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92|“屯溪烧饼”是我抹不去的记忆
贾平凹说过,“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同样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几种挥之不去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它可以是家乡的特产,也可以是家乡的特色小吃。这种莫名其妙的熟悉味道,似乎是通过嗅觉感观来唤醒人们的胃觉记忆。而让我抹不去记忆的是家乡的“屯溪烧饼”香味。久别家乡的我总是念念不忘它那特有的味道,时常不自觉地从屯溪老街品牌店网购许多来满足自己的味觉,好让自己的胃在“多次复习”中产生记忆。
屯溪烧饼,又名“蟹壳黄烧饼”、“救驾烧饼”、“皇印烧饼”。诞生于徽州民间,渐成当地百姓传统的小吃,成为徽州最有特色的地产风物之一。叶氏词记载的旧时屯溪老街烧饼:“薄如秋月,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如果你去屯溪老街上漫步,见到最多的小吃一定是这种小烧饼了。整条老街上有十几家摊位都在卖这种烧饼,都是现烤现卖。
屯溪老街烧饼层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主要原料是用上等精面粉、猪肥膘肉、梅干莱、芝麻、精盐、菜油等手工分别制作皮、馅。并经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馅、收口、擀饼、刷饴、撒麻、烘烤等10 余道工序制成。刚制作好的生饼是在特制的烤炉中进行,内燃木炭,将饼坯贴于炉的内壁,经烘烤、焖烘、及将炉火退净后焙烤,前后历经数小时而成。因经木炭火焙烤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也叫蟹黄饼。
相传1357年,朱元璋曾驻军歙南覆船山时,招集当地多名烧饼师傅赶制这种烧饼,供士兵们行军打仗充当干粮。朱元璋建立明朝称帝后,没敢忘本---这圣地的有功食品,并颁旨册封为“救驾烧饼”。
清朝乾隆下江南一行到达徽州时,徽州官员举行了盛大的“江春大接驾”仪式,大接驾的第一道茶品就是屯溪烧饼。其外层酥脆,饼内却滋润鲜香,嚼之异香可口,令舟车劳顿的乾隆顿感身心舒畅、精神倍增,并欣然御赐屯溪烧饼为“皇印烧饼”,寓意乾隆对该饼的喜爱程度堪比其随身携带的皇印,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屯溪烧饼最崇高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