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经济

农安县有五大主导产业,包括医药产业、建材加工业、服装包装业、畜牧产品加工业和机械加工业。2015年,农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0亿元,比2014年增长7.8%;全口径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为23.6亿元和11.9亿元,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5438亿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8亿元,增长13.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1.55元和1.20元,分别增长7.5%和8.5%。

“十二五”期间,农安县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总规模日益壮大。积极应对增长缓慢、结构调整、动力转型的宏观形势,继续增加总量、提高质量、促进升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达到五年前的1.8倍;工业企业发展到145家,总产值300亿元,分别是五年前的2.6倍和2.8倍;全口径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五年前的1.5倍和1.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固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基本翻了一番;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2个,实际利用内资217亿元,外资3.5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2.1倍、1.7倍和2.1倍。全县综合实力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连续四年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并获得提升。农安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典型,受到国务院表彰,是全国第一大产肉县、第二大产粮县。

2013年,农安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6.6万公顷,比2012年增加0.4万公顷。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54.38+0.85万千瓦,拖拉机达到8.9万辆,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机械化播种面积占全县播种面积的90%,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突破90亿斤。畜牧业生产正在回升。新增畜牧小区46个,畜禽总量可发展到2.3亿头,肉类总产量可达75万吨。

高标准编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集中了二甲子、陈家店等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首批实现农业现代化试点县,授予省级下放权限244项,赢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落实玉米种植面积34万公顷,全力打赢“抢时间带水播种”和“抗旱保粮”攻坚战,保持粮食总产量稳定。发展棚膜经济654.38+0.6万亩,建设3个国家级和省级蔬菜种植示范区,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全省首家4S农机具商店建成使用,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畜禽养殖总量、肉类总产量和畜牧业产值稳步增长。全面推进土地确权登记,流转土地65438+万公顷。征收林地65438+2000公顷,还林2300公顷,改造农业防护林269公顷。投资1.5亿元,实施河湖连通、博罗湖湿地和宋城灌区改造工程,灌溉50万亩农田,实现生态环境和农田水利建设“双赢”。狠抓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坚持管控结合、疏堵结合,齐抓共管,啃硬骨头,把普遍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在治理环境、促进增收、惠及民生等方面取得综合成效,得到省市充分肯定、各大媒体正面报道、其他县市广泛推广。2013年,农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1,总产值235亿元,比2012年增长21%。全县新开工和续建项目17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9个,1亿元以下项目8个,已建成投产项目1个。全年引进国内投资37亿元;外资6750万美元,富士康、旺旺、铁骑力士、一汽试验田、长春职教园、财经大学、华润天然气、海外医药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研究出台30条扶持政策,安排扶持资金6000万元。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已达6543.8+0.26亿元。

2015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增长17.6%。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投资3.8亿元支持园区建设,清理闲置厂房27万平方米、土地80万平方米,嫁接41企业实现增产增效,23户。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43.8+032.6亿元,税收6543.8+097亿元;新注册商标1500件,创省市著名商标4件。中药业在Q板成功上市;强化食品工业品牌地位,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称号。2013年,农安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104亿元,同比增长12%。物流业发展加快。济钢农安汽贸城、金泰钢材物流市场正式投入运营,吉林广材长城大型农产品商贸物流、哈拉海万隆物流园、农安农用车物流综合交易市场、和龙开发区长春汇通物流项目正在建设中。

农安县旅游业以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为支撑,全方位推进。2015,辽塔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龙戏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历史剧《兴国太后》在全省和北京演出。成功举办国际雕塑展、马文化旅游节和国际马术邀请赛。围绕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乡村休闲,开发了一批特色旅游线路。宝塔花园、彭剑麻城、辽金时代观光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开放度、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