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商标风险?
a公司是国内某洗衣机知名品牌持有者,B公司是某地专门生产洗衣机的小微企业。B公司获得了为A公司生产某型号家用洗衣机的合同,预计三个月正常盈利50-70万元。在合作协议中,除正常的商业条款外,双方还就所涉及的专利事宜作出如下约定:“乙方保证其生产的产品不侵犯第三方的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如相关产品被第三方指控,所有争议由甲方自行处理,乙方无条件承担与此相关的一切法律后果及甲方遭受的一切损失。”
后来A公司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被第三方公司A公司起诉专利侵权。A公司为维护市场形象,在法院的主持下迅速与A公司达成调解协议,一次性支付A公司赔偿金80万元,后通知乙方,要求B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全部损失约90万元。B公司在获得案件信息后,通过分析发现相关产品实际上并不属于A公司的专利保护范围。经过协商,B公司实际支付60万元了结此事。
律师声明
OEM合同的性质大多是综合性的,如加工合同、购销合同和技术开发或合作合同等,其内容往往相互交织,专业性很强。一般情况下,委托方往往会提供事先做好的合同,这样的内部结构是相当稳定的,其中必然包含知识产权相关问题的详细约定。所以非专业人士很难发现问题。此外,对于加工企业来说,在许可加工经营合作的谈判过程中处于劣势,往往只关注价格、交货时间和方式、产品质量等商业条款的博弈。在上述条款谈判经常受挫的情况下,更容易忽视或不敢审核委托方提出的知识产权相关条款,为后续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埋下隐患。
这种情况下也是如此。乙方第一次与知名品牌商家合作,最后拿到了订单,所以只在委托方提供的合同空白处填写了约定价格等内容并签字盖章。被A公司指控后,损失按合同规定由乙方承担。也是甲方在没有对相关指控进行合理辩解的情况下,选择调解诉讼的自然结果。
事实上,如果乙方在谈判过程中提出,如果产品被第三方指控侵犯知识产权,被指控方应立即通知对方,并尽全力积极处理。那么乙方至少会对这件事有所了解,从而有机会参与争议的解决,并采取适当的无效和不侵权抗辩等对策,使双方利益最大化,不至于像本案这样几乎轻易让步。
事实上,在后续的合作中,由于专业律师的介入,当乙方对上述条款提出修改意见时,甲方均无异议予以接受。定牌加工企业在关注价格等商业内容的同时,应注重争议解决程序性事项的沟通协商,争取自己的知情权、投票权和争议处理权,以最大限度地获得主动权。
从经验来看,大量的名牌加工企业都面临着知识产权法律问题,除了专利,还有品牌、版权、商业秘密等侵权和合同纠纷,这些也应该加强审核和沟通。总之,虽然客观上定牌加工企业由于知名度低、R&D能力弱、竞争激烈、市场利润低,在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但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可降低。当然,专业人士的介入也是保护许可加工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