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没有关于香烟的信息,比如烟史,烟草类别等。
手工卷烟的形成、发展和消亡与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手工卷烟在不同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早期是机制烟的补充商品,是抗战时期难民的主要经济收入。解放后,这里也是假冒伪劣香烟的主要来源。香烟是高税收高利润的产品。手工卷烟特殊的生产条件和组织结构,导致其具有偷税漏税、侵权假冒、干扰机制卷烟正常发展的性质。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多次下令采取措施限制、管制、禁止手工卷烟,但均未达到目的。解放后,在人民政府不断整顿和实施专卖管理和打击清理后,手工卷烟逐渐消亡。
第一,手工卷烟工业的形成
中国人长期以来有用纸包烟丝吸烟的习俗,但用纸将烟丝卷成圆柱形吸烟是手工模仿机器制造的香烟。清末,这种仿手工卷烟在沿海通商口岸的上海、广东等地出现。光绪二十五年(1899),商人范在上海创办了手工卷烟作坊范清基。这个车间脱胎于干法烟丝车间。所用的烟丝是干烟丝。卷纸按照指定的尺寸剪开,将一根与帆布相连的小木棒插入小木盘中,作为点烟装置。操作时,将卷纸放在帆布上,在纸上放一些烟丝,用手推棍卷成香烟,然后香烟以50盒或100盒出售。这种香烟没有品牌。卷烟车间大部分是女工,最多的时候有50多名员工,每天5万多支烟。除了范清基,上海还有几个手工作坊,如许、等。手工卷烟设备简单,制造成本低。每盒成本100元,仅为英美烟草公司卷烟成本的1/10左右。产品除销往上海、江苏、浙江外,还远销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随着香烟的传播,手工卷烟的生产已经从沿海城市发展到内地。
民国成立后,手工卷烟的生产有所发展。起初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安徽的烤烟产区。当时,随着英美烟草公司在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尝试种植烤烟,这些地区的农民开始利用自家烤烟的劣质烟叶生产手工卷烟。
由于烤烟种植面积大,原料资源丰富,河南省为手工卷烟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1917许昌居民刘用推烟管卷纸烟。次年,刘记卷烟车间成立,雇佣工人20人,使用推管机10,是河南较早的手工卷烟车间。随后大量生产手工卷烟,其中许昌地区65438至0927手工作坊360家,手推烟斗700余支,年产量3万盒(5万支);从1923到1936,珙县回郭镇有80多个村,日产4-8箱;1931,郑州已经发展到500多家,员工2500人左右。此外,还有平顶山、漯河地区。产品销售不仅在本省,还运往西北。
山东省的手工卷烟集中在潍坊和济南。潍坊的手工卷烟创建于1914,是本市居民庄兆福经营的作坊。起初,人们用手动推动器来推动烟草。过了两三年,从青州齐鲁铁厂造出了一台铁切丝机。从此,一边切烟,生意兴隆,很快发展到城北的张家庄,使得潍坊的手工卷烟户达到二三十户。济南最早的手工卷烟作坊是华顺成,成立于1931年9月。它从河南请来了范海和侯瑞珍两位学卷烟的技术员,次年5月因经营不善倒闭。此后又有26个成安烟草公司和孟广忠作坊。在1935中,有121多个注册证书。这个城市出售所有的香烟。
安徽省手工卷烟集中在凤阳、蚌埠、芜湖地区。20世纪20年代,凤阳的穷人开始手工制作香烟,用的是木制推子,一次生产4支,每天能卷出2万支左右。试生产成功后,手摇制烟机每小时生产6420支香烟。很快,蚌埠元昌就做出了手摇卷烟机,非常有名。早期芜湖公园路大众公司有一个很大的手工卷烟作坊,员工92人,1931。
手工卷烟成本低,适合低收入人群。同时,除了河南、山东、安徽,广西、广东、福建、贵州、云南等地的手工卷烟也形成了规模化生产。
第二,手工卷烟的发展
