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到底有多大?
狭义的秦岭是指秦岭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汉代称“秦岭”,因地处关中南部而得名“南山”。
海拔2000 ~ 3000米。北面的断层坍塌了。山雄伟,势如影壁。《史记》说:“秦岭是天下之大障碍。”故有“九州之危”之称。
陕西的秦岭山脉像蜜蜂的腰一样分布,东西两翼有几座山。西翼的三个分支是大三岭(海拔2819米)、凤岭(海拔2000米)和白子山(海拔2538米)。东翼从北到南依次为华山(海拔1997米)、莽岭、刘玲和新开岭。山地与盆地交错排列,多深山河流发育。秦岭中段主要有太白山(海拔3767米)、鳌山(海拔3476米)、首阳山(海拔2720米)、钟南山山(海拔2604米)、曹连岭(海拔2646米)。山脉对东亚季风有明显的阻隔作用,是气候上的分界线,也是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江的分界线。
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黄河流域北坡是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由于长期农业发展,大部分是次生林。秦岭山区的植物区系和动物种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性。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物种,鸟类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黑鹳等。秦岭现在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
秦岭南北的文化景观也各有特色。北方的关中平原,历史上被称为“八百里秦川”。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出现了人类的农耕和聚落,是我国著名的文物古迹聚集地。秦岭之间南北向的深谷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沟通的通道,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陈仓路、Xi安至宁陕的子午路、近水斜水的褒斜路、罗罗路、周扬路等。秦岭北坡和关中平原南缘有许多文物古迹和历史故事。有秦始皇陵和许多帝王陵墓,周丰浩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楼观台,张良木和蔡伦墓。钟南山,位于Xi以南40多公里,自古以来就有美丽的风景。《诗经·秦风》中有一句诗“南无一物,有一梅”。在唐代,官员和绅士在这里建造别墅,其中王维的辋川图是最著名的。王维的绝美山水诗大多描写了这里的景色。唐代诗人祖雍曾作《望中南雪峰》诗,诗中写道:“南阳岭秀终,白顶浮云,暖空开雪线,谷中镇寒”。附近还有翠华山、南五台山、骊山等美丽的山峰。山中有明清以来修建的太乙宫、老君庵等大小寺庙40余座,是游览关中避暑的好去处。
秦岭西部有麦积山石窟,山崖如麦耸立。自后秦时期以来,有194个洞窟,7000多尊佛像,1300平方米壁画,是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
在秦岭的高山森林中,还生活着无数的瞪羚、黑斑羚、野猪、黑熊、林麝、黄麂、刺猬、竹鼠、松鼠、松鼠等哺乳动物,以及世界上最丰富的雉鸡类群。这么多食草动物,相信没有食肉动物会为这里的食物发愁。因此,基于对金钱豹、云豹、豺、黄喉貂、豹猫等多种食肉动物的鉴定,动物学家一直没有放弃在秦岭找到华南虎的希望。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植物。古人云,太白山上无闲草。秦岭的植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