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火烧属于哪里?

家好火勺成立于民国十年(1921)。正宗传人郝志民先生,继承祖业,采用现代和祖传的工艺,用上等面粉,几十种调味品,几十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因其做工精细,配料考究,外观精美,外嫩内香,香而不腻,回味悠长,故称着色。享有“滦县,必有家火”的美称,2003年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正式注册。同时被授予河北省第七届、第八届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荣誉称号,并被载入《滦县志》、《河北菜谱全集》。

1980年,郝智民先生赴石家庄参加河北省名小吃大赛,获得“—吞蜜”一等奖。

《滦县志》记载了郝家火烧后裔郝晓慧女士精湛的传统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她博采众长,锐意创新,增加了18种珍贵的调味品,使郝家火烧进一步适应了现代人对口味、方便、经济的要求。成了有名的郝家。

百年品牌——家好火烧

来到老城区,我循着儿时的记忆,步入一条陈旧腐朽的小巷。眼前看到的是郝那家外表不变,尘土飞扬的烧店。低矮的房子和黝黑的屋顶被磨平,不知过了多少年。窗玻璃上用红漆写着“郝家失火”几个字。乍一看就是一个简单的家庭作坊。不过是百年老店的雏形。制作芝麻饼的案板,色泽鲜红,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一代代传下来的擀面杖已经被油浸透了。由于多年的使用,一英尺长的擀面杖不再是圆柱形的,而是扁圆形的。随着郝家几位老人的讲述,往事从尘封的记忆中被唤醒,我重温了传承着滦州饮食文化的名吃火烧的历史渊源。

家好火勺由郝鸿来于1921年创立。因其用料上乘,工艺精湛,外嫩内软,酥脆可口,加上当时著名的“何家肉”,一直是滦州当地的顶级美食,素有“吞蜜”之称。“郝家烧他家的肉”在滦州和京津秦都很有名。抗日战争时期,马本斋回民支队政委来滦州办事,专门尝了郝家的火,给予高度赞扬。杨三姐来滦县告状时,县政府设在东街。每次来她都去南街买郝家火吃,又便宜又好吃。当时滦州古镇的名吃数不胜数,刘刚炉烧饼、马拐子包子、牛家面、冰糖葫芦、刘瞎子糖炒栗子,都不如家好的火有名,纷纷失传。百年来,郝家被烧,代代相传。文革时搞公私合营,并入国营饭店,消失了一段时间。1984年,80岁的郝洪来在三个儿子的支持下重操旧业,为郝家翻开了新的篇章!

郝鸿来有四个儿子。除了二儿子因为残疾没有继承父亲的生意,其他三个儿子都在从事加工制作郝家火,一直传到第三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好火烧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滦县新城区和老城区有6家店铺,但还是供不应求。

郝智义的哥哥,中银三,今年61岁,一儿一女都从事这个行业。老人性格开朗,健谈,面色红润,身体健康。他给我们背诵了父亲的遗训,这也是郝氏家族世世代代秉承的朴素经营理念:

诚信,经商,追求就业

纯正实惠的原料,薄利多销,广销文明

如今,郝家不仅在滦州小有名气,很多来唐山旅游、经商、洽谈的外宾都吃不厌,临走前还要带回去给家人。郝家天下闻名。

家好火烧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它的菜肴风味独特。自制的粉条香肠、孜然香肠、炖鸡肝,几乎每天中午就卖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