卷烟工业的中流砥柱英美烟草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等企业集中在上海、天津、青岛等沿海地区。从65438年到0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些地区相继沦陷,导致内地无法进口机制烟,内地缺乏正常的卷烟供应。正因如此,手工卷烟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其主要发展地区在国民党政府统治的尚未沦陷的地区,即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地。这些地区有自己的烟草资源,一方面由当地居民加工生产;另一方面由外国难民经营,形成了庞大的战时产业。抗战时期,各地手工卷烟的发展不一样,大致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于卷烟短缺,省内居民利用当地烟草资源,就地组织手工卷烟作坊加工销售。
以浙江新昌、嵊县、平阳的韩陵烤烟、晒烟为原料的手工卷烟发展迅速。杭州、绍兴、台州、丽水、金华、衢州等地都设厂制造销售。1940 6月,浙江省财政厅指示各区县执行国民政府颁布的《手工卷烟厂管理暂行办法》,允许客商集资办厂,组织手工卷烟厂。该省有数百家手工卷烟厂。
广东省的手工卷烟主要是利用南雄烟叶的便利,在曲江、南雄、连县、潮州、梅州等地设立了数十家手工卷烟厂。
福建福州、林森、长乐、连江等县都有传统手工卷烟作坊。继1937之后,漳州、龙岩、霞浦、古田也开始了手工卷烟。20世纪40年代,手工卷烟厂遍布全省。据统计,从1934年到1949年,福建有500家手工卷烟厂,生产1000多个品牌。
云南从65438到0944,随着烤烟种植面积的扩大,卷烟销量增加。在昆明,开罗、大宝光、庐阳、晶晶、天成先后开办了卷烟厂。从65438到0946,手工卷烟从省会发展到昭通、玉溪等县,户数从几户增加到几十户。
第二种情况,由于大量沦陷区难民涌入,特别是安徽、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等地的难民,过去在家乡从事手工卷烟。到了大后方,我们就可以靠手活了。最初生产的香烟大多是白纸包装的香烟,没有品牌名称,售价随行就市,所以被称为“难民烟”。国民政府颁布《手工卷烟厂管理暂行办法》后,商人开始组织流民开办手工卷烟厂,于是逐渐走向正规。
大批难民和伤兵涌入贵州,其中不少人有手工卷烟的手艺,用贵州当地的烤烟制作香烟。后来,这些流民在岑巩县、毕节县、黄平县、贵阳市等地开办了手工卷烟作坊,形成了规模。当地人看到手工卷烟有利可图后,开始加入这个行业。当时,仅福泉、瓮安、贵定、龙里四县就有100多个手工卷烟户。贵阳也是手工卷烟生产的集中地。1941年,有17家手工卷烟厂。1943增加到40;1944增加到45。
广西流民带来了手工制烟技术和手摇制烟机,使桂林、柳州、梧州等地的传统手工制烟业迅速发展。1938-1944年,桂林新建卷烟厂41家,使全市卷烟厂达到66家,木制手工卷烟厂267家,从业人员699人,年产卷烟730084支。柳州1938-1941年,手工卷烟发展到26支;1944达到40多。此外,梧州、武鸣的手工卷烟也有所发展。从65438年到0944年,桂林、柳州相继沦陷,广西各地的手工卷烟厂纷纷迁往四川、贵州。
四川手工卷烟集中在秀山、平开、酉阳、潜江、万县等地,有上百家工厂。比如1937万县手工卷烟作坊只有24家,1938有52家,1942有222家。手工卷烟作坊多由安徽、江苏、浙江的难民经营,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安徽难民开办的潜江县王金记卷烟厂。该工厂雇佣了70名工人,有20个木制卷烟制造机,每天生产3-4支卷烟。
江西抗战前,很少有手工卷烟。抗战爆发后,难民在省内用烟叶卷制无牌难民烟。手工卷烟作坊分布在景德镇、抚州、新余、吉安、赣州等地,共有400多家作坊,其中抚州有300多家,尤其是临川、程楠、南丰等县,卷烟品牌多达数百个。
湖南抗战时期,手工卷烟集中在湘西的长沙、郴州、常德、娄底、邵阳等地,达到数百家,其中大部分是流民建的。面积最大的是湘西,全区1943,159。最大的手工卷烟厂是长沙华中烟草有限公司,有1000多名工人。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安徽、山东等沦陷区传统手工卷烟工业基地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国民党统治区香烟短缺,一些手工卷烟户逃到西南大后方,在那里开办手工卷烟作坊。剩下的手工卷烟户仍在从事卷烟生意,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国统区。河南省有手工卷烟户数千家,手摇铁机数百台,从业人员2万多人,日出烟3000多万支。洛阳和许昌是手工卷烟用户比较集中的地区,其中许昌珙县回郭镇从业人员近1万户。沂河洛阳城南的潘宅作坊很有名。一台手摇熨斗每个月能生产70-90盒香烟。产品除本地供应外,主要销往陕西、甘肃等地。手工卷烟在安徽分布很广,尤其是产烟区。最多的时候,蚌埠有340家小手工卷烟厂;一天200盒烟,100个品种。1937,富阳开始生产手工卷烟。到1940,工厂500多家,零星香烟数千支。省内知名企业有寿县长淮手工卷烟社、阜阳宏达手工卷烟厂。山东手工卷烟集中在潍坊。日据初期,手工卷烟发展迅速,1940的数量从20多户增加到400多户。次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接管青岛英美烟草公司,成立日资青岛华北烟草公司,统治香烟,于是手工香烟被排除在外。此后,潍坊共有150户登记户,实际开业的只有52户。
