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鹤商标的品牌价值

“风一样快,油一样润,钢一样厚。把江山切割成锦绣山水,杭州就不仅仅是一个州了。”

这是著名剧作家田汉于1966年视察张小泉杭州工厂时写的诗。很少有人能想象,一个做剪刀的企业能得到文人如此的赞誉。

从明末至今,剪刀在张小泉的传承已有近400年,每年仍能卖出近3000万把剪刀。7月7日,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有望成为又一老字号和“剪刀手第一股”。

与许多有争议的老字号不同,张小泉的刀剪业务经过数百年的经营,仍然充满活力。为什么小剪刀能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有些不同的老字号。

传承工匠精神400年

从名字上不难猜到,张小泉不仅是品牌的名字,也是创始人本人的名字。

张小泉是清初杭州的一位剪刀匠。他的祖籍在惠州乾县,做剪刀是他家的手艺。他的父亲张思佳在芜湖学做剪刀。后来在明朝万历年间(1610年左右),在杭州大井巷开了张大龙的剪刀店。

根据猫姐查阅的史料,当时我国制作剪刀的材料多为铜和生铁,但张思佳将龙泉剑的铸造工艺引入到剪刀的制作中,创造了独特的“嵌钢”工艺。即剪刀的刃口用中碳钢锻造,然后镶嵌在铁剪柄中。在手工生产的时代,“张大龙”剪刀的制作从锻造到抛光经历了72道工序。

精钢和生铁的强度是不一样的。采用铸剑工艺的张大龙剪刀光芒四射,锋利耐用,在同行剪刀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杭城的金字招牌。

可惜在明朝,我们国家还没有知识产权意识。杭州“张大龙”剪刀的仿冒品层出不穷,质量良莠不齐,真“张大龙”剪刀的声誉直线下降。

清康熙二年(1663),创始人张思佳去世,富二代张小泉接班。他认为父亲创立的老品牌的品牌价值已经被造假者损害,于是干脆放弃原有品牌,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家族企业生产的剪刀,并在所有剪刀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乾隆四十六年(1781),张小泉迎来了历史上最重要的客人,也就是乾隆皇帝本人。据有关资料记载,当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曾到过张小泉剪刀店。我买了一把剪刀,回去后大加赞赏,于是为张小泉的剪刀在匾额上题写了“张小泉”二字,并将张小泉的剪刀列为贡品,命名为“宫廷御用剪刀”。

张小泉剪刀的身份可能是真的,但乾隆皇帝亲自带货换各种美食特产的故事实在是泛滥,以至于真假难辨。

在现代,张小泉在历史上变得更加活跃。宣彤三年(1911),张小泉第八代孙张祖英以“海韵浴日”商标在农商部注册商标,成为中国历史上首批商标之一。

此后,张小泉剪刀频繁出现在国际展览中并获奖。其中包括1909的南洋劝导会,1915的巴拿马世博会,1926的费城世博会,1929的西湖博览会。

新中国成立后,张小泉剪刀仍受到高度重视。1956年,毛主席在《加速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汇报会上提到,“提醒你们,不要把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去掉。王麻子和的剪刀,一万年也弄不掉。我们国家的好东西和那些已经失去的东西必须得到恢复并变得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与张小泉并肩而立的京剪老字号王麻子,被称为“北方的王麻子,南方的张小泉”。也曾因用钢材制作剪刀刀片而出名,但在改革开放后没能发展好,2003年宣布破产。

小剪刀并不难做,似乎也没有什么技术门槛。但张小泉的剪刀能经历400年,从明朝到近代,从国内到海外,都得到了认可,所以其制作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日复一日认真做文章的人叫工匠,潜心把文章做到极致的精神叫工匠精神。近年来,提到工匠精神,我们会想到日本、德国等传统制造业强国,但其实我们的一些老字号也能体现这种精神。

张小泉的传统制造技术繁重而复杂。熟练的剪羊毛工可以用一块铁和一块钢锻造一把剪刀。现在这种制造技术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掌握这门手艺的最年轻的手艺人已近80岁,白发苍苍。这大概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吧?

