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面瘫巨制,动物世界改编版!狮子王只是大规模的集体怀旧。为什么?
25年前,迪士尼的经典漫画《狮子王》诞生了。25年后,观众有幸再次看到百兽之王辛巴出现在大屏幕前。这一次,不是动画,而是“真狮子”。
很多人说动画版《狮子王》是十岁之前必看的电影,甚至影响了一代人的世界观。这部一个半小时的短片,包含了对亲情、爱情、友情的理解,以及开创性的视觉奇观和动作场面。至今被称为“迪士尼动画的巅峰”。
这一次,迪士尼改编的升级版《狮子王》在银幕上真的很漂亮。
“真人”动物的CG捕捉技术,实现了大量图片的真实纹理。尤其是影片中的狮子,展现了狮子的真实世界。
每一个细节都是原版动画的极致再现。从太阳在非洲大陆升起的那一刻,到脚印重叠的那一刻,再到小王子辛巴被举起的那一刻,就连鸟儿起飞的方向都和原版动画一样。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长镜头和片段的灵活运用,都将记忆中狮子王的场景再现在观众面前。
另一方面,这部电影的歌曲内容真的很丰富。小狮子和大狮子的很多片内歌曲都能让粉丝享受到审美上的愉悦。
尤其是当这些歌曲配上广袤的非洲大草原时,观众有一种置身于大屏幕前的动物世界的错觉。
而采用最先进的拍摄技术打造的《狮子王》,让“真实的动物”出现在银幕上。我们在惊叹的同时,不禁要问:这种尝试真的很理想吗?
豆瓣画的评分是7.7,现在降到了7.5。如果中国市场因为情绪而宽容,北美的分数就不那么客气了。
烂番茄的新鲜度只有58%,而且还在下降。在IMDB上的评分只有5.2,29.6%的观众给了一星评价。
烂番茄给的评价是,虽然视觉特效的成就确实值得他们骄傲,但《狮子王》依然是翻拍的数量,缺乏原著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这件事的成败,都是因为同一个人。
本来看电影的时候就被精美的画面迷住了,电影的前几个镜头也很惊艳,但奇怪的是,看完整部电影后,让人有说不出的感觉。
一种奇怪的感觉正在蔓延。说白了,这种气味就是我们常说的“违和感”。
从技术上来说,影片中的角色和真实动物扮演的角色没什么区别,毛发和肌肉都是完全完成的。可以说,迪士尼的动画技术实现了新的突破。
但是,成功也是一种技能,失败也是。
逼真的动物形象和自然环境创造了新奇的效果,但也极大地限制了动画丰富、夸张、层次分明的艺术表现能力。
这就导致观众无论多努力想入戏,都能感受到动物世界。
一旦失去了剧中的氛围,很多场景没有了原著感情的加持就会变得荒诞。
辛巴和丁满在动画版相遇时,可以一起唱欢快的歌,天真无邪地成长为威武的成年狮子,符合动画电影带有童话和神话色彩的特点,不需要真实的生物规律和现实逻辑。
但这部漫画的特点一旦被打破,变得过于写实,整个画面就像非洲的国家动物园,继续采用“动画逻辑”是极不自然的。
动画版《狮子王》是传统手绘2D动画的巅峰之作。它使用拟人化的生动纹理来塑造角色的动物身体...它不拘泥于真理,却能天马行空地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彰显精神内涵。
仔细对比两个版本的《狮子王》中相同的场景,我们会发现,虽然真实的狮子版是可以复制的,但能够生动展现的往往是远处的景物和静止的画面。特写动态场景越近,违和感越强。
而且不仅是不服从的问题,沟通的吸引力也大打折扣。我们举个例子:
《疣猪彭彭》动画版又蠢又可爱,让人想抱抱她。你对《真兽版》中的彭彭还有这种可爱的冲动吗?
所以现实版的动物缺乏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和* * *情绪的广泛基础。
电影上映前,有影评人问,看到真的狮子和动物在你面前说话唱歌,是不是很奇怪?
这种问题当时被一些粉丝认为没有必要,因为没什么好挑剔的。
可惜正式上映后,这部电影真的给了大家这种奇怪的感觉!
我觉得不是找茬,也不是故意推杠,而是你这部电影本身的技术把观众带到了一个三维的世界,而不是一个动画的世界。
三次元里狮子会和疣猪成为朋友,鬣狗可以和狮子一起统治领地吗?不可能的。
而这种错位感和不适感成为了这部电影的负面来源。
艺术的本质是想象而不是技术。
前沿特效和虚拟现实打造的狮子王的头发和眼睛等细节令人动容,但想象力应该是迪士尼作品的信仰,而不是对形式而非本质的追求。
原本经典的色彩搭配,不同角色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以及迪士尼动画幽默的喜剧歌舞风格,一旦被真人版取代,顿时失去了灵魂。
没有了灵魂,狮子王这个经典的精神主题就深深缺失了!
电影是一门声光艺术,艺术表现要通过人物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以及夸张激烈的冲突来体现。
在我们一般的真人电影中,演员面对特写镜头时往往会给出专业的表情。
在一部电影中,面部表情的特写是最重要的。
虽然迪士尼的“现实生活”动态捕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现实生活”的动物真的无法提供更丰富的表情。所以这部电影太平淡无奇了。
再比如,没有背景音乐,辛巴和娜娜的爱情只是两只狮子麻木的脸,喝完水就奔向对方。你感觉好吗?
对画面逼真美观的终极追求是技术逻辑远大于创作逻辑。但是,无论技术上如何复制,真实的野兽版永远不会像动画版那样天马行空。
另一方面,虽然歌曲等动作表演非常丰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整部电影的故事节奏。
迪士尼制作的电影缺乏动画版更丰富、更激烈的冲突,大量场景充斥着唱歌等行为。
影片先说剧情本身。再优秀的MV也只能作为点缀出现。
另一方面,类似非洲大草原的歌曲MV《狮子王》有一个问题压倒了整个故事。
影片更像是一部唯美的MV纪录片,却是一部没有现实世界残酷和冲突张力的纪录片。
狮子和鬣狗的战斗是拥抱和翻滚。等了差不多两个小时,辛巴和刀疤的最后一战是两只猫抓痒的放大版,然后一只大猫抓痒了几秒钟就倒下给一群狗吃了。......
这与原著动画的精神内核并不相符。
这个问题在北美很多观众评论里也提出过。显然《狮子王》原产国的观众对故事有更具体的要求,但这部电影满足不了影迷的审美要求。
没有想象力和精神内核,就会变成一个高超而美丽的“塑料仿制品”!
那就只是感觉了。
在大型非洲草原猫歌舞片《狮子王》中,亲情、友情、爱情、成长、战争、生命周期都被装进了一个技术壳里。最终真正打动观众的是情感。正是因为有感情,观众才能原谅明显的真兽版带来的尴尬和不适,甚至电影节奏上的各种问题。
熟悉的旋律和故事,高保真还原的场景,小狮子的成长与爱情,正义与邪恶的对抗,父子的感情,都可以成为赚取感情的利器。
真正的野兽版狮子王,只是大规模的集体怀旧场景。
但如果说今天的狮子王是科技的魔力,那么25年前的辛巴就是电影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