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收购中国名牌企业
简述外资收购中国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1.2005年7月15日,湖南华菱管线股份有限公司?000932.SZ,以下简称华菱管线 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国资委、发改委关于华菱管线部分国有股转让的批复。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汪俊对记者表示,合资公司将在8月下旬成立。
在华菱集团将其所持有的华菱管线法人股6.47亿股转让给米塔尔公司后,华菱管线总股本仍为17.65亿股,其中华菱集团持有国有法人股6.6亿股?占比37.673% ,米塔尔公司持有6.47亿股非国有股?占比36.673% 。这桩并购案件刷新了此前外资购并中国A股市场金额的记录,同时也是外资通过股权投资并购国有钢铁企业的第一宗。
据汪俊透露,并购经历了不少波折。米塔尔原本要持有与华菱集团相同的股份,最后关头发改委不批复,表示国资要控股。在此并购案后,发改委随即出台了钢铁产业的政策规定,不允许外资控股钢铁企业,尤其是大型钢铁企业。而在此之前,有关法律法规并没有限制外资控股钢铁企业。
2.许多国家对跨国购并有较为完善的监管体制,这项工作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德国,公司法规定,跨国收购中,当一个人收购德国公司25%或50%以上股份或表决权时,必须通知联邦卡特尔局。当收购产生或加强市场控制地位时,这种收购会被禁止。
2004年末,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遭遇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而2004年9月,中国五矿提出收购诺兰达矿业公司时,加拿大对并购本国自然资源公司的前景感到忧虑,并且正在酝酿采取更加严格的保障措施以及考虑是否修改法案,赋予议会对并购过程的更大的控制权。目前,在加拿大,任何价值超过2亿美元的并购协议都必须经过加拿大政府的批准后方可生效
3.而在中国,跨国并购还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的监督体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或并购中国企业的方式,抢夺了中国市场,对许多行业实现了垄断或处在垄断的临界点。而中国对外资并购缺乏必要的审查机关。这种现象引起了官方和民间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
在证监会、发改委等国家部委抓紧修订、出台外资并购的有关法规的同时,来自民间组织——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的一纸白皮书,对防范全球并购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了系统化的建议,主要包括:
一是加紧执行以《反垄断法》为主体的相关法律法规。白皮书认为,外资并购最大的直接的负面影响在于它可能导致垄断,会压制我国的幼稚工业,而克服此负面影响最主要的手段则是《反垄断法》。
二是设立跨国并购审批机构进行审查,该执行特殊审查任务的机构可由多个部委***同组成,直接归国务院管理。
三是建立并购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首先是信息预警,要建立并购经济信息网络、档案管理系统和分析系统。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巍是此白皮书的发起人,他告诉记者,并购公会希望形成业内的一个平台,***同推进此项业务的开展。
4
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12日指出,随着外资进入规模的扩大,外资进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不能忽视。
邵宁在此间召开的“《财经》2007年会:预测与战略”上说,在内外资企业不能完全平等竞争的条件下,对外资的政策优惠,很可能放大外资进入的负面效应。
对此,他指出,首先要进行政策调整,使外资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在这样的前提下,对外资进入收购国内企业的效应进行判断和政策制定才可能更准确。内外资企业享受平等待遇,是判断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效应的基准点。
邵宁说,随着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并购企业是必然的趋势。
他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应提高自身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包括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应该从具备比较优势的方向起步。诸如国际工程承包,国内比较好的制造业企业收购发达国家比较困难的同类型中小型制造企业等。
他建议,应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相关的专业化服务,包括对并购环节的服务,以及对经营环节的服务等。
5、
如何看待外资收购中国企业
近年来,外资并购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无论是今年年初全球糖果行业的第一并购案:玛氏“吞食”箭牌,还是最近一次中国饮料业的大事件:可口可乐“豪饮”汇源,外资并购的浪潮已是愈演愈烈。
外资并购已成为国际资本运作的主要潮流
外资并购,作为一种国际间通用的吸引外资方式,是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某种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这里的并购拆开来讲其实是兼并和收购两种形式。更为形象的比喻那就是“大鱼吃小鱼”,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在商品市场环境下一样适用。如今,外资跨国并购已是当今世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联合国贸发组织2007年10月发表的《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在过去10年中,跨国并购已逐渐取代“绿地投资”(指合资或独资等新设企业的外国投资方式),成为最重要的外国直接投资方式。随着国际跨国并购的发展,企业并购重组已发生了战略性的转变。进入21世纪,并购重组已不是单纯的为了降低和分散经营风险而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一体化经营,以提高核心竞争优势为基础的战略并购正逐步成型。当前的并购重组更多的是加快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进而推动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跨国并购是国际直接投资主流,也是外商在我国投资的发展趋势。
实际上,我们也认清了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基本套路:先合资后控股再并购。近年来外商并购投资发展迅速,这标志着跨国公司已完成了在中国投资的“试水期”,开始实现由“绿地投资”向并购投资的转型,中国也逐渐进入了外商并购投资的爆发式发展阶段。
