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服装是什么风格?
1.结构特性
肥腰、长袖、大胸是藏族服装的典型结构。牧区的皮袍、双袍,官员贵族的锦袍,宗教节日僧侣的服饰都有这个特点。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区的“对童”(短外套)也有这一特点。至于工业和布衣区的“古秀”,其基本结构也比肥腰大肚的更为简化。这种服装既省了袖子,又把裙子和前身合二为一。
藏族服饰结构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一系列附加服饰。穿着直筒肥袍走路不方便,所以腰带成了必备单品。腰带和靴子是穿的主要配饰。各种款式的“罗松”(镶有宝石的腰封)系在腰带上,挂在臀部,形成各种尾饰。各种精致的“止贫”(类似匕首)也系在腰带上。
藏装在藏语中称为“曲巴”,有地域差异,但基本特征是大胸、宽腰、长袖、超长、无扣和各种各样的藏装,可分为长袖高领衫、宽腰粗内衣、长袖皮衣、布衣、无袖长袍、长马甲、短马甲、围裙、腰带、靴子和帽子。藏装的特点是宽敞、保暖、实用、百搭。藏袍长于身高,左翻领大,右翻领小,无领。着装十分考究,先穿上衬衫和内裤,再将袍底掀至习惯高度,一般至男人的膝盖和女人的脚,再用带子扎紧,前平后叠整齐。
腰带系好后放下衣领,把提起的部分挂在腰间,形成一个自然宽大的荷包,可以装东西,甚至可以把宝宝放在身边。穿上睡袍后,一般要露出右臂,别人会把袖子系在腰上,光着膀子,露出高领衫。然后穿上靴子,戴上帽子,挂上各种饰品。康巴服饰在农牧区是不一样的,主要体现在衣料和头饰上。
过去农村主要是用布做的,也有用布或羊毛做的。牧区用耐寒的绵羊或山羊皮,一般是毛皮向外的皮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康巴藏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农牧区,物质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除了习惯的长袍,他们通常穿着锦缎长袍,丝绸长袍,绣花缎子长袍和提花皮革长袍。此外,农牧区的藏族服饰有包边的习惯,一般用黑色平绒、呢子或五颜六色的东西镶嵌,不少还在裙边、袖口、下摆镶嵌水獭皮、虎皮、豹皮等动物皮毛。包边宽约10至15厘米,有的宽达30厘米。
2.藏族服饰的形成
藏族服饰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目前我们看到的直接描绘藏族服饰的羌人服饰,在晋宁石寨山战国西汉墓葬出土的青铜人物中依稀可见。石寨山上的青铜器上有近300个人物,其中一些是编织品。这种服饰的特点是:男女都穿直条纹的衣服或毛皮斗篷,露出一只或两只胳膊,头上戴发饰。
2.藏族服饰的地域差异
藏族服饰最基本的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腰、右颈、长裙、长靴、辫发、金银、珍珠和玉饰等。由于长期封闭的存在,总的来说,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差异不大,色调变化不大。藏族服饰的造型和质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藏族人民的生态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藏族服饰的地域特征很明显。
(1)拉萨是中心区。
一些农民通常穿着白色的圆领长袍,在衣领、袖口和下摆带有红色、黄色和蓝色的交叉图案。长袍比人的身高稍长。穿的时候用绳子绑在腰上,让长袍刚好过膝盖,在腰部形成一个口袋,用来装日常用品。出门的时候,晚上可以把长袍当被子用。
以拉萨为中心的城镇和农民的藏族服饰有一些不同,尤其是妇女的服饰。夏天,拉萨的女人穿无袖长裙,颜色和面料的选择与牧民和农民完全不同。拉萨人喜欢用质地较好的绸缎、哔叽等布料制作藏装,选择素雅的颜色,与农牧民喜欢的红、绿、鲜艳的颜色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穿西装打领带,甚至拉萨郊区的农民也越来越少穿传统的藏族服装。汉服、藏服、西装混搭是常有的事。
(2)藏北牧区的牧民
