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十大亮点

看点1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设计方案由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从空中向下看,它像一条龙,形成一个动态的建筑。这种完整的建筑格局,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会形成震撼的旅行体验。三号航站楼的整个工程可以看作是“龙图朱碧”、“沈龙”、“龙脊”、“龙林”、“徐龙”五个部分:

龙图碧珠——指旅客进出的“集散地”,即交通中心(GTC),俗称停车楼。扩建后的停车楼占地34万平方米,有7000个停车位。

龙身——扩建工程的主体。三号航站楼作为“龙身”,建筑面积42.8万平方米,南北长2900米,宽790米,建筑高度45米。由T3-C主楼、T3-D国际航站楼走廊和T3-E国际航站楼走廊组成。两个对称的人字形航站楼T3-C(国内区)和T3-E(国际区)在南北方向从远处相互呼应,中间由红色钢结构的航站楼T3-D连接。

龙脊——指主楼的双曲拱形屋顶,也是整个T3项目中最壮观的地方。这里的钢格板由红、橙、橙、黄等12种颜色组成,犹如彩云托起一条飞龙。

龙林是屋顶上一个规则的三角形天窗,远看像龙身上的鳞片。可自然采光的“龙林”天窗,是国内机场首次使用该技术。航站楼天花板上有155个这样的天窗,可以让阳光照射到大厅的每一个角落。

龙圩-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设计师在本次扩建工程中利用了交通通道工程的同步配套投资和建设,包括三条高速公路、一条轻轨和一条地方道路的改造。

看点二

3号航站楼不仅将中国的古典形象融入建筑外观,还在室内景观中凸显了古老文明的悠久历史。当乘客步入T3值机大厅时,他们面对的是雕塑“魏紫·陈恒”。它的原型是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张衡举世闻名的发明,精美逼真。中国出入境大厅有四个大桶,取名“吉祥门海”,形似故宫太和殿两侧的青铜大桶。二层中轴线上有一座形似九龙壁的汉白玉制品——九龙仙瑞。东西两侧各有一处独具特色的休息区:屈原风荷和高山流水。T3国际区的园林建筑是3号航站楼景观的另一大亮点:15000平方米免税购物区以“玉泉垂虹”喷泉景观为核心,东西两侧分别为“御园寒舍”和“吴门禹岩玉”皇家园林;国际出入境口岸区还有两幅巨幕壁画——清明上河图和万里长城图。置身于航站楼,就像参观一座充满稀世珍宝的艺术博物馆。我相信所有过去的旅行者都会获得一种身心的愉悦和享受。专家表示,3号航站楼的文化景观传承和丰富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集观赏性和功能性于一体,颂扬中华文明,同时具有T3对旅客的坐标定位功能。

看点三

3号航站楼的服务设施也会让旅客感受到首都机场的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功能随处可见。航站楼建筑通透大方,屋顶设计155长林式天窗。这种独特的造型不仅为航站楼的整体建筑增添了宏伟感,也是国内机场首次采用的大规模自然采光设计思路,可有效节约照明能源。T3著名的“彩霞屋顶”还有一个独特的功能——指方向。屋顶上密密麻麻的条纹逐渐由红色变为橙色,始终指向南北,乘客不会担心在航站楼迷路。此外,在3号航站楼的功能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弱势群体和特殊旅客的需求。温馨周到的母婴室;有玩具和卡通的儿童活动区;环保吸烟室告别烟雾弥漫的环境;无障碍设施让残疾旅客深刻体会到首都机场无微不至的关怀。

看点4

3号航站楼前道路宽敞,方向明确。机场南快速路连接两条进场快速路,机场二快速路直达3号航站楼,轨道交通从东直门直达T2、T3地面交通中心,机场北快速路直达机场北部货运区,将使旅客进出机场更加方便快捷。

在3号航站楼的到达层和出发层,针对公交车、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的流量、车体大小、上车时间等制定相关程序。为减少通过3号航站楼前车道的旅客数量,3号航站楼到达层封闭,防止社会车辆通行。

为了方便旅客在不同航站楼之间换乘航班,机场新建了一条连接T1、T2和T3的路边汽车轮渡。码头间连接道路10公里,路边汽车轮渡运行时间约15分钟。它停靠在T1,在T2和T3停留两三分钟,在三个航站楼的到达层之间来回运送乘客。

3号航站楼前交通中心(GTC)与3号航站楼完美衔接。从高空看,3号航站楼像一条长龙,GTC是龙口的一颗明珠。GTC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交通集中,功能完善。共分四层,地下二层为停车场,可停放约7000辆车,地上二层为四轨火车站,城市轻轨直达市区,成为机场第二快速路、城铁和机场航站楼连接道路的交汇点。

看点5

旅客捷运系统(APM)是3号航站楼采用的一种多层连接系统,是一种无人驾驶的自动旅客运输系统。无线电视监控系统对车厢内的乘客进行监控,安全、快捷、绿色。

APM系统全程共设三站,分别设置在T3C、T3D、T3E。行车路线单程长度2,080m,最大发车间隔3分钟,高峰时段可单向运送旅客4227人。APM站台使用玻璃幕墙来防止乘客进入轨道区域。只有列车到站,站台的门同时打开,乘客才能进入车厢。为防止出入境旅客混流,采用单侧开门。所有进出站乘客下车后,打开另一扇门和站台门,让进出站乘客上车。

看点6

3号航站楼行李系统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分拣和高速传输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监控系统齐全,容错能力强。最大传输速度10 m/s,高峰时段处理行李近2万件。行李处理系统由出发、中转和到达行李处理系统、空行李篮返回系统和早期行李存储系统组成。

