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庙的高丹酿皮为什么还没关门?你有麻烦了吗?还是感动?
作者:?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2012-04-13?05:48
那碗“大众夹馅皮”应该不是回忆。
股东纠纷半年倒闭?公众担心这家存在了半个世纪的风味小吃店可能会淡出“老字号”的名单
曾经辉煌的大众小吃店现在被锁上了。
兰州市民中比较知名的“大众”,因为股东之间的纠纷,已经停业半年了。久拖不决的纠纷,可能导致这种在兰州存在了半个世纪的风味小吃,淡出为数不多的“老字号”企业。人们不禁要问,这家老店怎么了?
"受欢迎的小吃店搬到哪里去了?"
“我每天都要回答几个人同样的问题。我怎么知道?”当我提到大众小吃店为什么关门的时候,旁边的商家不耐烦的回答。他告诉记者,自从2011九月份大众小吃店关门后,周围的几家商户几乎每天都要回答顾客同样的询问。
3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张掖路步行街的神祠门口的大众小吃店。透过大门紧锁的小吃店玻璃窗望去,墙上“有钱”的牌匾落满灰尘,装满卫生筷的筷筒放在布满灰尘的室内桌上。地上散落着几个盆,默默诉说着人去屋空的寂寞。
至于为什么关门,另一家商户的负责人说:听说是因为股东意见不合,经营难以为继:“兰州知名小吃名列前茅。如果有什么矛盾,我们不能放过这么好的品牌。”
不仅如此,网上还出现了“大众小吃店搬到哪里去了?”疑问也是无处不在。有网友留言:最近走在张掖路,发现大众年皮关门了。我说不出那是什么感觉。这家店从我爸妈年轻的时候就开了,至少有四五十年了。不知道为什么关了。像一个永远离开的老熟人。太可惜了!希望老牌子永远老!
23名股东之间的纠纷
据了解,兰州大众小吃部是由原兰州餐饮服务公司张掖路餐饮店大众小吃部改制成立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经兰州市第二商业局和兰州市财政局以1998批准,总股本32万元,以资格股和年资股的名义量化到每个职工,23名职工成为改制企业股东。
纠纷始于2065438年5月114日大众零食系第五次股东会改选,起因是部分股东对现任执行董事在任期间的不满。在这次会议上,12股东投票选举了执行董事和监事,随后形成了股东中两派的局面。
据知情人透露,部分股东将矛头指向执行董事的四点行为,认为其在任7年间,从未主持过一次股东大会,导致部分股东对小吃店近年来的经营计划、投资计划和盈利情况一无所知,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利润分红;本应属于企业的“大众高丹”注册商标,却属于执行董事个人名下;未经股东大会同意,私自安排亲属在小吃店工作;未办理任何手续,将账面反映的11股东的合格股份据为己有。
但也有部分股东认为临时股东大会是由监事召集的,并未事先告知全体股东,部分参加临时股东大会的股东表达了不真实的意愿。他们认为临时股东大会产生的选举决议无效,将其投入法律渠道。后经城关区法院和兰州中院民事判决,撤销选举决议。
事实上,双方的争执并没有因为法院的判决而偃旗息鼓,反而越来越僵持,使得经营完全停滞。据了解,自第五次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新的执行董事、监事以来,新的执行董事、监事已接管兰州大众小吃店的日常管理,继续正常经营。直到2011 9月14日,兰州中院作出终审判决,裁定撤销第五次股东大会选举决议,维持原判。据此判决,小吃店执行董事于9月22日将小吃店大门反锁,理由是铺面租期已过。至此,兰州大众小吃店关门。
本章程未在14中修改。