我几乎一年四季都穿着皮袍。皮袍表面光滑朝外,正面、背面、袖口用彩线缝制成大花纹。一般来说,男士的皮袍处理起来相对简单,而女士的藏袍则比较复杂。用许多宽丝带并排装饰背面,有黑、红、绿、紫等颜色。数量多为五到七个,有的全是皮的。藏北妇女也习惯把头发编成无数的小辫子。由于藏北寒冷,人们很难一年洗几次头,梳几次头。而且他们还直接把松果、玛瑙、珊瑚、琥珀穿成辫子,在农区和城镇很难见到。
(3)东南地区
我们工作服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男女都穿“顾秀”,也就是一种宽大的无袖长袍。男式“顾秀”从腰部扎起,下摆不过膝,女式“顾秀”垂至脚部。“顾秀”大多是认真做的,也有皮毛做的。布衣男子戴帽子,特别喜欢戴一顶彩缎装饰的桑葚帽,是从山南三岗曲林传过来的。布工对靴子也很讲究,包括“那把刀”和“日式游戏”,男女都穿。“那把刀”分上、中、下三档,“日式游戏”靴只在节日穿。
④西部的阿里普兰地区。
羊皮袍流行,做工精细,装饰典雅。羊皮袍以羊毛为主要面料,领子、袖子、翻领镶嵌水獭皮,上衣为缎子,在整个藏区颇具特色。而普蓝最精致独特的服饰是女性的“孔雀”装,与阿里孔雀河的美名紧密相连。孔雀河的源头像一只孔雀,象征着美丽和吉祥。为了让孔雀般的美丽和吉祥永远存在于这片土地上,女性的装饰模仿孔雀,流行至今。女性戴的帽子叫做“Machima”,是一种用棕色和蓝色的颜色线做成的圆柱形帽子。帽子底部被剪成辫子形。女子的耳环由珊瑚和珍珠制成,长度约为15 cm。独特的帽子和耳环象征着孔雀的王冠。女子背上穿“盖巴”,即背围裙。“盖巴”由纯白光滑的山羊皮制成,中间有圆形图案,是优雅的孔雀的翅膀,底部的三叉是孔雀的尾羽。有的“改巴”皮面上覆盖着五颜六色的绸缎,有着非凡的魅力,就像一只开屏的孔雀,美丽多彩。
总之,由于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差异,藏族服饰丰富多彩,差异很多。有些地区县乡差别很大。目前发现的服饰种类有200多种,居全国少数民族之首。
3.藏裙魅影-时尚藏装
(1)改良藏装
拉萨藏装的款式,无论男女,一直都是另配一条腰带,而且要在腰后面做漂亮的褶裥,但是很费功夫。一般是技术不够,做不好。上世纪90年代初,拉萨出现了一股“改良藏装”的浪潮,还搭建了一个“丁字台”。所有的藏裙在舞台上都是重新设计的,设计非常现代,比如男的藏袍。设计师把袍子剪成两半,穿上后放在下半部分,整体效果还是像袍子一样。这样的设计省去了很多麻烦,但不知为何还是没能普及开来。猜测一下原因,恐怕是现在还戴着的人觉得没有了原来的味道,有点小气,失去了当家做父亲的人所具备的一些品质,比如一种成熟认真的感觉。而且女装也是煞费苦心的调整。原本素净光滑的领口突然多了翻领、竖领、毛领这样的时装?在藏族的服饰审美中,“雅”字可能是最值得推崇的。我觉得女装之所以没有流行起来,可能是犯了这个忌讳。但无论如何,这种“丁字台”风在拉萨人心中依然记忆犹新。不管成功与否,这都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举,它带来的新事物不断出现在儿童藏装中,非常活泼可爱,非常有活力。
(2)不需要准备另一条皮带。
说到女性藏装的成功改良,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印度生活的藏人回国探亲时,流传出一种新的风格——不用再准备腰带,腰带缝在裙子上,裙子自然成型,既美观又方便穿着。随之而来的是面料的改头换面:各种轻薄的材质和同样多变的颜色。这不仅仅是历史环境带来的变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经常往来于中印之间的尼泊尔藏民。他们中的女性通常会给拉萨带来一些新的时尚。对于许多时尚人士来说,创新的藏族服装是一种独特的当地时尚。无论是藏式羊皮大衣与牛仔裤或靴子的组合,还是藏式衬衫与呢子大衣的组合,都是高原最有特色的混搭。
当然,扒手党肯定还是在乎价格的。其实藏装根据面料不同,价格也不一样。绸缎做的藏装一般在1600元左右,衬衫50元到几百元不等,大衣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西藏传统风俗文化百科》带你欣赏藏戏,锅碗瓢盆跳舞,认识西藏。
概述了藏医药的现状、藏医药的现状及其传承意义
尼木的三大绝技是什么?西藏尼木三绝概述。
郭庄是什么意思?藏族舞蹈概述。
马尼特有什么用?概述了马尼特的传说和马尼特的意义。
藏式门窗有什么特点?独具魅力的藏式门窗介绍
西藏有哪些传统习俗和禁忌?藏族生活习俗和禁忌介绍。
西藏宗教文化概述:西藏著名寺庙一览:西藏有哪些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