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读完有感觉,必须是小说家,要像《边城》(不是《边城》)和《鲁滨逊漂流记》那样。
性格评估
2005年,易中天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上做了“汉朝人”系列讲座。他另辟蹊径,“精彩描述”历史,巧妙运用“通俗”语言,以丰富的声音和情感进行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一段段普通的历史从他嘴里说出来,像讲故事一样生动,像电影剪辑一样简洁流畅。
易中天论《三国演义》的思想指导。
易中天先生说,他在讲《三国》的时候,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用现代视角的立体结构,以故事讲人,以历史讲人,以历史讲文化,以文化讲人性。总的来说就是普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导中国人民,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人性。从现代学术的角度来看,这是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文学、民俗学、伦理学的综合运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编辑本段]易中天语录
1.诺,相当于现在OK了。
2.清朝入关前,将军们都了解三国,印了一千本《三国演义》,作为内部文件发给将军们...
3.如果有人惹恼了你,你马上扑上去,咬它,抱住它。这是什么,螃蟹!韩信绝对不是螃蟹。
我是你雇的,我忠于你的计划。如果你不听我的想法,拜拜,我要换老板了。
5.桓帝和灵帝都不适合当皇帝...灵帝的爱好是文学和建筑。他非常擅长建筑。他整天搞研究,结果在宫里建了自来水系统!而且,他还想在全市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宣布全市人民都要喝自来水——你是皇帝,不是下水道!
6.朝廷派人去查吴王,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7.曹操的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尉,相当于副县长公安局长。
8.曹操个子矮,大概和我差不多。和1.84米的诸葛亮比,只能算不合格残次品。
9.曹操喜欢美女。走到哪里都喜欢“搂草打兔子”,收一些美女之类的!
10.宝贝,回来,好吗?别闹了,跟我回去...(曹操劝妻子回家)
11.曹操对各路诸侯说:“现在是消灭董卓的最好时机——董卓烧了洛阳,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定位为恐怖组织。”
12.吕布心想:曹操这个贼,真狡猾!
13.袁绍整天在家会见客人。用现在的话说,他在开沙龙,开派对,交通繁忙拥挤。这件事当时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14.袁术认为皇帝的称号,就像我们市场经济下的商标一样,应该先注册。他以为他先注册了皇帝的商标,别人也拿他没办法。没想到,他成了众矢之的。
15.袁尚和袁一起说:“我们把公孙康那小子请到酒席上喝酒,把他煮了!”公孙康说到这里也加了一句:“不如我在酒席上请他们喝酒做菜……”结果公孙康把他们煮了!
16.这让我们觉得袁绍似乎有一种天才。任何对他有利的正确意见他一定不听,任何对他不利的错误意见他一定听。太奇怪了。
17.刘备敢逃还是很不错的。他就像海船上的一只老鼠。他似乎总是第一个发现哪艘船会翻...先是跟着公孙瓒打袁绍,后来又跟着曹操打吕布,再后来又跟着袁绍打曹操...
18.当时江东人把孙策称为“孙郎”,把周瑜称为“周郎”。郎是年轻人,意思是赞美美。所以“孙郎”就是“孙帅哥”的意思,“”就是“周帅哥”的意思...帅哥都喜欢漂亮,所以孙策和周瑜娶了当时最漂亮的两个姑娘...可以说,周瑜是以战场、官场、爱情和游戏为荣的...反正我是羡慕!
19.对了,蒋干也很委屈——他根本没偷什么书,而且长得也不丑,而且还是个帅哥,因为周瑜是个帅哥,而且还是他的朋友...通常是个英俊的男孩。
20.所谓的空城计划也是编的...诸葛亮搬了一架钢琴,放了一个香炉,叫了两个孩子,唱了卡拉OK……走上主席台...
21.武则天拿着旧船票,再次登上豪华游艇后宫。
22.男生小的时候不调皮,长大了一文不值。
23.“因为组成联军的各路诸侯都在函谷关以东,所以这支部队也叫关东联军,关东联军和关东义军~ ~ ~简称‘关东军’(-!!!)"
24.项羽就是这么有人情味,被女孩子喜欢。恐怕那个时候的女孩子都会嫁给项羽。
25.刘邦呢?这时,一左一右两个女孩正等着洗脚。也许,像我们现代人一样,我们应该做一些足部按摩什么的。
26.韩信,你不是个善良的人!
