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经济概况
自1988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共投资1多亿元,改造中低产田49万亩,造林21万亩,打机电井1580口,硬化渠道50多公里,修建桥梁大坝5200座,整修道路2400公里,增加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45万城市建设方面,编制实施了县城西部地区规划,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近5000亩的县城工业集中区,建成了镇阳、汝南埠、熊寨等一批省市重点建设镇。
全县农产品注册商标20余个,其中朱梅牌种猪、华政牌花生荣获“2004年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王埠桥牌醋荣获“2004年河南省名牌工业品”称号,在全省10个农业品牌中拥有2个,在全市6个河南省名牌中拥有3个。2005年,“朱梅”、“梁铮”、“郑龙”牌生猪获准使用无公害畜产品,“朱梅”牌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
2013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13.7万亩,比上年增加1.57%。其中,夏粮种植面积654.38+0.544万亩,比上年增长0.96%;秋粮种植面积59.3万亩,比上年增加3.13%。油料种植面积654.38+0.245万亩,比上年增加0.81%。其中,花生种植面积119.3万亩,比上年增加1.36%。生猪出栏232.2万头,比上年增长6.1%。粮食总产量达到807258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夏粮600017吨,比上年增长1.2%;秋粮207264吨,比上年增长0.05%。石油总产量356664吨,比上年增长2.3%。花生总产量348429吨,比上年增长2.4%。猪肉产量97167吨,比上年增长7.9%。正阳县的工业已从农副产品加工、化工、纺织、皮革制品、建筑、机械等转变为以精细化工、木材加工、食品加工、服装加工、建材为主的新型支柱产业,拥有四大工业品牌。它们是球墨铸铁,“驼峰”牌皮箱,“望步桥”牌醋和“金土地”牌农机。
此外,维维粮油、马骏化工二期、温州“乡巴佬”、江苏雨润、河南牧原等一批知名企业将投产并即将落地。产业集群从一个规模小、结构单一的低水平工业园区发展成为一个11平方公里的综合园区,是多种产业的组合,具有很强的带动和集聚效应。
201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98.76亿元。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39645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3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3%;小型和个体工业增加值66539万元,比上年增长2.6%。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10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5,438+0.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98亿元。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工业品年销售率93.4%。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16509万元,比上年增长-7.5%;建筑业增加值541.94万元,比上年增长15.3%。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856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1795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240665438+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18001万元,增长51.3%;零售额39.506亿元,比上年增长65,438+02.5%;住宿业销售额4460万元,增长12.7%;餐饮业销售额48335万元,比上年增长11.4%。
2013年,全县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397901万吨公里,货运量579万吨。旅客周转量251106万人公里,客运量535万人。
2013年,邮政业务总量3565.5万元。移动电话用户34.97万户,增加1.57万户,增长5%。固定电话24000门,比上年减少1675户,下降25.2%。
2013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309万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19303元,同比增长14.6%,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7.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80506万元,同比增长13.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506万元,同比增长24.2%,教育支出59792万元,同比增长12.9%,医疗卫生支出29631万元,同比增长2.9%。
201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12579万元,比上年增长18.6%;个人存款余额98,865,438+0.52万元,比上年增长65,438+04.7%。各项贷款余额50,785.4万元,比上年增长65,438+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