抗日战争时期,各地手工卷烟发展不平衡。受战争影响,国统区机制烟短缺,导致手工烟迅速发展。1943年4月7日,国民政府财政部烟草专卖局在1942对国统区各省手工卷烟的工厂数量和产量进行了统计。详见表1:
表1: 1942各省手工纸卷烟厂及产量表
(资料来源:据南京市烟草专卖局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III-1811)
从上述国民政府官方统计数据来看,与各省实际情况仍有较大差距。
抗日战争胜利后,交通恢复,卷烟市场逐渐恢复,但各地情况不同。起初沿海地区的国内卷烟厂受到战争破坏,卷烟供应比较紧张,导致美国卷烟大量涌入。手工卷烟市场狭窄,消费者仅限于城市中的下层市民和农民。各地手工卷烟行业不景气。8月29日,1946,《经济周刊》刊登了张亦斌的文章《挽救中国目前的卷烟工业》,文中写道:“抗战胜利后,广州原有卷烟厂69家,但现在由于走私洋货的涌入,卷烟厂最先倒闭,仅存10家。.....潮汕、梅州一带,原来的50多家卷烟厂已大多关闭,只剩下10多家自制卷烟厂,销售受到重创。只卖给下层市民或农村地区。曲江卷烟厂也倒闭了,有十几家前途暗淡。”在内陆地区,由于沿海地区卷烟和外地卷烟逐渐进入,当地价格上涨,卷烟销量锐减。一些难民开办的卷烟厂已经倒闭返乡,城里的手工卷烟厂已经解散或者迁到县城继续生产。比如兴盛一时的湖南湘西手工卷烟,开始无人问津,只有少数业主继续经营;贵州贵阳的手工卷烟产业大量外迁,使得相对封闭的同仁县手工卷烟产业得到发展。
一段时间后,烤烟、晒烟原料采购和卷烟产品销售渠道恢复顺利,手工卷烟也开始复苏。从65438年到0946年,广西柳州卷烟厂30多家,宜山4家。贵州贵阳手工卷烟厂已恢复到22家。浙江省有大小卷烟生产企业100家,半机械和手工卷烟厂集中在宁波、温州、台州、衢州、丽水等地。每个工厂有5-6台木机,5-6个员工,一个月5万支烟。山东手工卷烟在潍坊、宜都、淮安、昌邑、寿光等地再次兴盛,仅潍坊城关就有500多户。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英美烟草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和民族资本烟草工厂的恢复和建立,手工卷烟再次受到影响。浙江宁波、温州、衢州、台州的手工卷烟厂,大部分都关门了。绍兴、丽水的手工卷烟厂全部倒闭或倒闭;金华、兰溪两县新开的24家手工卷烟厂关闭19。工期最长14个月,最短只有2个月。1948贵州省贵阳市还有6家手工卷烟,但1949没有手工卷烟厂。
这一时期,解放区手工卷烟发展迅速。当时内战爆发,交通受阻。一方面,解放区面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另一方面,解放区也对美国香烟和国统区生产的香烟实行禁运。为了实现生产自救,晋察冀、晋冀鲁豫、陕甘宁等解放区开办了数百个卷烟厂。据石家庄日报6月4日1948消息,解放前没有私营卷烟厂。那时,顽固的美国香烟如“咖啡”和“米徐琳”很受欢迎。解放后,顽固的美国货被禁止入境,手工卷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截至9月,该市已有60家手工卷烟厂。一天大概10支,一个月89944支(每盒10支,每盒20支)。"
第三,手工卷烟的消亡
建国后,国民经济处于调整恢复阶段,城乡沟通困难,人们的购买力相对较低,而手工卷烟成本低,税额低(当时手工卷烟的税额比同样机制的卷烟低30%左右)。机制烟销售受影响,手工烟形成一定市场。贵州省有600多家手制卷烟户,有从业人员
3000人以上,最低月产量500 ~ 1000盒,本地销售。江苏南京手工卷烟户数集中,1948冬季达到10000户。建国后发展迅速,产量已超过机制烟。当时南京登记的手工卷烟户有488户,申请登记的有54户,临时登记的有50户,共计597户。