面对小吃店存在的问题,在这场纠纷中主张罢免执行董事的小吃店监事黄秀萍将原因归结为多年来企业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缺失、股东维护自身权益意识淡薄。“23名股东大多只有初中学历,对现代企业管理和股东权利义务不是很清楚,直接导致执行董事权力过大。七年来,作为股东,至少我没有拿到应得的分红,所以在2011的5月,我召集股东进行了一次大选。"黄秀萍指出,她之所以提议重新选举执行董事,是因为她担心企业的23名股东中,包括执行董事在内,目前只有6人在职,而其中大部分人将在未来5年内退休。如果企业的章程没有通过大选进行修改,随着所有员工的退休,企业将成为私有企业。执行董事已安排两个亲戚先后进入企业,并将注册商标放在其名下。
没有明确的证据证实黄秀萍的说法,但从他提供的兰州大众小吃部章程可以看出,成立于1998年的章程在14年的经营过程中从未修改过,而且黄秀萍本人也承认章程内容最初是照搬当时兰州其他国有企业的章程,不适用于小吃部的发展。至于为何公司成立之初仍以“小吃店”命名,黄秀萍称是因为改制之初的注册资本达不到设立股份公司的要求,随后几年无人提出。
“法院判决撤销第五次股东大会决议后,我们于2012年2月底在报纸上刊登声明,希望23名股东能够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把问题解决清楚,尽快打开门面。但最终11股东缺席。"采访最后,黄秀萍表示,除了法律途径,希望有客观公正的第三方介入调解纠纷,否则问题难以解决,何时开门更是遥遥无期。
之后,记者电话联系并采访了该小吃店的前执行董事,但他数次以出差为由拒绝。
对于大众小吃店的纠纷,黄秀萍把解决的希望寄托在政府部门身上。随后,记者采访了省市两级商务部门。兰州市商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1998改制后,群众小吃店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股份制企业,作为政府部门无权干涉其日常经营事务。省商务厅餐饮服务处相关负责人在认可这一说法的同时,表示知晓大众小吃店的纠纷。但由于事件还在法律诉讼阶段,所以不好提问。但如果双方的纠纷导致这家老字号企业倒闭,商务部门会介入调查。
“大众高负担”的曾经辉煌
作为小吃店股东之一的老员工南学良,对大众小吃店出现的问题深感痛心:“这家店在改制前一直是兰州饮食服务公司的先进单位。股东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诉讼解决。不要让好不容易创立的品牌就这样消失了。”
65岁的南学良回忆起小吃店的红火生意。他告诉记者,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大众小吃店,一直是兰州有名的小吃店,尤其是一盘装载量很高的馅儿皮和一个肉饼,是店里的招牌。“我1965参加工作的时候,大众小吃店在金城影剧院西边。当时那个地方还叫北京商城。小吃店是个门板房,桌子凳子都是木头做的。”南学良还记得,小吃店对面是王的西服店、兰州照相馆、兰州鞋帽店、丽达西餐厅,也都生意兴隆。
“早上9点半正式开门前,已经有人拿着饭碗和饭盒在排队了。辣椒还没炸完,队伍就已经排起了长队。下午五点半停票后,要花半个小时给有票的顾客一盘一盘地抓夹馅皮。”虽然已经退休五年了,但南学良记得自己的女同事,忙的时候在左臂上放四五盘皮肤调料。“当时要求所有国有餐饮企业参加夜市,在门前摆摊,晚上7点到10,卖麻花和糖糕。”另一名员工高说,小吃店卖的肉馅饼还是从安学来的手艺,现在大饼大小的馅饼也是从一开始的大盘子馅饼改良而来。
“虽然兰州有很多卖各种馅皮的门面,但大众小吃店一直传承着做馅皮的老规矩和做法。尤其是用一斤面粉和一斤半水做五盘馅皮,这是死规矩。调料也是用芝麻酱、红辣椒、盐、醋做的,要求调料粘稠。顾客吃完后,盘子里不能有剩余的调料,要全部粘在馅皮上。时至今日,南学良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末,小吃店开始高负荷销售馅儿皮,一盘的价格是九毛钱两个粮票,而关门前的馅儿皮价格是3.5元一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