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全电子发票及大中型企业的对策(一)

全电子发票的具体细节和创新点等。,分析全电子发票对日常会计工作的影响,大中型企业如何更好地应对全电子发票带来的挑战。

01实施综合数字电子发票的背景

第一,前世在金税第四期

金税工程从1994开始发展。过去的金税一期二期太长,这里就不细说了:

金税工程、金税一期、金税二期、金税三期、金税四期是什么?

金税四期是在金税三期的基础上升级的。金税三期包括“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即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计算机网络,集中处理总局和省局层面的信息;覆盖国税、地税局所有税种和所有工作环节;建立四个系统:收集和管理、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和决策支持。

金税四期是“互联网+智慧税务”的结合体,是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互联网+”在税务领域深度融合、广泛应用的项目。

与金税三期相比,金税四期具有以下功能:

不再仅仅是税收,还包括“非税”业务,对整体业务层面进行更全面的监控;

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和一些商业银行参与建立与各机构的信息共享和核实渠道;

不仅可以检索企业和法人信息,还可以实现查询相关人员手机号码、企业税务信息状况、企业注册信息等功能。

此外,金税四期数据层面的变化也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是企业信息联网核查系统。该系统在部委、人民银行、银行等参与机构之间搭建了信息共享和验证的通道,实现了相关人员手机号码、企业纳税情况、企业注册信息验证三大功能。

二是构建更加强大的税收征管体系。实现全业务、全流程、全数据的“税费”的“云化”。

云计算新技术在金税四期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数据处理能力。比如个税、公积金、社保三种形式申报,财产行为税十类申报。企业只需在电子税务局填写和维护基本明细数据,电子税务局会自动计算生成申报表。

总之,“金税四期”的推进,将使现代税收征管体系更加强大,为智能办税、智能监管提供条件和基础,实现“以票控税”向“以数治税”的转变。

在传统的“以票控税”阶段,税务人员需要查验发票和凭证,企业需要提供账簿、原始凭证和销售合同,供稽查人员查验。税务局核实后会出具检查报告,通知企业补缴税款、滞纳金甚至罚款。在这个阶段,通过人工验证发现了很多问题。

在“以数治税”阶段,这种检查方式会有所改变。税务局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对于税务风险控制到位的企业,税务局不会轻易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所谓“无风险不扰民”。

以上变化对财税工作者来说是一大利好,但前提是企业要提高税务管理水平,要有风险管控体系,以应对新的数字化审计模式。

二、电子发票改革,改革了什么?

了解金税四期,我们来看看全电子发票。金税四期和全电子发票有什么联系?

中国税务网官方文章明确提到金税四期是发票电子化改革。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你不是已经有电子发票了吗?

注意,金税四期的发票不是电子发票,而是全电子发票,全称是“全数字电子发票”。金税四期其实就是发票的数字化改革。

发票电子化改革将改革现行防伪税控系统,取消防伪税控专用设备,取消税务机关监管的纸质发票,实现“双向”(去除介质和版面)、“双向”(标签和要素)、“双向”(编码系统和信用系统)、“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的电子发票。

在技术层面,在全电子发票的领取过程中,通过“脱介质”、“赋码”、“信用体系”,实现了开票“零前置”,新纳税人“开业即开发票”;在开票过程中,纳税人不仅可以通过电脑网页开具全电子发票,还可以在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全部功能上线后,通过客户端和手机App随时随地开具全电子发票;在出票过程中,“一站式”发票服务更加便捷,发票数据应用更加广泛,纳税服务渠道更加畅通。

在应用层面,全电子发票在开票流程、设备管理等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帮助财务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为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财务分析和管理转型提供了机会;同时,全电发票帮助企业将业务和财务信息转化为数据资产,为企业财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奠定了数字化基础。

在战略层面,我国每年消耗数百亿张发票,全电子发票的出现大大节约了纸张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的国家战略高度契合。

第三,全电子发票试点推广步伐

5438年6月+2022年10月,全电子发票试点启动,打响了金税四期建设的第一枪。

2021 3月21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其中第二段第五点提出:稳步实施电子发票改革。2021建成全国统一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24小时在线免费电子发票申领、开具、送达、查验服务。制定电子发票国家标准,有序推进铁路、民航等领域发票电子化,2025年基本实现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发票电子化。

这里可以看到,这个意见是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是国家文件级别,值得我们重视。

自2021、12、1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局、上海市、广东省、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正式在部分地区开展全电子发票试点工作,四川、江苏、北京、深圳、山东、湖北、重庆等33个地区的纳税人将于5月10、6月21、7月18、7月30至此,全电子发票试点工作已在全国铺开。