老品牌的新主人

所有的老字号都有精彩的故事,但老字号仅靠故事是无法在现代商业社会生存的。今天的张小泉也变得与过去大不相同。

与许多国有资产的老字号不同,张小泉在新中国经历了两次重组,现在是一家完全的民营企业。

招股书显示,目前,张小泉股份的控股股东为张小泉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富春控股集团。富春控股集团的两位股东和张是兄弟,和张新成是父子。目前,张氏家族通过富春控股、融泉投资、振泉投资持有765,438+0.83%的张小泉股份,控制权非常集中。

富春投资2007年获得张小泉控制权后,主要推动张小泉制造业的智能化和工业化。2010,张小泉在杭州富阳建设了现代化的五金科技园,90%以上的生产流程实现了自动化。

张小泉的生产模式是自主生产和OEM相结合。目前张小泉自制产能为654.38+0279.5万,但产能利用率已经很高,生产线接近饱和。

本次IPO,张小泉拟在广东阳江市建设智能制造中心,募集资金3.54亿元,工期65,438+08个月。建设完成后将新增3065438+万片产能,相当于目前产能的2.35倍。

同时,张小泉不再只生产剪刀,还将产品线扩展到家用菜刀和指甲刀、厨具等五金产品。从目前张小泉披露的经营数据来看,张小泉所有产品的收入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尤其是刀具和日用品,2018年收入增长率分别高达31.49%和36.66%。

剪刀在张小泉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目前家庭服装对剪刀的需求已经下降,所以剪刀的收入很少出现快速增长。但2019年,张小泉除日用品外的所有产品收入增速均出现下滑,尤其是刀剪组合收入增速下滑至4.75%。

收入增速下滑不一定是因为东西卖不出去,也可能是产能跟不上,尤其是张小泉,目前产能利用率已经超过100%。然而,张小泉的库存问题日益突出。

2019年末,张小泉存货余额达到1.12亿元,占其流动资产的37.51%,较2018年末增长37.95%。其中库存商品占比最高,总金额7146.85万元,同比增长44.42%。库存商品余额的增长率不仅高于库存的总体积累率,而且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率。

可以看出,虽然剪刀和刀子在张小泉仍然很受欢迎,但它们的增长仍然有一些阻力。

物美价廉还是国潮奢华?

现在提到老字号,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一个贵字。东阿阿胶、同仁堂、天津狗不理包子都是老字号因为涨价太激进而口碑崩塌的例子。

相比之下,张小泉的产品价格相对亲民。张小泉招股书显示,2019年剪刀产品均价仅为5.55元,刀具均价仅为22元,刀剪(刀剪套装)价格仅为77.95元,其他家居用品均价仅为18.36元。

当然,这个均价远低于其终端零售价。这主要是因为近三年来,张小泉逐渐加大了产品分销渠道的权重,发展分销商的速度快于其电商直营店和线下店的销售增速。经销商渠道占比从2017年的56.34%上升到2019年的66.06%。

目前,张小泉产品的终端价格仍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低于双立人等海外知名品牌,尽管张小泉产品在设计和性能上可能不逊于这些进口产品。

消费者对老字号的感情往往很复杂。一方面,他们希望传统工艺和传统品牌的价值能够得到认可,击败海外品牌占领高端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希望传统老字号的价格超过自己的消费能力。因此,高端化、品牌化成为很多老字号的陷阱。

张小泉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推出更多样化的产品线。以剪刀产品为例,张小泉有比较实用的服装剪刀、文具剪刀、美容剪刀等产品,也有比较接近工艺品的礼盒剪刀,比如越来越多的高开、松鹤礼盒,还有体现传统生活审美的日用品,比如铜锅、汤圆等。

如果上市成功,经过400年的传承,张小泉会成为怎样的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