上市的时候,瓜价已经降了。

“这是过去两年的情况。我们现在在坚持看价格能不能涨。”老吴说。

有机、绿色、无公害等生态农产品“走俏”,这是近年来的普遍现象。越是质量高、档次高的农产品,越是经常要为销量发愁。这两年一直致力于推广有机果蔬的山东省寿光市农艺师张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生产有机农产品不需要任何化肥,所以农作物的根系没有那么旺,生长期比较短,产量也小很多。同样一个地方,如果常规种植能产5万公斤黄瓜,那我们连1万公斤都产不出来。”

产量这么低,生产者自然需要价格回报。但事实上,有机农产品在市场上往往很难卖出高价。两年前,张种了一批有机西瓜,但最终产量30万斤的西瓜,超市嫌贵,商贩嫌丑,没找到买家,烂在地里了。

“是有机农产品吗?一般消费者从外观上是看不出来的。有些生吃的水果和蔬菜是可以通过味道来品尝和区分的,但是像茄子和辣椒这样的蔬菜是无法区分的。所以在市场上,消费者在有机农产品面前驻足很久,因为无从分辨,最后一般都会买低价菜。”张玉香说。

甜瓜也要经常喊。

那么,生产生态农产品就一定是亏本生意吗?春雷富硒瓜合作社理事长岳对此有不同看法:“近年来,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提高,用激素生产的瓜,口感不如我们。这样的瓜在行情好的时候可以卖钱,行情不好的时候就没有竞争力了,但是我们合作社的瓜销量是有保障的。"

当然,光有质量是不够的。岳很满意,合作瓜的品牌名一定要打出来。有了人气,好产品才能卖个好价钱。为此,岳满意不仅带着合作社的瓜到各个市场去卖,还连续三年组织举办了香瓜王大赛。前几天刚举办的第三届瓜王大赛上,就有新疆的客商慕名而来。考察完合作社的瓜,他们表示认可,想收购。

岳满意地说:“甜瓜是需要经常啜饮的。我们举办了甜瓜王挑战赛,目的就是打造品牌,让我们的甜瓜走出乡村,走出河北,走向世界。我们农民不仅要学科技,还要创品牌,看市场。去年年底,我们合作社种植的甜瓜申请注册了'龙糖'商标,我们合作社在许志华的甜瓜在省优质农产品吉尼斯挑战赛中获得冠军。有了品牌效应,瓜农收入猛增。”

岳的满足观与张不谋而合。在经历了第一次有机西瓜的失败后,张也下大力气提升产品知名度。“我们搞了一些活动,比如让消费者免费品尝我们的产品,让游客在基地参观采摘。”张说,“现在很多当地人都知道我这里的产品质量好。我种的有机西瓜基本都是一个一个摘的,卖起来也没什么后顾之忧。”

“现在我们基地的有机农产品主要销往超市,济南、青岛、东营等地。现在想想,第一次种有机西瓜,真的是考虑的不够周全。三十万公斤的产量太多了。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市场需求,人家也做不完。”张玉香说。

但即使是现在,张对这个市场还是有些顾虑,他不敢放开手脚。他的100亩有机农产品基地还没有完全投产。

“我计划下半年专注于高端酒店市场。如果这个市场启动了,就好办了。”张说,“许多高层次的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感兴趣,但我和他们之间缺乏联系渠道。这些人经常出入一些高档酒店,所以我想在酒店做。如今,海参和鲍鱼对于酒店来说并不稀奇。如果酒店能提供有机农产品,那就是特色。”

但张对这个潜在市场只是谨慎乐观:“现在很多酒店还是不太看重这一点,需要有关方面的引导。”

张在有机农产品产销衔接上遇到的困难也具有普遍性。其实归根结底,建立品牌或者找到销售渠道都是好的,因为与以前的常规农产品不同,生态农产品要面对更高端的市场,往往需要新的产销连接方式。对于作为生产者的农民来说,大部分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资源。虽然不是听天由命,但克服困难确实需要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