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问题,嘉陵为什么叫嘉陵?什么来历,什么意思?

嘉陵江,原名阆水、渝水,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因流经陕西省丰县东北部的嘉陵江谷而得名。上游源头为白龙江和西汉水,至陕西略阳县两河口以下称为嘉陵江。全长1119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超过汉江,居长江支流之首。

嘉陵江的名称是根据《水经注》命名的:“南面(西)汉水、嘉陵江道为嘉陵江水”。这条“嘉陵道”是汉代设置的,相当于现在的1郡。在《汉书·地理》中可以找到:汉武帝增加了28个郡,包括武都郡和武都郡领导的9个郡,包括嘉陵道。代替酒的有于之、甘肃新通志、四川通志等。,嘉陵江因发源于大三关西南的嘉陵江谷而得名。根据马的《嘉陵江志》记载,大三关位于大三关的东北部,不是河流的源头,因为山北的水是渭河,大三关的西南没有嘉陵江谷。从褒、斜、经络推断,先有“水”之名,后有“道”之名。笔者认为嘉陵江路的名称也是如此,即嘉陵江先于嘉陵江路,本文认为“嘉陵江路是上古时期人们通过关中最早的道路”,《水经注》中说:“周道谷流出的水在古道县南部,而西周的青铜器则是零散的。

关于嘉陵江名称的演变,据郭沫若编著的《中国历史手稿图册》记载,嘉陵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命名为潜水。此后,从西汉到唐朝(公元前206年-公元907年),从源头潘家山到朝天门的整条嘉陵江被称为西汉水。据元和】故“嘉陵江”之名,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自唐代以来,嘉陵江一直用来指略阳至朝天门的河段。《清嘉庆统志》称嘉陵江“亦称文水、巴水、渝水”,《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认为“古称水于和渝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