27.“这时候晁错该怎么办?他应该夹起尾巴做人。他没有!今天的改革,明天的改革,就像搅一根粪棍,会搅得朝廷不安。”“削诸侯是必须的,但没有你晁错那么急。”
28.有可能是刘邦多年征战得了风湿性关节炎!
29.曹操所谓的“屯田垦荒”就是生活方式的军事化;田是中央集权的生产方式。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政策!相当于曹操在1700多年前建立了一个‘生产建设兵团’!”
30.“袁绍想要建立一个新的国王。有一次我叫曹操喝酒,喝完后他拿出一个玉玺,大概是袁绍自己刻的,和曹操商量(一手掂量着,一手小声说):‘你看……这个事情,啊……怎么样,就这么办吧~ ~’”
31.“袁绍是妾,袁术是妾,所以袁术一直看不起袁绍:‘你看,难怪他生来就有个小老婆,做不了什么大事~ ~你要建立新的君主,就要建立自己。‘你为什么要建立别人?’"
32.“他们的愚蠢和他们的狂妄成正比——袁绍比曹操更疯狂,袁绍比曹操更愚蠢;袁术比袁绍更疯狂,袁术比袁绍更蠢。最牛最笨~ ~ ~”
33.“虽然在学者眼里,《红楼梦》是中国小说的第1号,但普通人还是认可水浒和三国的。你看,各行各业的祖宗都是三国水浒里的人物——强盗,把宋江当祖宗崇拜;贼,拜而动(-!).....剃光头的关羽...财神也是关羽...在我看来,关羽迟早会成为婚介行业的鼻祖,因为关羽追求的是爱情。他和刘备在曹操麾下的时候,在攻打吕布之前,对曹操说:吕布被俘之后,你要嫁个人给我。曹操同意了...曹操看了看:国家很美啊!我在接近优势的时候先拿到了月亮——我占为己有。结果关羽非常沮丧。。。"
34.“理发师跟关羽有什么关系?那时候三国的人不剃头,都留着头发。只是理发师和关羽手里都拿着刀~ ~让我想起一个理发师贴的对联:‘天下有几个头?让我们看看老太太是怎么做的!看完这个谁还敢进去剃光头!"
35.很多学历史的人把历史当成一具尸体,放在解剖台上,用手术刀一点一点切开,取出肾、肝、心来研究。这可能是一种方式,但我不太喜欢。我是文学出身,我认为面对历史,首先要感受它的血肉和质感,然后才能谈研究。
36.真实的不好看,好看的不真实,所以一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妙”。所谓“妙论”,就是历史在内,文学在外,既有历史真实,又有文学趣味。
37.在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上,主持人问我:你自觉了50多年,你肯定了自己50多年。该给自己一个说法吗?我不想这么早给自己写悼词。但是如果他想问,那就说啊!我给的说法是,我至少还是一个有趣的人。
38.我把自己的演讲风格分为三种境界:一种是“坦诚”,即以史实为依据,不说废话,不说废话,保持严肃的学术态度;二是“趣味论”,在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强调表达的生动性。为了达到这种程度,我会加入一些无厘头的搞笑语言,这种语言有时候是必要的,就像炒菜时加入辣椒、味精等调料,可以极大地引起观众的听和说的兴趣;第三种是“妙论”,即在前两种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历史,启发观众,这是最高境界。
39.“我不是专家学者。我只是一个探路者。我是一个地雷步行者,随时可能死去。”
40.孙坚求婚的时候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你嫁给别人,就一定要嫁给我。穿上你的嫁妆,带上你的妹妹,驾着你的马车。”
41.易中天:《庄子》这本书里有一个故事。两个儒生去盗墓。你知道盗墓就是从死人身上偷东西。书生在外面望风,小书生进去偷东西。过了很久,没有动静。秀才问:“老兄,天快亮了,准备好了吗?”但并没有多问他关于诗歌的事,怎么做的,“东方怎么了……”小儒说:“我还没解开死人的衣服,现在发现他嘴里有颗珠子~ ~”但他没这么说,还想背诗,“我还没解开衣襟,嘴里有颗珠子!”然后小儒就开始在死人嘴里抠珠子,一边抠,一边连吟诗,“青麦,生于陵碑。不活了,为什么不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绿色的小麦,它生长在山坡斜坡上。活着的时候不捐钱。你死了还拿个珠子干嘛?”
