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F1赛车的几个问题
F1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运动,更是一项商业(当然现在所有的体育赛事都商业化了,包括奥运会,但只有F1才是商业化最彻底的。甚至可以说,F1发生的一切都可以用商业利益来解释,五七十年代的纯粹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并且告诉你一个能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实——目前所有的F1球队都在亏损,无一例外。即使是法拉利这样的超级巨头也不例外。F1整个圈子只有一个人——FOM和它的老板伯尼·埃克莱斯顿。另外,F1的赛道几乎都是亏损的,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上海的续约还悬而未决。除了摩纳哥或纽博格林等少数经常举办赛事或通常对公众开放的赛道,其他都在亏本运营。所以现在国际汽联正在不遗余力的削减车队预算,降低F1的成本。
首先我们来看看F1团队的资金来源。
首先要明白的是,F1车队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厂商车队,比如法拉利和MGP,第二种是独立车队,比如迈凯轮和威廉姆斯。
厂家车队是指汽车公司支持的车队。例如,法拉利和整个菲亚特集团都支持法拉利,梅赛德斯和整个戴姆勒集团都支持MGP。这些大的汽车集团公司相当有钱,他们支付车队的大部分费用,以及人员、零部件的制造,赛车的组装,这些都是由厂家支持的。一般来说,是否使用自己的发动机被视为是否是厂商车队的标准,所以虽然迈凯轮有自己的车厂,口碑也不错,但由于使用了奔驰的FO108发动机,所以一般认为迈凯轮还是独立车队。独立车队是指不隶属于某个汽车厂商的车队。他们必须购买制造能力和发动机,比如红牛。他们背后的红牛集团虽然是一个绝对有钱,舍得花钱的超级财团,但还是一个独立的团队。至于威廉姆斯,是非常典型的独立车队,也是早期F1的主力车队。说白了就是非常有钱的人,对赛车非常感兴趣,把钱投在这项运动上。
这两个团队的资金来源是不同的。独立车队的日子相对比较苦,主要靠赞助商,而有企业支持的车队(包括大小红牛)可以从企业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日子要好过很多。但是企业支持的球队还是有赞助商的,有些也是主赞助商,而且付出了很多,比如法拉利万宝路,奔驰的马石油。这些赞助商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队名里,钱自然也不少。比如法拉利的全称其实是Scuderia Ferrari Malboro,也就是法拉利万宝路。MGP的全称是梅赛德斯GP Petronas,也就是奔驰Petronas,还有迈凯轮,沃达丰迈凯轮的全称是梅赛德斯F1车队,等等。
除了主发起人,任何为团队提供技术支持的人都是发起人。比如法拉利赞助商之一的卡巴斯基提供信息安全支持,车身上的每一寸广告都有大量的资本收入。
至于冠军拿的奖金,还不够。只能算是一种象征。真正有价值的是冠军的头衔。有了这个头衔,团队就有信心和资本向赞助商索要更高的赞助费,或者找到更多更好的赞助商。
当然钱来的多,花的也多,所以我们看到每个队伍都在赔钱,但是还是有很多队伍想挤进这项运动。原因不外乎两个字——生意。
真正纯粹的是基于个人兴趣或者激情来坚持这项运动的团队现在已经很少了,大概是HRT的老板卡拉宾,索伯车队老板彼得索伯和威廉姆斯的老板弗兰克威尔汉姆斯爵士,尤其是后两者,应该说目前的F1是少数几个能让我尊敬的人,尤其是弗兰克威尔汉姆斯。他因为一场车祸而截瘫,但因为对赛车的热爱,他一直坚持工作。虽然魏队在90年代已经不具备杀任何人的能力,而且他现在正在筹划球队的上市,应该说他是整个F1领域最值得尊敬的老人,至少在我眼里,他的形象比伯尼好太多了,虽然他这辈子只能坐轮椅。还有一个家伙不见了,那就是维珍队的老板理查德·布兰森。他也是维珍集团的老板。他是一个超级顽童,什么都敢做,而且不管他有多刺激,不得不说他参与F1的运动可能没有威廉姆斯的纯粹。因为维珍也可以从维珍集团拿到一大笔钱,然后在车头贴上一个巨大的维珍logo来炫耀。
其他团队基本上纯粹为了业务而运行F1。团队的进入和退出更多的是基于业务考虑,而不是绩效因素。比如宝马索伯,当年的表现非常好,但是在2009年,经历了一个赛季的挫败之后,仓皇撤退。甚至威廉姆斯和雷诺也坚持了下来...然后雷诺在10还挺好的,所以很明显宝马退赛不是因为表现不好,而是因为F1和公司整体战略的冲突。宝马不愿意继续在F1上花钱,本田和丰田相继退出,也是一个原因——f 1不能给他们带来生意。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虽然F1团队本身是亏损的,但这是企业形象。换句话说,F1的车队就是一个巨大的广告牌。
比如红牛的企业形象充满活力,因为做功能饮料,所以有两个F1队,一个特技飞行表演队,两个WRC队,一个赛艇队...养这么多极限运动队的原因只有一个——宣传红牛的企业形象。
按理说车企最有理由参与,但事实恰恰相反,因为F1已经越来越脱离群众了。赛车永远触手可及,所以很多坚持走平民车路线的厂商纷纷退出,比如本田和丰田,还有宝马(需要注意的是宝马和大众在国外基本属于同一级别的平民品牌,在国内已经被人为夸大太多了)。走绝对高端路线的F1,无法树立自己制造的汽车形象,所以被退货。
法拉利是一个特例。因为只生产高性能跑车,和F1一样远离民用市场,而且性能也极高,所以法拉利跑F1对其企业形象有正面作用,迈凯轮也是如此。另外,更重要的是,法拉利和迈凯轮都是F1的老车队,都退役了,尤其是法拉利,F1的受众估计要分散一半,所以FOM和国际汽联要想尽办法拉拢这些老牌车队。当然法拉利退役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法拉利的基础是赛车,和保时捷不一样。法拉利先有车队,然后开始造跑车来养赛车,而保时捷正好相反。第一,它造跑车,发了财之后,有闲钱,有技术。让我们赛跑,玩得开心...
因此,赛车是法拉利的生命线。F1作为法拉利的重中之重,几乎没有放弃的可能。换句话说,法拉利即使性能差到接不起来也要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90年代末的红色拖拉机时代,暖胎发动机都可以烧。但是在这个二十多年没有冠军的黑暗年代,这支队伍还是坚持留在了F1,直到我叔叔从贝纳通带来的那群人的到来。
当然,运行F1对技术的提升意义重大,而且不小。比如我们今天在民用车上看到的涡轮增压、电子悬挂、双离合变速箱等等技术,都是在F1上首次应用的,所以今天的F1技术可能在几年后就会应用到民用车上。事实上,KERS在2009年和今年已经装备了一些民用车辆,这也是一个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