3号航站楼的行李系统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行李在运输过程中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监控和锁定。同时,为了航空安全,T3的行李系统还配备了五级安检系统,即使是最小、最隐蔽的违禁品也逃不过这个系统的检查。还有65,438+07大型行李认领转盘。只要航空公司将行李运送到分拣口,系统只需4.5分钟就可以将行李转移到行李认领转盘,这将大大减少乘客认领行李的等待时间。

看点7

3号航站楼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航站楼。IATA CUTE平台支持的远程值机和移动值机服务,IATA CUSS标准的60种通用自助值机服务,无线网络覆盖等。监控系统、五级安检、二级身份认证系统,都为航站楼的安全运营和旅客的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三号航站楼信息系统总投资11亿元,是二号航站楼的三到四倍,先进性和稳定性领先于行业水平。

3号航站楼有1,600多个导航显示屏,是1和2号航站楼总和的两倍多。其灵活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航空公司实现其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平台。登机口工作人员可以在指定的导航显示屏上张贴一些临时信息,如在航班大面积延误时通知乘客一些用餐安排和天气情况。信息源是飞行显示系统数据的来源,决定着信息更新的速度和准确性。1、2航站楼使用空管信息,信息更新相对滞后,尤其是航班延误时,旅客无法通过导航显示获得航班动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3号航站楼的信息源采用了空管信息和航空公司信息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

机场信息系统中的离港系统从值机到登机的整个过程都依赖于离港系统。与1航站楼和功能有限的2号航站楼的传统离港系统相比,3号航站楼的离港系统体现了枢纽机场更多的功能——不仅支持航空公司搭建个性化离港前端,还通过机场提供的平台实现后台信息互联,使值机人员在为旅客办理值机手续时,可以获取旅客的信息。

3号航站楼将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旅客可在3号航站楼随时随地“上网”;航空公司可以在客运高峰时段增加移动值机服务,这是对航站楼固定资源的有力补充;餐饮和零售可以应用无线网络开展无线零售等优质服务。

看点8

首都机场扩建工程助航灯光系统基于先进的地面活动引导与控制系统(简称单灯引导系统)。该系统的建设于2005年与扩建工程同步开始,整个系统的投资高达6亿人民币,是第三条跑道工程的3倍。

单灯引导系统是能为飞机和车辆活动提供路由、引导和监控的系统,它能保证机场地面活动安全高效的运行水平。根据国际民航组织规定,单灯指引系统分为五个等级,首都机场单灯指引系统按照四级标准设计建造,投入使用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助航灯光系统。

为了给飞行员提供更准确、更清晰的引导信息,东方航标实行了红、黄、蓝、绿四色灯。红灯位于滑行道和十字路口,飞行员看到红灯时应停止等待。绿灯是滑行道的中线灯,表示可以正常行使;黄灯是警示灯,提醒飞行员快速驶出滑行道;蓝光是指示路面宽度的边光,从而清楚地区分不同功能的灯。

助航灯光系统满足了为航班提供个性化引导服务的要求。后台系统整合后,将能够实现从飞机降落到指定座位进入的个性化路径引导。每一次飞行都是由系统自动生成的,飞行员只要跟着地面的引导灯走,就可以走正确的路径,停在正确的座位上。而且飞行路径上的引导灯只在航班即将到达前亮起,在航班经过后会自动熄灭,不会干扰其他航班的行使路径,保证航班“各行其是”。

首都机场的单灯引导系统是一套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系统。投入使用后,将大大提高飞机滑行和跑道运行的安全性,提高飞机地面运行效率和机场运行能力,为机组提供更准确、更简单、更人性化的引导信息。助航灯光系统的单导光系统将进一步保障首都机场的高效安全运行。

看点9

双层多功能登机桥在国内尚属首次。69座登机桥的固定端用于进出港,其中18座组合登机桥可同时服务两架飞机。

方面10

从引道高速公路两侧到3号航站楼前方,总覆盖植被面积达70万平方米,相当于GTC整体建筑面积的两倍多,并采用各种植被和分散的地面标高,营造出立体的空间层次。3号航站楼外有两个湖和一条河。景观湖分为三部分:东湖A、东湖B、西湖。占地面积约654.38+0.2万平方米,库容约50万立方米。景观湖系统是保证汛期机场停机坪雨水排水畅通和周边雨水管道畅通的重要调蓄工具。该系统以景观湖为核心,以湖体为节约和利用的中心。整个系统主要由雨水收集、中水处理及回用、湖泊水质保障等子系统组成。对于雨水利用工程,主要功能是雨水的生态收集、净化、拦截和储存。同时,作为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前的重要文化景观,沿湖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与景观湖环境有机组织,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看点十一

作为超级枢纽机场航站楼,首都T3航站楼的设计建筑面积有几百万平方米,日常运营必然会消耗巨大的能源。从最初的构思到建筑设计,设计力求探索各种有利于生态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策略,提出了多项创新的设计技术方案。它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努力减少人工照明的消耗。在平面设计中,尽量减少建筑的进深,保持建筑的外表皮开放透明,以保证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候车空间能通过自然光维持正常的室内光照;在设计上,也取消了任何隔断墙和通往顶层的机电设备,尽可能保持室内空间的通透;火车轨道设计在一个开阔的沟壑里,采用了客运快速交通隧道的开阔空间,废弃了封闭的地下空间;此外,充分利用外幕墙和屋顶的遮阳处理,减少太阳辐射对室内能耗的影响。这些设计策略预示着建筑设计的新方向和新变化,T3航站楼设计是有利于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