据权威部门介绍,近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出现了一些新的重大变化,外商开始大量以并购国内企业的形式进入我国,特别在具有巨大市场规模和长期增长潜力的消费品领域并购中国企业。跨国公司收购中国企业发展之如此迅速,我认为主要有两重因素,一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对外资的吸引力日益强劲;二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及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开放的法规政策,给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契机。
食品行业已成为外资并购最为抢手的一块蛋糕
纵观食品行业,外资已经渗透到每个行业,无论是调味品行业、饮料业、啤酒行业等的诸多品牌纷纷被外资收购,食品市场已成为外资并购最为抢手的一块蛋糕。
玛氏“吞食”箭牌
箭牌曾经是全球最成功的家族企业之一。连“股神”沃伦·巴菲特也十分看好玛氏与箭牌的合作,并提供了44亿美元的次级债。虽然并购之后,箭牌的家族史随之结束,转而成为玛氏的独立子公司,但从长远来看,玛氏和箭牌的联姻,势必会对全球的糖果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
首先,这个糖果行业超级“巨无霸”的全球销售额超过270亿美元,市场占有率达到14.4%。并购之后,新玛氏旗下囊括了傲白、益达、绿箭、德芙、M&Ms等诸多知名品牌,涉及糖果、饮料等诸多领域。对于食品行业的其它大企业而言,这显然增加了一个极其强劲的对手。
其次,由于玛氏和箭牌的核心业务领域并不重合,所以两者合并后可以形成产品的互补,人员、创意和品牌的交融,以及分销网络的重叠。这给新玛氏未来的市场拓展带来了巨大的提升空间。玛氏全球首席执行官保罗·迈克就在并购之后公开表示,玛氏和箭牌合作的目的,不是要成为“最大”,而是要成为“最佳”,要在糖果全线各类产品上确立领导地位和提供创新产品。
可口可乐“豪饮”汇源
被誉为中国民族品牌代表的“汇源果汁”近日宣布,它也要嫁入豪门了-----可口可乐要以179亿港元的价格把它收纳旗下。理性的看待这一市场经济行为,其实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本是一场买卖,就商业操作来说,原本性质极为简单。但现在,我们原本的“民族企业家”代表朱新礼先生,一时间已变成“卖国贼”的形象。辩证的看待这一收购行为,分析其内外环境的因素,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是时势所趋的自然结果。
从行业角度来看,今天的果汁饮料市场,已经演变成一个高资金投入的市场,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从原料基地的建设、运输和加工环节,广告推广,一直到销售通路主要在KA和商超,无不需要大量的资金额度,因而许多企业的资金链是非常绷紧的。去年、今年的成本和费用的上升,已让朱新礼带领的汇源有了深重的危机感,退,未必不是进。
除了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动之外,这些年,汇源的发展之路其实并不平坦,品牌广告屡屡缺乏新意,新产品的推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成功,在市场上推行的承包制,更是在营销上开了倒车,诸多问题也让人不得不猜想汇源的内部管理水平是否也存在严重问题。
也许从民族情感的角度来讲,众多国人不接受,毕竟汇源是与中国人看着长大的本土品牌,而且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消息也来的-全球品牌网-太过突然,这时贩卖 “民族品牌”、“国有资产”的帽子已不得以的扣在了朱新礼先生的头上。从企业家的角度,我认为他没有错,他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价格把汇源卖给了一个看起来还算合适的人。但民族品牌的旗帜却让他难堪负重。
什么是民族品牌、本土品牌?这是一个从来就没有准确定义的一个伪命题。我们说的民族品牌,是指注册地在中国的?股东全是中国人的?还是仅仅是指那些用中文写成的商标呢?如果是前两者,我们现在看到的娃哈哈、今麦郎、蒙牛、青岛啤酒,都早就不是民族品牌了。他们不是注册在国外,就是由国外的资金控制的,包括汇源,也是注册地在开曼,资金成份也包括达能和华平基金。
因此,从来就没有所谓民族品牌,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一点。品牌只有两种,一种是成功的,大家能看见的,一种是失败的,那些大家已经遗忘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全球化的市场下,已经没有纯粹的民族品牌,“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只要企业品牌还存在,不用管它到底是谁拥有的,只要它能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就可以了。消费者大可不必带有太强烈的民族情绪。
我想消费者担心的是汇源会不会像乐百氏、娃哈哈一样被消灭呢?这次汇源被可口可乐收购,是因为可口可乐看中汇源果汁的品牌和较高的市场份额,如果要重新globrand.com打造一个品牌来替代汇源,也是不太现实的。近几年,可口可乐一直在走多品牌路线,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外资对中国品牌也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的一些收购可能就是为了消灭竞争对手,而现在更看重的是现实的品牌效应和价值。
就象宝马买了劳斯莱斯,也没有放弃这个品牌一样,虽然今天的汇源还不是当年的劳斯莱斯,但就果汁市场而言,地位和影响力倒也差不多。因此,我想可乐放弃汇源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如何正确区分机时与挑战?
CBCT认为:外资并购机遇与挑战并存,保护“本土品牌”亟待完善中国并购市场。
外资并购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必经阶段,不但是中国引进外资的重要途径,也将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历史性契机,当然我们推崇的是合理的有序的外资并购,以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为前提,以国际并购规则与惯例为参考,尽快建立与完善中国的并购市场。
从外资并购带来的机遇来看,外资并购投资会增加资本的供给,缓解资本短缺和投资不足对于经济增长的制约;会引起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劳动力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和企业向高生产率的部门和企业流动。但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外资并购也存在明显的消极因素和潜在的隐忧:它会使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导致“一企独大”的行业垄断,继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和产业安全;外资并购甚至也会因股权转移而失控。即使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通过立法规范和政府管制的办法,对外资并购进行规避和限制。因此,我们希望,政府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时,有更切实的措施,有更公平的环境,有更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的企业完成产业转型和升级,更希望我们的普通消费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我们的本土品牌和产品,改变过度喜欢洋货的消费心态,只有这样两大因素都变得积极时,才是我们本土企业的真正福音。
否则,汇源绝对不是中国食品行业最后一个被并购的企业,汇源之后,我们被收并购的名单可能还有长长一串。这,才是中国本土企业和中国经济真正的问题、真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