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食品安全是什么?
面包是生命的支柱。假冒伪劣食品不仅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和人身安全。轻则患病,重则口服摄入,引发疾病和中毒,重则导致残疾、死亡,甚至遗传给后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和食品市场发展迅速。目前,食品工业年产值已超过30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然而,食品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决不能掉以轻心。
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对食品生产、储存、运输、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这些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是食品鉴定和识别的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包括商务部《粮油质量管理试行办法》和卫生部《新食品来源卫生管理办法》)、国家标准GB7718、各类食品国家标准和原轻工业部关于食品保质期的规定。在掌握食品鉴别的基础时,首先要严格掌握食品的卫生标准,杜绝病从口入,同时要坚持食品质量标准,打击掺杂掺假的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第二十八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一)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生产的食品,或者使用回收食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病原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及其他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超过食品安全标准的;
(三)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门为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设计的主辅食品;
(四)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虫蛀、污秽不洁、掺杂掺假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动物、水生动物及其产品;
(六)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产品;
(七)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八)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九)未标示的预包装食品;
(十)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十一)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在鉴别假冒伪劣食品时,首先要根据上述规定进行鉴别。
二、食品标签的实施要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或销售的所有预包装食品(预包装在容器中以交付消费者的包装食品)的标签必须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饮料和酒类标签标准》(GB10344)和《特殊营养食品标签》(GB 660
食品标签的作用是向消费者传递有关食品的特性和性能的信息,可以引导和指引消费者购买食品,促进销售。因为标签上显示的是食品的质量安全,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因为标签上标明了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保质期限,如果超过上述期限或者消费者、经销商没有按照标签上标明的保存条件保存食品,食品生产企业将不承担责任,这也保护了食品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
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将食品标签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必须标注的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固体含量、生产商和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或/和保质期、贮存指南、质量(品质)等级、产品标准号、特别标注的内容(辐照食品)。
——允许省略标注内容:包装容器最大表面积小于10cm?2.除香料和食品添加剂外,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或/和保质期、质量(品质)等级和产品标准号可以豁免;产品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已明确规定保质期或保存期超过18个月的食品,可免于标注保质期或保存期;进口食品可以免除原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和产品标准号。
——推荐标注内容:批号、食用方法、热量、营养成分。
GB 13432-1992《特殊营养食品标签》规定,婴儿包装食品、强化食品和其他特殊营养食品(如低糖、低钠、低蛋白食品等)的标签,)必须标明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者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质期限和贮存期。还需注明产品100g或100ml保质期内所能保证的热量值和营养成分含量以及每种推荐定量食品。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
GB 10344-1989《饮料酒标签标准》规定,饮料酒的标签必须标明酒的名称、配料表、酒精含量的原汁含量、净含量、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和质量等级、产品类型(或含糖量)等。
以下是对几个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1配料表。指用于制造或者配制食品的原料、辅料和食品添加剂。食品标签上应按照添加量排列并标注上述物质的名称。自2000年6月5438+10月1日起,所有在中国境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配料表中的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必须标注国家标准GB 2760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的具体名称。如糖精钠、苯甲酸、焦糖色素。
2保质期(最佳食用期)。指在标签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间,食品完全适合销售,并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中规定的质量(品质)。过了这个时期,食物在一定时间内还是可以吃的。
3保质期(推荐最后食用期)。指食品在标签规定的条件下可以食用的最后日期。过了这个期限,产品的质量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食品就不再适合销售了。
对已超过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应停止销售,送法定质检机构检验。如果食品内在质量合格,就应该明码标价,降低价格。凡未明示销售,或食品内在质量不合格,或拒绝提供法定质检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的,将依据《查处食品标识违法行为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4固体。食物的固体部分,不包括可溶性固体,可以用质量或百分比来表示。
