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如何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政策执行以来,通过财政奖补资金的激励作用,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带动了社会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生产,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推动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促进专业化设施栽培快速发展。扶持新建蔬菜设施栽培项目35个,兑现奖补资金1188.4万元;新建瓜菜果工厂化育苗中心项目4个,兑现奖补资金60万元,促进了我市蔬菜产业稳步发展。2012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6万亩、总产80万吨,分别比2008年增长7.5%和28.4%。
2、促进规模化养殖水平提高。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33个,兑现奖补资金450万元,拉动社会资金2亿元。四年***兑现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项目33个,兑现奖补资金450万元,提升了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2012年底,全市***发展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户200多家,规模养殖比重达65%;建成省级以上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16个,其中国家级5个。
3、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倍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新、扩建农副产品加工项目18个,兑现奖补资金520.6万元,带动企业投资3.47亿元,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产值101亿元,比2008年增加两倍以上。兑现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奖励资金680万元,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721”提升行动和转型倍增计划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到2012年底,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43家,是2008年的4倍,其中省级27家,国家级1家。
4、促进农村集约化经营较快发展。扶持土地流转项目106个,流转土地4.93万亩,兑现奖补资金492.9万元;支持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建设项目27个,兑现奖补资金53万元;兑现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奖励资金42.5万元。截至2012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35.1万亩,比2008年增加30.1万亩,占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面积的2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65家,是2008年的6.6倍。
5、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加快。兑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奖补资金139.9万元、标准化基地创建奖励资金73万元,推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截至2012年底,全市认证“三品”17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建成市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区)90个。
6、促进品种优质化改良大幅提升。兑现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奖补资金204.1万元、引进外省优质高产奶牛补助资金87.8万元、新品种研发奖励资金20万元。全市自主研制水稻、小麦和蔬菜新品种16个,小麦、水稻良种率均达到95 %以上,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名特优水产品比重3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