现有注册木工机械1290台,工人2685人。安徽各地的手工卷烟规模都很大。据滁县1950上半年统计,手工卷烟户超过5000户。河南省1949年初登记手工卷烟户1476户,年产量约1.7万箱。
据食品工业部1950年6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卷烟工业会议代表统计,全国手工卷烟户15279户,月产量13314箱。具体地区分布见表2:
表2:6月65438-6月0950全国手工卷烟户统计
(来源:轻工业部第一次全国卷烟工业会议文件草稿。)
大量手工卷烟的存在不利于卷烟工业的发展,影响国家税收。地方人民政府规范了手工卷烟的管理。天津有300多家手工卷烟户。为了不阻碍机制烟的发展,工商局负责清理,让它们全部转产。在贵州省,先是停止了新开手工卷烟作坊的登记,然后把分散的手工卷烟厂(户)集中在一起生产,再组织联合行动。经过整治,手工卷烟户逐渐减少。东北地区实行烟草专卖,明确取消手工卷烟。
1950-1951年,实行农村土地改革,给农民土地,手工卷烟逐渐减少。城市民主改革后,手工卷烟大部分停产,少数发展成卷烟厂。1950年5月,国务院、财政部发布《专卖条例》,规定卷烟卷纸、铝纸等原料实行专卖,进一步限制了手工卷烟的发展。同年7月,食品工业部颁布了《手工卷烟暂行办法(草案)》。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所有手工卷烟作坊和个体卷烟户要么合资,要么取缔。
1962随着《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的实施,国家开放了一些自由市场,允许公社队兴办集体副业和个体家庭副业。一些老区的手工卷烟厂、商店和社区团体重新繁荣起来,并逐渐从农村集镇蔓延到中小城市。制造手工卷烟工具和代顾客加工烟丝的人数也增加了。一些从事手工卷烟的人是下放的工人、居民、商贩和未通过考试的学校。生产手工卷烟所需的烟叶大部分来自集贸市场,也有商贩上门送货;所需纸张、包装纸大部分是卷烟厂、造纸厂、印刷厂偷的,也有一部分是通过关系获得的。手工卷烟不仅质量低,而且对人的健康有害。正因如此,一些手工卷烟泛滥的地区已经被政府取缔。1963 8月6日,中央商务部、财政部、轻工业部、商务部、供销总社联合发布《关于严禁生产销售手工卷烟的通知》,重申卷烟只由轻工业部所属卷烟厂生产,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或手工卷烟。严令取缔正在生产的,没收卷烟材料,销毁制造工具。
“文革”期间,卷烟生产销售管理遭到严重破坏,手工卷烟悄然发展。1978之后,由于机制烟产量下降,市场供应不足,手工烟趁机崛起。特别是在安徽、河南等地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手工卷烟户形成了一些非法生产卷烟的群体。起初手工卷烟多为无商标的自包装卷烟,后来演变为从国有卷烟厂仿制的名牌卷烟。
65438至0982,河南省平顶山、开封、许昌等多个地区从事生产假烟。其中舞阳县张华乡有26个大队,其中从事手工卷烟的大队24个,梅湾大队270户,从事手工卷烟的231户。从65438到0984,安徽有近20个县从事假烟加工,一些基层乡镇甚至成为生产假烟的“专业乡”、“专业村”。生产手段也从手工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假冒香烟包括中华、红塔山、牡丹等知名品牌。这些手工制作的假烟在很多地方都建立了销售网络。生产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
9月23日,1983,国务院发布《烟草专卖条例》。规定:禁止以营利为目的生产手工卷烟,禁止销售手工卷烟。1984 65438+10月6日,国务院同意将轻工业部烟草专卖局改为国家烟草专卖局,与中国烟草总公司为一套机构。于是各地烟草专卖局在政府、公安、工商等部门的配合下,开始了联合打击行动。65438-0986国家烟草专卖局、工商总局、物价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卷烟市场管理的通知》,坚决取缔手工卷烟。
1991 6月29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将烟草专卖纳入法制化轨道。65438-0993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垄断管理的通知。随着烟草专卖的加强,手工卷烟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