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必须标明任何生产、包装、重新包装或销售食品的实体的名称和地址。
进口食品必须标明原产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和台湾省)以及在中国依法注册的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
6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或/和保质期。食品的保质期或者储存期限与储存条件有关的,必须标注食品的储存方法。
7 .食品标签中使用的文字必须是规范汉字。
经电离辐射或电离能量处理的食品,必须在食品名称附近标明“辐照食品”。任何经过电离辐射或电离能量处理的成分都必须在成分表中注明。
与传统的消毒灭菌方法相比,辐照具有不升高食品温度、灭菌彻底、不受食品包装和形状限制、不破坏物品的外在质量和内在特性、无残留、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不污染环境等特点。近年来,辐照食品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脱水蔬菜、方便面调料、真空包装的熟肉制品、保健饮料和许多当地产品都受到了辐射。对于辐照食品,除了给食品贴标签外,还需要在出售的食品上贴上辐照食品的标签,标签呈圆形,白底绿色,上面是中文的“辐照食品”,下面是英文的“辐照食品”。
所谓“辐照食品”,是指放射性钴的γ射线、X射线或高能电子束穿透食品本体,使其中的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电离,抑制蔬菜的发芽和生根,并起到消毒、杀虫、杀菌、防霉的作用,有利于食品的长期保存。比如辐照肉类食品,可以杀死所有的病原微生物,保存期可以长达一年。果蔬经辐照后,可避免发芽变质,延长保鲜期和贮藏期。
食品生产企业在设计和制作食品标签时必须遵守的四项基本原则是:
1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以错误、误导或欺骗的方式描述或介绍食品。
食品标签的设计和制作必须实事求是,采用食品的名称,真实地标明食品的成分、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和保质期、质量等级、生产者或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营养成分等,真实地介绍食品的特点,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语言、图形和符号,使消费者将食品或食品的某种属性与另一种产品相混淆。
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这里特别强调两点:一是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牌标志等质量标志,禁止伪造产品产地,禁止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二是禁止宣传经批准生产经营的食品的疗效或者保健作用。禁止在包装标签、说明书或者广告上有下列内容:
(1)“食疗食品”、“保健食品”、“强壮食品”、“补品”、“营养食品”或其他类似的词。
(2)中医各种治疗原则的术语。
(3)在食品名称前冠以中药名称,或者以中药形象和名称暗示疗效和保健功能。
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必须通俗易懂,准确科学。禁止给予“养精填髓”“出牙更健康”“美容养颜”“返老还童”等没有科学依据的赞美和不实之词。
对于不同种类的食品,食品标签的标注方法可以不同。
冰棍(饼)的包装纸上暂时可以不标注生产日期,但必须在外包装盒上标注生产日期。
无纸质标签的玻璃瓶装苏打食品的标签至少应标明以下内容:饮料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其中配料表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可暂不标注,但其他原辅料包括食品添加剂应按添加量依次标注。生产日期可以临时在周转箱上用附加标签标明。食品的名称和净含量应该在同一个视野里。
食品包装容器中既有液体又有固体的(如糖水水果罐头),除总含量外,还应注明固体的重量或百分比。
所有保质期超过3个月的食品,都要标注年、月、日,并必须包括“生产日期”、“储存日期”等字样。
无色透明玻璃瓶装白酒的生产日期可以标注在标签背面。
瓶装啤酒的生产日期可以在标签上打孔或划线,但必须注明日期。
三。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
国家标准,包括食品卫生标准和食品质量标准。经过多年努力,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体系趋于健全。到1995,食品国家标准963项,行业标准1000项。
食品作为人类消费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其应有的营养要求,并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特性。然而,在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由于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食品可能受到污染,危害人体健康。为保证食品卫生而制定的标准统称为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卫生标准主要是对直接进口食品细菌污染程度的定性或定量限制,通常称为卫生检验。本书第一章第一节简要介绍了卫生检验的实施范围和项目。
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一般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根据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分为几十个专业,分别制定,保证食品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并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特征。
1感官指数:食品(包括原料和加工品)具有色、香、味、形、性。不同的食物属性有不同的品质,所以可以通过感官来识别。
一般食物的性状多以文字描述,鉴别时多以经验评价。但由于受生理、经验和环境的影响,人的感觉器官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因此有必要对某些食物的感官特性制定相应的标准。比如新鲜果蔬(主要是果蔬,比如柿子)的成熟度是用色度来比较的;淀粉的白度通过光的反射率来检查;葡萄酒的香气是通过测定的成分等来鉴别的。食品的感官检验包括色、香、质三个方面。
看食物的颜色:所有的食物都有特定的颜色。比如食物颜色异常,非常鲜艳,可能是添加了非食用色素或者食用色素过量造成的;如果食品的颜色比正常颜色浅,可能是掺入了其他物质或食品本身或原料变质发霉。
闻食物的气味或味道:食物有自己的气味和味道,如山楂是酸的,啤酒是苦的。闻食物有无异常气味和味道,可以为食物是否纯正提供依据。比如味精吃起来有咸味,就可以判断香精里掺了盐。
观察食物的组织状态:所有食物都有自己的组织形式,有的是固体、液体或粉末;有的是圆的,有的是平的,有的是角的;有些是软的,有些是硬的。比如正常的黑木耳革质脆,弹性弱,摸起来不硬,而掺糖或碱的黑木耳摸起来软而不脆。
理化指标:食品是否符合食用要求,往往通过理化分析来确认。
食品的内在质量包括物理性质、有效成分和杂质。理想的食物应该是无毒、无害、有营养的。为了避免或减少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有毒有害物质,根据不同的食用要求设定一般食品的理化指标,并按不同类别设定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确认食品内在质量的理化分析方法,由于手段和人员素质的差异,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为避免争议,应统一规定相关的分析方法、仪器、试剂和操作步骤。我国食品专业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均按照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执行。
