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销量减半,自主商标溢价能力捉襟见肘。

最近,边肖发生了一件令人心碎的事情。笔者在老家买了一年多,跑了不到一万一千公里,想卖一个原价七万多的中国品牌汽车产品。二手车价格不到3.5万,真让我心酸。另一辆梦寐以求的二手2.7L普拉多,新车指导价42万左右,2012上牌。跑了6万公里,网上二手车报价依然达到36万。虽然从差价上来说差别不是很大,但是换算成折旧率或者保值率,那么这辆6万公里的普拉多明显比我家乡的65,438+10万公里的国产紧凑型车要好。不知道多少次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中国品牌的产品二手保存率这么低?与合资产品相比,差距在哪里?

对于现在的中国品牌来说,产品质量和合资产品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即使价格相当。可能有朋友说,你现在不准备表扬中国品牌的进步和成就了吗?这怎么又开始泼冷水了?没错,中国品牌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还是局限在某些部分,也就是说中国品牌一线阵容中的那些人,而大部分中国品牌产品的整体水平依然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中国品牌的崛起也是最近一两年的事情。从二手车的角度来看,这种进步或加强并没有促成二手车保值率。像吉利博瑞这样优秀的产品还没有转化为二手,这也是目前中国品牌在二手车领域遇到的尴尬局面。毕竟如果产品质量得不到普遍认可,对于二手车的购买者来说是一种风险。这也是我们的车遇到这种有点零头的报价的原因。

我们这里不想用普拉多和我们65438+万以下的产品比,没有可比性。事实上,即使是和很多新车同价的产品,二手中国品牌产品也普遍处于劣势。一般情况下,同等价格的情况下,中国品牌的产品在配置上绝对占有绝对优势,这也是中国品牌的主要优势之一。不过就产品可靠性而言,那些配置不佳的合资产品,在可靠性上真的是兢兢业业。我们要销售的小型车出现过车身异响、排气管脱落等问题。一万公里,甚至空调都把土吹进车里了。而隔壁价格差不多的现代瑞纳,已经开了两三万公里了,但驾驶体验依旧没有变化,和新车差别不大。这就是差距。中国品牌的一些产品,在价格战和性价比为王的竞争中,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和可靠性。

除了产品质量,我觉得剩下的就是品牌影响力或者说人们对品牌的固有认知。那我们回普拉多吧。对于普拉多、陆巡这类产品,人们普遍的印象是它工作不差(不硬不宽,谁说我要在家堵门)。我们之所以垂涎普拉多,主要是因为它比较耐操作,或者说它非常可靠。不然只有2.7L弱动力,还有这么高的价格。谁会喜欢呢?我们甚至见过1988陆地巡洋舰,现在还能上路。所以,对于一辆跑了6万多公里的普拉多,我们有信心它再跑四五个6万公里,然后我们就卖掉它。或许折扣不会像很多中国品牌产品的6万公里那么大。这是丰田品牌给我们的主要印象,但很多中国品牌显然没有这样的红利。在很多朋友眼里,中国品牌整体评价不是很高。即使有吉利、长安、比亚迪这样的明星车企,中国品牌给人的整体印象也是价格低,配置高。但是开了两年,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作为中国品牌卖的二手车竞争力很弱,这也是尴尬的症结所在。

最后是价格的差异。对于很多华的产品,尤其是不太受欢迎的产品,上市一段时间后会有比较大的优惠幅度,但是在产品周期的末期,这个优惠幅度一般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在想提前购买的时候,新车的优势明显比二手车更明显。对于很多热门的合资品牌产品,上市后一两年内降价的可能性很小。只要不涨价,汉兰达、时代思域这些产能有限的产品,几乎在各地都上演过。对于这些产品,很难期待他们的二手车会有多大的惊喜价格,这和很多中国品牌的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许再过几年,中国品牌的产品也会享受到这种礼遇。

从我们家乡的一款中国品牌产品的销售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品牌的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反映在二手车上更为明显,与合资品牌产品的深刻差距进一步暴露,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对中国品牌失去信心。毕竟中国品牌还是进步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