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村乡的简介
亚洲第一高山果园——绿色食品之乡东村,是1991年以灵宝园艺场为基础设置的新建乡。全乡总人口3248人,有果园10400亩,年产果品1800万公斤,是一个以果品生产为主的专业乡。
这里海拔800—1000米,由于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苹果生长。早在1958年就开始发展苹果种植,所产的苹果色泽鲜艳,脆甜可口,含有多种维生素,耐贮运,无污染,远销海内外,倍受消费者喜爱。1975年就被国家确定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外贸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苹果生产专业示范场,被誉为“亚洲第一高山果园”。所产的新红星、红富士、金冠苹果分别注册了“龙”牌、“福”牌和“寺河山”牌商标,并于1996年成功地申办了中国绿色食品,国家发展中心颁发了绿色食品证书,成为河南省绿色食品苹果第一乡,走上名牌发展的道路。
在生产管理上,一是建立技术服务网络,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组果树管理技术人才队伍,先后选送50多名技术员到河南农大等大专院校函授学习或脱产进修,并且每年举办果树管理技术培训班20余期,受训果农2000余人次。目前全乡***有农艺师及相当职称的人员30余名,助理农艺师及相当职称的人员46名,技术员职称的194名。村、组都有技术人员,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二是坚持统一管理。乡园艺站每月召开一到两次技术例会,通报有关情况,分析研究有关果树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制订管理制度,层层示范推广新技术,先后在全市率先推广了一次性疏花定果、高接换头、苹果套袋、纺缍形修剪等先进实用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01年全乡实施苹果套袋1037万个,彻底消除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污染,提高了优质果品的质量。三是适应市场需求,狠抓品种结构调整。从1993年起就制定了果树高接换头5年规划,以超前的意识逐年把不适应市场要求的老劣品种更新为五代红星、优系富士、华冠、嗄啦等新品种,全乡累计实施高接换头8.9万株。使目前苹果品种达到了红星、金冠各占15%,红富士占60%,其它品种10%的比较合理的结构布局。四是按照绿色食品苹果生产管理规范,切实加强苹果病虫害防治,乡园艺站在全乡建立了病虫害监测、测报网络,定期通报病虫害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坚持统一时间、统一用药、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检查的“四统一”原则,防治病虫害。并且全面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有机磷和高残留农药,为果园建立了使用档案。全乡还坚持采用黑光灯、性诱剂等生物、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每年挂置黑光灯100余套,性诱器3500余处,从而使各种病虫害都控制在标准值以下,确保了无公害绿色食品苹果的质量。五是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推动技术进步,乡园艺站、科委、科协在全乡先后开展了苹果土窑洞贮藏、苹果桃小食心虫防治、棕色田鼠防治、“长穗多头套袋”果树高接换头、土壤保水剂应用等项目的技术研究,其中多项获得省市科研项目奖励。这些科研成果的广泛推广应用,已收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全乡还大力推广应用了果园生草、果园养猪等实用技术,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土杂肥,走向了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
在营销管理上,该乡1993年就成立了豫西优质果品开发公司,下设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服务、果品销售3个分公司和7个村级果品服务站,为全乡果农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公司每年为果农供应质优价实的农药50余吨、化肥300余吨,销售苹果350万公斤,2000年被三门峡市评为农业龙头企业五十强。并在广州、深圳、东莞、江门等地建立销售网点8个,培育和发展销售能人、销售大户50余个,从而保证了果农苹果产的出,销的出,卖上好价钱。多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围绕果品生产办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先后建立了福龙果品气调冷藏库、科园有机复合肥、纸箱厂、苹果打蜡厂等企业,较好地服务了全乡无公害苹果的生产和营销。现在绿色食品苹果生产的产业化格局已在全乡形成。
春花繁似锦,夏绿叠翠阴,秋果满山香,冬雪赏醉人。亚洲第一高山果园的东村乡,已成为灵宝市生产无公害苹果的大型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