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现象中的山寨文化

如今,“山寨”这个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山寨手机”了:山寨数码相机、山寨电影、山寨t恤甚至已经出现在春晚上,甚至山寨明星也相继出炉,甚至衍生出了山寨文化。

山寨文化一路被炒作,不断在生活中传播落脚点,不容小觑。今天的“山寨”已经发展成为市场经济现实下野蛮文化的新生力量。

对这一现象众说纷纭,对山寨、山寨产品、山寨文化等概念以及山寨文化在中国形成的社会原因也有不同的看法。山寨研究者、社会学家艾君认为,山寨现象是市场经济培育期的必然现象,山寨文化是一种民间智慧和创新,山寨模式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山寨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山寨产业。他认为社会对山寨的认识走入了一些误区。在处理“山寨”这个概念时,把“山寨”的本义理解为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势力范围,与“黑工厂”、“地下工厂”生产的“三无”产品有关。在艾君看来,山寨意味着山中的村庄,这意味着它是脆弱的,隐蔽的,容易被社会忽视的。这就从根本上区分了人们对山寨的误解是霸道的土匪。关于假冒产品的问题,他不赞成把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归为假冒产品。山寨也有商标烙印,但不是名牌产品。所以,艾君对山寨产品的定义是,山寨产品其实是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培育期,一些有智慧的民间人士,为了满足那些受消费能力限制,不能满足生活需要的群体对一些升值产品(包括文化产品)的消费欲望,或者是因为市场上有一种固有的产品长期没有创新替代,通过“复制、模仿、学习、借鉴和创新改进”的方法,在他看来,当山寨产品在策划、创意、加工制造,以及推向市场的过程中,由生产者、消费者和社会引起的争议,自然形成了一种被社会广泛关注或称赞的社会现象,这就是山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