全电子发票受理试点采集:

全电子发票试点很快就要覆盖全国,这几点是企业财税数字化转型必须掌握的!(附加解决方案)

厦门宁波青岛!全电子发票接收试点新增3个计划单列市。

只剩3个名额了!全电子发票受理试点新增12省市。

目前,广东、上海、内蒙古试点纳税人开具全电子发票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的web端手工填写;二是音乐企业直接连接电子票平台,通过接口批量填写。

全国所有纳税人现阶段仍可使用税控设备开具税控发票,已使用税控服务器对接业务系统的仍可正常使用。

全电发票对大中型企业的深远影响

一是全电子发票信用体系对财税业务的影响

以前增值税申报需要先复印申报,再清卡。没有抄税,就无法申报。在全电子发票学分制创新下,增值税申报变为先申报后定额恢复。比如试点纳税人当月开了654.38+0万元,但没有申报纳税,那么下个月的金额就会少654.38+0万元。只有报税后,654.38+0万的额度才会恢复。申报期不一致,额度占用和发放周期也不一致。可以仔细看看PPT里的例子。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全电发票的授信额度是怎么调整的。

目前全电发票有三种授信方式,分别是初始授信、动态授信和人工调整授信。初始抵免,对于新设立纳税人和现有纳税人,只要纳入全电试点范围,税务局都会给试点纳税人一个初始额度。

动态授信包括月初授信额度调整、临时系统调整、基于账单行为的定期系统授信额度调整。试点纳税人的发票金额上限是动态调整的,税务局会根据纳税人的风险程度、纳税信用等级、实际经营情况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最后,手工调整信用额度。如果初始授信额度和动态授信额度不能满足纳税人开票需求,纳税人可以通过企税互动申请增加授信额度。

关于授信额度的调整,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授信额度与实际经营情况不符,或者存在异常开票行为等涉税风险,可以依据职权调整纳税人授信额度。

如果企业违反税务机关规定的相关指标警戒线,可能会受到减少开票金额、暂时中断开票权限等多种管控措施的处罚。

因此,未来各企业应更加重视内部控制和合规问题,建立多维度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多角度设置风险控制点和监控方案,对企业管理、财务、税务等方面进行数据监控、异常预警、问题追踪和跟踪反馈,以积极的态度和措施提高企业税收合规程度,实现企业税收风险的动态监控。

二、全电计费主体认证对业务运营的影响

全电计费认证对企业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计费频率和实时交付上:

在计费频次上,实名认证过程需要跨流程完成刷脸、扫码认证等动作,必然会占用计费人员一定的时间。电商、酒店、餐饮、金融、保险等对开票有一定灵活性和时效性要求的行业,需要提前做好安排,保证实名认证的有效性。

在实时送达方面,尤其是在餐饮、超市等行业流行的扫码开票场景下,需要注意保持实名认证的有效性和连续性,避免因无法实时送达发票而导致的用户体验下降。

全电力时代大中型企业的对策

一是推进产业财税档案深度融合

通过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打通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税务部门、生态伙伴的链条,真正实现数据的实时快速流动,赋能后期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决策,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第二,按照全电子发票的要求升级系统。

满足企业对开票、用票全过程的控制,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变被动为主动,降低税务风险,满足“以数治税”对税务大数据的要求,提升税法遵从、发票遵从的管理水平。

第三,提高数字票税的基础管理水平

打造能够适应各类试点、各类电子文件的统一数字化交互基地,不仅打破企业内部的数据孤岛,而且实现外部跨板块、跨平台、跨生态的文件和数据的自动交互,全面提升企业和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强化数字化运营和风险控制管理能力。

四、积极部署输入系统升级方案。

按照目前全电发票的推广趋势,企业作为收票单位的用票工作可能会在开票工作之前触发。因此,即使企业暂时不需要开具全电子发票,也应积极部署升级方案,率先实现全电子发票的自动采集、采集、查验和核对。

第五,为产业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做准备

全电发票的数字化优势将进一步赋能产业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全面提升数字化供应链的流通效率。各企业应迅速完成系统升级,以应对全国统一市场下数字化供应链互动带来的数字化生产力挑战。

//

下期通知:直播分析继续深入研究全电发票的创新亮点和实用注意事项。

全电子发票的基本特征

全电子发票与传统电子发票的区别

全电子发票的六大创新亮点

全电子发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深圳市云表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智能票税时代“企业数字化运营”的赋能伙伴。深圳市云表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咨询,深入企业,以自主研发的“财税协同云”、“智能票税云”、“普惠金融云”等SaaS云服务产品,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帮助企业和产业链顺应普惠,降本增效,数字化运营升级。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