微生物指标: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中酵母菌和乳酸菌对人有益。对人有毒有害的有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等。所有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都需要一定的水、空气、温度和营养物质,而所有的食物都具备这些条件,所以食物很容易寄生和繁殖各种微生物。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微生物指标一般是指应控制或限制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如大肠菌群、致病菌等。
区分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需要仪器分析检测,我国食品通用微生物检测方法按照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执行。
食品质量标准适用于经过再加工或烹饪后可以食用的加工食品,标准中规定的质量指标用于保证食品质量的标准化。有的规定食品中应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如小包装生肉食品、干海参(刺参)、扇贝等海产品,含水量不得超过最高限量。有的规定了食品的烹饪调性,比如方便面复水后,不能有明显的断或划;味道不生不粘。有的规定了食品中所含杂质的限量,比如各种食用油中所含杂质不得超过0.05%。制定食品质量标准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
第四,食品的保质期
原轻工业联合会对部分食品保质期(保质期有特别标注)作出的规定主要有:
1奶粉:马口铁可氮气密封包装24个月,非氮气包装12个月,玻璃瓶装9个月,袋装6个月;甜炼乳,罐装9个月,玻璃瓶装3个月。
2麦芽牛奶精:听装铁罐12个月,玻璃瓶9个月,塑料袋4个月。
糖果:一、四季度3个月,二、三季度2个月(雨季1个月)。
白糕点保质期:一、四季度生产的4个月,二、三季度生产的20天。蛋饼:一季度10d,二三季度7d,四季度15d。月饼:一、四季度1月,二、三季度15d。礼品蛋糕持续3 ~ 4d。
5饼干:铁罐,一四季度70d,35d第二、三季度;盒装和袋装,一、四季度50天,30d第二和第三季度的天数;散装的话,一四季度生产40d,二三季度生产20d。面包:一、四季度5-7天,二、三季度3-4天。
6罐头:鱼禽罐头,玻璃瓶2年;水果蔬菜罐头,铁罐装,玻璃瓶装15个月;炸干果,铁罐番茄酱,玻璃瓶装1年。
7果汁汽水、果味汽水、可乐汽水:玻璃瓶3个月,罐头6个月;易拉罐、玻璃瓶装果汁、蔬菜汁饮料(包括原果汁或天然水果提取的香料加糖酸剂制成的糖浆)为6个月。
8.啤酒:11 ~ 12度瓶装和罐装成熟啤酒,省级以上4个月,普通2个月;14度啤酒是3个月;50d10 5度熟啤酒的天数;瓶装生啤酒保质期为7天;罐装和桶装生啤酒不应小于3d。
9 .葡萄酒、果酒6个月;起泡酒3个月;露酒6个月;瓶装黄酒暂定3个月。
10方便面:塑料袋装方便面,3个月。
11巧克力:巧克力三明治3个月;纯巧克力是6个月。
12酱油和醋6个月;食用植物油12个月。
这里要强调的是,食品的保质期取决于食品的生产条件、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可能简单地用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来统一。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只是为企业提供了规范操作的依据。上述对部分食品保质期的规定,主要是参考了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大多数食品企业的生产条件、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而制定的,这些规定是最短期限的要求,实际上意味着只有下限,没有上限。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包装(容器)性能和包装工艺,确定不低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保质期。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技术进步,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在产品包装上明确保证较长的保质期——例如,徐帮虎一些食品厂将铁桶包装的饼干保质期定为12个月。消费者在购买此类食品时,可以根据厂家明确保证的保质期进行选择,在此期限内发生的任何质量问题都应由厂家承担。
目前,市场上假冒伪劣食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异物混入食品;
2 .食品中微生物指标(主要是细菌总数)严重超标;
3.用明显相似的物质掺杂;
4 .用劣质产品假冒优质名牌食品;
5用各种方法掩盖食品发霉变质部分;
6商标侵权;
7混合低级物质冒充高价食品;
8.从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或加入水或其他成分;
9 .完全将替代品冒充为天然食品;
10改变或者伪造食品的保质期或者生产时间。
动词 (verb的缩写)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规定
《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由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布,于2000年4月6日起施行。
食品标签是指附在食品包装容器上的所有标签、标记、文字、图形、符号或其他描述。
《办法》规定,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管全国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工作,负责食品标签的审批和认证。国家检验检疫局指定的检验检疫机构负责食品标签的初审和检验。
《办法》要求,进出口食品的经营者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食品进出口前向指定的检验检疫机构申请食品标签审查。申请食品标签审核时,须提供食品标签审核申请书、食品标签设计说明和适用证明材料、食品标签内容说明、进口国(地区)对食品标签的相关规定、食品标签样本六套。指定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受理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查申请,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初审。初审通过后,将申请材料和初审结果报送国家检验检疫局审批。
食品标签的基本内容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固体重量、生产厂家、日期标注、产品标准号和贮存指南等。在我国流通领域销售的进口食品,按规定必须附有正式的中文食品标签。
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进口食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因此,应该提醒中国的消费者,在购买食品之前,检查是否有中文标签。其次,从标签上标注的内容来看,“果汁”和“果汁”有很多区别。另外,对于特殊营养食品,保健奶粉的食品标签上需要标注一些特殊项目,如热量含量、蛋白质含量、钙、钠、锌含量等。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规定,自2000年起,进口葡萄酒、饮料、乳制品、糖果和巧克力、罐头食品、坚果和炒货油,以及定型包装的食品和油脂,一律加贴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志,标志为圆形,银色,有中国检验检疫局印制的英文缩写“C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