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的年份有好坏之分。

一般来说,我们意识到最传统的红酒来自法国,我们所说的“好年份”是针对法国著名的波尔多产区出产的红酒。“丰年”的定义是指那几年的天气非常适合葡萄种植。在这些昼长夜短,温差小,雨水少的地方,用葡萄酿造的红酒质量相对较好。至于价格,要看数量和产地。红酒的“好年份”有1982、1985、1986、1990、1996、2000、2001、2003。

“millesimes”一词在法国国际会议的计划中可以严格定义:“年份是贴在酒瓶上的公历数字,以保证生产年份”。然而,一个定义并不总是足够严格和清晰。从1582开始,广告就一直附加着一些个性化的东西。

Millesimes,葡萄酒的专有名词,指的是葡萄酒的诞生日期。标签上标明酒的身份至少有两个原因。一种是证明酒的年份,让爱酒者根据自己的口味和条件选择年轻的酒或者老酒;二是解释葡萄收获的年份。一般来说,葡萄园的葡萄每年的收获质量差异很大,生产出来的葡萄酒质量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在酒瓶上标明年份可以在消费者移除软木塞之前给他们葡萄酒质量的信息。每一年的葡萄酒都有它的典型性,它的演变特征,它的名气,它的价格标签,所以所有的高档葡萄酒产品都会标上年份。在酿造工艺不变的情况下,产区的自然条件对年份酒有决定性的影响,不同产区或同一葡萄园不同年份的同一年份酒的品质是不一样的。在商店的货架上,有一些普通价位的没有标注年份的优秀葡萄酒,但通常都是年轻的葡萄酒,或者是合理混合品种酿造的葡萄酒。

Millesimes每年都不一样,是气候变化的杰作。没有两个葡萄收获季节是相同的。可以断言,从酿造者的角度来看,人们绝不会在不同的年份酿造同样的酒。气候对葡萄的影响似乎比其他水果更具决定性,因为葡萄从脚到顶部成熟需要45天,果穗成熟容易受损,收获时天气对葡萄品质有很大的正负影响。好年景和坏年景是不可预测的,没有固定的周期。

根据波尔多的记载,从1930到1980的50年中有20个好年份,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30-39年只有两个,34和37年;40-49年有三个,45、47、49年;50-59年有5个,50、52、53、55、59年;60-69岁有4个,61,62,64,66岁;70-79年有6个,70、71、75、76、78、79年;可以看出,每个十年的好年景数不一样,奇数和偶数大致相同,但没有规律。

这么多好年景,要不要分等级比较一下?按理说,作为一个专业的品酒师,不应该忽视年份差异的出现,也不应该回避年份分类的需要。我们应该像提出起源的命名规则一样对年代进行排序。但实际上,一个年份的分数并不是一个绝对值,而只是同一地块收获的不同年份的葡萄酒的比较。公平地建立年份等级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年份是抽象的、主观的,涉及到不同年份葡萄酒平均品质的比较。比如前年是2004年。其他年份怎么和现在的酒种比?需要综合2002、2000、1998等年份的印象;这些酒已经在瓶子里保存了好几年。它们是如何进化的?这就需要对这些酒之前的印象有一个很好的回溯推理和判断,然后展现出那些前几年的评价。人们明白这样的分类不仅麻烦而且会引发无休止的讨论。因此,品酒师对此有很大的理解空间。另一个概念是,和同质化一样,酿造的难易程度、结果的规律性、商业氛围等因素也要纳入当年的印记,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大而好的庄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无法和更多的因素相比较。至于不同地区的年份对比,就更不可能了。

一个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方法就是把年份分为好与坏的等级。其实好年景和坏年景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没有更差的岁月,只有艰难的岁月”。这是一条定律。从这个思路出发,即使在葡萄原料质量较差的年份,现代科技也能弥补其不足。如果质量不高,至少可以一直保证不出差错。在一个相当好的年份,总是可以生产出更好的葡萄酒。一些葡萄酒爱好者,受限于自己的阅历,总以为高档酒来自大年。其实他们不明白,精明的买家遵循的原则是“小庄园,大年;大庄园,小年。”

特殊的气候和现代科技非常重要,葡萄酒工作者永远不能忘记先天和后天的统一。

葡萄酒的商标上标明了葡萄收获的年份,称为“年份酒”。它的第一个意义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特殊的信息,以便高层次的消费者可以根据年份选择葡萄酒;第二,葡萄酒收藏者标明收获和酿造年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卖出去一瓶就会少一瓶;第三,喝标有年份的酒,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联想,回忆起当年的欢乐和奋斗,增加饮酒的情趣,这也是一种酒文化的享受。

在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政府登记各种葡萄酒的总产量,包括年份酒,并在源头进行控制。所以年份酒的销量是逐年递减的,永远不会是无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