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成功的管理经验有哪些?
肯德基起源于美国,成立于1952。它的创始人是海报上心地善良的桑德斯上校。这个创业故事具有美国成功传奇的特征。
桑德斯年轻时曾在各行各业工作过,包括铁路消防员、道路维修工人、保险公司、轮胎销售和加油站老板,最后在餐饮业找到了职业。他在肯德基经营加油站时,为了增加收入,做了各种小吃,提供给路人。因此,他的生意发展缓慢而稳定,他烹饪美食的名声吸引了过去的游客。上校最著名的拿手菜是他精心研制的炸鸡。这一直是一个受欢迎的产品,上校花了十年时间来准备它,才得到一个吸手指的回味。
上校66岁的时候,开着他那辆1946的老福特车,载着他的十一种独特食材和他的得力助手——高压锅,开始向感兴趣的餐馆推销炸鸡的配方和方法。令人惊讶的是,短短五年,上校在美国和加拿大拥有400家连锁店。同时,上校也受到了电视台的关注。因为整天忙着做饭,他不得不找来唯一一件干净的,白色的棕榈服,从此成了他唯一的注册商标。从此,肯德基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肯德基的发展之路
上校晚年卖掉了肯德基的商标。此后,肯德基几经易手,在几家大型餐饮公司的共同支持下,发展出一套符合现代快餐要求的管理体系,随后走出国门,遍地开花。下面,我将对肯德基在中国的发展做一些评论,以代表肯德基作为一个跨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模式。
(一)选址策略
1987 165438+10月12北京前门首家肯德基店开业,体现了“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经典中国军事战略。深谙中国文化精髓的肯德基,将这种战场作战策略运用到了自己开疆拓土的经营策略中。
自1987进入中国以来,肯德基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消费者的好邻居、好朋友的形象。肯德基在中国的发展轨迹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每一家地标性餐厅的开业都体现了当时抓住机遇、响应国家发展号召的前瞻性战略:中国肯德基落户北京从第1家餐厅到上海第500家餐厅,再到深圳第700家餐厅...
不难看出,肯德基在选址上是非常用心的。先是全国心脏城市,然后演变到沿海城市,再从寒冷城市扩展到国内内陆城市,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再到三线城市。
(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管理机制
肯德基专门在中国设立了专业的培训体系和教育基地——教育发展中心,适合当地的餐厅管理。这个基地成立于1996,专门针对餐厅经理,每年为全国2000多名肯德基餐厅经理提供上千次培训课程。该中心大约每两年将重新审查和编写旧教科书。培训课程包括质量管理、产品质量评估、服务沟通、有效时间管理、领导风格、人力成本管理和团队精神。
1.职能部门的专业培训
肯德基属于百胜!全球餐饮集团,全球最大的餐饮集团。好吃!环球餐饮集团在中国设有专业的职能部门。进入公司后,每位员工都会去肯德基餐厅实习7天,了解餐厅运营和企业精神的内涵。公司还开设培训课程,传递公司的企业文化,一方面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能力,为企业和国家培养了合适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让员工深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从而实现公司和员工的* * *成长。
2.餐厅管理技能培训
目前,肯德基在中国约有5000名餐厅经理。对于不同的管理岗位,肯德基有不同的学习课程。学习和成长相辅相成,这是肯德基管理技能培训的一个特点。此外,餐厅经理还会不定期观看视频资料,进行管理技能考核比赛。
(三)肯德基理念的传播模式
为了拉近公司内部的员工关系,肯德基不定期举办餐厅比赛和员工活动,进行内部垂直交流。另外,从6月27日1998开始,肯德基开始加强对外交流,进行行业内的横向交流。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式快餐高层管理者提供讲座和交流机会,专家将为他们讲述快餐连锁的概念、特点和结构,快餐店的经营和配送中心的建立。
三、肯德基带来的启示
从肯德基在中国的发展经历可以看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跨国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不断走向成熟,其管理理念也有了质的飞跃,出现了一个新概念:跨文化管理。下面我将讨论肯德基的跨文化管理模式。
“改变中国,创造新快餐”是肯德基的一句宣传口号,打动了中国的公众。其意图改变,进而赢得中国大众的心,可谓煞费苦心,这是跨文化管理模式的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本地化
从“老北京鸡肉卷”、“芙蓉蛋汤”到“法式炸糕”、“安心油条”、“酒精豆浆”,都打上了中国传统饮食的烙印,这说明肯德基明白,只有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才能抓住饮食的关键,最终得到国人的一致认同。
(二)人才本地化
肯德基在中国设立管理学院,注重培养和提升本土人才,利用熟悉当地特色的本土人才优势,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快餐品牌,这是跨文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供应商的本地化
肯德基在中国使用国内供应商,不仅节约了自身成本,使自身受益,还促进了中国供应市场的发展,提高了肯德基的知名度,拉近了肯德基与中国民众的距离,从而形成了以肯德基为核心的庞大良性产业链,这是肯德基长期立足中国市场的基石。
第四,总结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企业应该向肯德基这样成功的企业学习,学习其跨文化管理模式,学习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和方法。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走出国门,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