42.人家捐不捐不关你的事。你只是偷别人的东西,还宣扬真理,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你真恶心,又酸又虚伪!"
43.叔叔和阿姨,谁的脸更大?
44.姑娘是个迷人的客人,脸很大!
45.真是悲剧!
46.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散步吗?什么动机?
47.我们为什么不开办一个主持人培训班呢?现在的媒体都是弱智。
48.我告诉你,现在的人没有智障是当不了领导的!
49.图书馆是纸做的吗?
5 0.没听说过评书!
5 1.三国如何描述诸葛亮?他有八英尺高,相貌出众。他叫什么名字?是伟哥吗?
52.混了,迟早要还的。
【编辑此段】有影响
易中天走红,成为文化偶像。
很多媒体说易中天的成名是因为《百家讲坛》,也正是这个节目让他成名。其实百家讲坛应该感谢易中天。毕竟电视不像纸质书那么容易亲民。书就完全不一样了,时间绝对由你自己支配,你可以看无数遍。
其实百家讲坛最主要的贡献就是邀请这些人,让普通人和学者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因此,《百家讲坛》应该感谢易中天和刘,而不要看他们的书。据说是百家讲坛的功劳。
易中天的成名是因为中国文化无穷的文学魅力。中国人两千多年不知道三国真相是什么,能不担心吗?他们都有知情权。易中天履行了自己的权利,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点灯人一样。你能说他不能开枪吗?
还有一点:评价易中天的人很多,但世界只会记住易中天而不会记住那些人!易老师已经成为一种文化。
易老师的《百家讲坛》专栏讲座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当时学术界和全社会都有一种说法:“嫁给易中天”。当然是指当代女生要想结婚就要嫁给易老师这样的男人。
[编辑本段]语言特色
易中天做客央视百家讲坛,做了“汉朝风云人物”系列讲座。他另辟蹊径,“绘声绘色”地描述历史,巧妙运用“粗俗”的语言并以丰富的声音和情感进行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我在网上找到了易中天先生的《百家讲坛》韩信系列演讲。我真的很佩服他。通常一段历史从他嘴里说出来就像一个生动的故事,像讲故事一样生动,像电影剪辑一样简洁流畅。
比如韩信投项羽,就改投刘邦,成了军中“接应”。因违反军纪差点丧命:时势造英雄,韩信终于成了英雄。秦末,天下大乱,陈胜和光武揭竿而起,四面八方的英雄在陈胜和光武的带动下,都站出来反抗秦朝。项羽的叔叔项梁拉起了一支义军,韩信就带着他的剑参军了。参军后,他先跟着项梁,后跟着项羽,项羽都不搭理他。这时,司马迁用四个字概括了韩信的处境,“不明”。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出名。他觉得项羽没有前途,就去找刘邦。刘邦让他做了什么?连傲当接待员,公关先生,韩信是个正派人,帅哥,做接待工作不错。此时的状态也是四个字,“不知名”。于是有一次韩信犯了军法,几个同事也犯了军法。依法斩首,一个个斩首。1234567年,他们一口气杀了十三个,轮到韩信叫韩信出来杀他了。这时,韩信抬头看见了一个名叫夏侯婴的人。谁是夏侯婴?夏侯婴是刘邦的好朋友。他从小和刘邦一起长大,和刘邦一起造反,后来成了刘邦的奴仆。仆人翻译过来就是马车夫,给刘邦赶马车,但是你要知道,当时这个制度,皇帝的仆人是大臣,是部级官员,所以刘邦现在肯定不是皇帝,他是诸侯,这个仆人至少是副部级。韩信看到了夏侯婴和韩信。为什么要杀英雄?夏侯婴说,嘿!怎么会有这种人?过来这里。司马迁用了六个字,“壮貌,奇行。”看啊!一表人才,跟他说话,要头脑清醒,不要杀人,推荐给萧何,发现一个人才,给他一个新的职位,叫都尉,相当于司务长,所以韩信,他参加工作以后,也是郁闷,先是当侍卫官,后来当接待员,再后来当司务长,都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韩信改变了命运呢?使他成为西汉初年的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