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对外贸易

美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市场之一,每年进口商品总额超过11000亿美元。

(1)美国市场容量很大。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容量,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市场。首先,因为美国人的消费能力很强,美国人的平均年收入超过3万美元。其次,美国人的消费意识很强。美国人不仅储蓄少,而且超前消费。很多人都有信用卡,甚至好几张。第三,美国人更新消费品快。很多日用品都是一年以上不用的。他们买新的往往不是因为旧的坏了,而是因为“喜新厌旧”。当他们遇到新的时尚,或者节日商品的打折会激发他们的购买意愿。最后,因为美国劳动力成本高,政府规定时薪高于5美元,部分地区和行业时薪高于10美元。因此,美国大部分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生产转移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以美国国内市场需要的日常消费品主要靠进口,进口需求相当大。比如市场上的服装、鞋、包、礼品、小家电、家具、床上用品、灯具、文具、工具、玩具、厨具、餐具等等都是进口的。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上升,不太可能改变。美国经济的景气指数可能会影响高端商品的销售,但不会减少购买中国制造的便宜实用的消费品。

(2)美国市场乐于接受。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社会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美国2.8亿人口中,大部分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国籍的移民或他们的后代。他们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美国人口结构的多样化决定了美国消费品市场的多样化。美国的移民习惯使用本民族、本传统的商品,对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商品也充满好奇和新鲜感。所以美国大众消费者对市场上的各种商品都非常容易接受,很少排斥。

其次,由于美国的贫富差距很大,高、中、低收入阶层构成了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和不同层次的特定市场,规模相当可观。所以世界各地的高中低档产品在美国都有很大的需求。第三,美国人更现实。购物消费只注重个人喜欢或者方便,不考虑别人怎么想。社会上很少有人讨论别人的消费。

(3)美国市场法律法规健全,行业协会控制市场。

美国的市场经济比较成熟,政府很少限制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但是各行各业的产品进出口,以及批发零售都有极其详细的规定和许可证要求,执法非常严格。尤其是在商标、环保、安全、税收、劳工等方面。所以在美国做生意,不仅要学会入门,依法办事,还要请专业人士来处理。我们绝不能自以为是,套用中国大陆的习惯。在美国从事贸易的企业要聘请律师作为法律顾问,也要有会计师帮他们处理公司税,以免误触犯法律法规。

(4)美国市场强调质量和品牌,尤其是产品安全。

产品质量在美国市场上的含义已经延伸到了广义上,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产品用途、技术指标和规格。他们认为,这些才是产品进入市场时应该依附的东西。还包括产品包装质量,产品说明书质量,尤其是售后服务质量。而这些往往是中国企业不太重视的。因此,中国企业应对产品质量要求有更深刻的理解。另外,根据美国市场的惯例,美国大型零售商接受顾客的退货。只要有发票,即使包装已经拆封,商品已经使用,也可以退货,无需任何解释。因为退货损失不是零售商承担的,所以进口批发商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当然,这样可以保证假冒伪劣产品进不了这个大商场,商场的口碑自然可以提高。

美国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认可度很高,因为品牌充分包含了他们对品质的概念,准确表达了他们的消费水平,所以他们购买更多的品牌产品,愿意支付更多的钱。但是,品牌产品不一定贵。美国产品的品牌往往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其价格一般可以通过品牌了解。比如梅西百货(Macy's)属于中档,而沃尔玛(Wal-Mart)价格更便宜,更受欢迎。

美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经销商要为自己的商品承担责任保险。商家一不小心就会遭遇巨额赔偿诉讼。所以美国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各种产品的标签、包装、说明都要符合美国市场的要求,以分清责任和担当。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安全标准。例如,电子产品应符合UL标准,打火机应防止儿童开火,玩具零件不应脱落并被儿童误吞。对各类食品进口的安全要求更为严格,部分商品不允许随意标注医疗功能。

5)美国市场的销售是季节性的。

美国的消费品市场季节性很强,通常分为春季(1-5月)、夏季(7-9月)和节日季(11-65438+2月)。每个季节都有季节性的销售高潮。比如感恩节(165438+10月底)是美国人冬季假期购物的季节,尤其是圣诞节,是全年美国商品销售的旺季,通常占全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一。美国进口商的进口订单是根据他们国内的销售季节组织的。因此,如果错过销售旺季,这些商品将很难卖出去,这意味着它们将在今年退出美国市场,甚至长期被竞争对手排除在市场之外。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一些企业如果不按合同日期交货会被罚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