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三国时期的武汉叫什么?

武汉在东汉三国时期被称为江夏郡。东汉末年,在今汉阳建有茶越城、庐山城,在今武昌佘山建有峡口城。

西汉设江夏郡,两汉均治西陵郡(今武汉市新洲区),属荆州刺史部。

三国时魏、吴各设江夏郡,初治石羊郡(今武汉市黄陂区西南),后迁至长城(今湖北云梦西南)。

吴江夏县初,羡慕治沙(羡慕城声,治县于土口,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道)。孙权在公安都城湖北后建立武昌郡,改称江夏郡,管辖武昌郡(今鄂州市)。

吴二年(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建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黄基上修建了一座瞭望塔,取名黄鹤楼。南朝时期,夏口扩展到云州,成为云州的治所。

隋朝设江夏县、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到了唐代,江夏(武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绵州州府,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中心。江城之名也始于隋唐。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写道“玉帝吹黄鹤楼,五月梅花落江城”,所以武汉自古有江城之称。从宋朝到明清,历代州政府统治。

扩展数据

武汉近代以来的发展

清代中后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故有“东方芝加哥”之称。

1911年,这里发生了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在这里诞生。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并入京兆区(首都),设为中国第一个“直辖市”。

同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和中国国民党中央迁至武汉,中国党中央也迁至武汉,使之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将武汉定为临时首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焦点城市。

1949后,武汉转型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武汉市大学生人数已突破1万,居全球所有城市之首。到2015,武汉有82所高校,仅次于北京。

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中国唯一能够提升制造业的城市”,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目前,高技术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二。

近年来,武汉对外来人口的吸附力与日俱增。年轻人口净增加率现在排在深圳之后全国第二。是中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世界第七。

百度百科-武汉(湖北省省会及副省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