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岩》中的民间故事
绍兴毡帽,内外黑色,圆顶,卷边,前段呈水桶状,冬夏两季遮风挡雨,除了炎炎夏日,四季皆可使用。其制作精细,结实耐磨,厚而硬,湿时干,经济实用,深受农民和各种手工艺人的喜爱。黑色毡帽为上品,厚薄均匀,手感柔软,质地牢固。柯岩风景名胜区,位于绍兴市城西12km处,总面积6.87km2,是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始于隋唐时期,成为越南一景。近代形成了石佛、水镜湾、岳重史明园三大景区,是集自然、园林、宗教、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石佛景区以唐代风格步入景区正门,面对一座古老的石亭。亭中古碑上镌刻着“柯岩绝胜”四个字。墙前可见被誉为“石魂”、“绝胜”、“天下第一石”的云骨,高31米,底围4米,最薄处不足1米。它的形状是曲折的。岩顶刻有清光绪初年“云谷”二字,字体刚劲,形神兼备。顶柏苍翠,老枝斜。站在“云骨”旁边的是一个石窟佛像,一尊弥勒佛。佛像高20.8米,宽脸,宽额,仪态端庄。是浙江四大石佛之一。最奇特的是大佛双耳相连,可以让一个人自由交流,世界罕见。大佛对面的石莲花,半径9.9米,由99块巨石拼接而成,象征“九九合一”,右侧回音壁上镌刻着5700多字的佛经——金刚经。在大佛池北面的蚕花洞,可以看到“一线天光”。七星岩,岩口狭窄险要,入口豁然开朗,池水清冷,鱼儿无数。
静水湾景区以绍兴水乡风光和风土人情为主,与相邻的石佛景区相得益彰,形成独特的柯岩怪景。
进入静水湾景区,是一个外有内圈的文化广场,象征着中国以圆为天的传统思想。三尊6米高的汉白玉雕像分别被雕刻成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雕像,象征着儒释道三教的汇聚。边上有各种形态的水,通过弯弯曲曲的小溪流向汇源池,被称为“三聚同源”,蕴含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民本传统文化。当你踏上Boat Trackers的道路,你可以看到新的场景“越女肖春”,这是一个人工湖,就像一个女孩躺在她的身边。从桥上远远看去,曲线柔美,裙子修身,头发很美。湖中古戏台,模拟沙滩,为水乡风光增添了别致典雅的味道。建在石壁上的“水镜瀑布”,落差42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人工瀑布之一。?
岳重史明花园位于水镜湾西部,占地3万平方米。园门口镌刻着毛泽东的诗句“鉴湖岳泰史明乡,愁断肠为国。剑南之歌秋风吟,一案浸诗袋。”凭借柯岩独特的石文化,园名设置了中心、古代、现代、现代四个区域和名人馆,设计新颖,韵味生动,特色鲜明。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绍兴众多历史名人,形成文化内涵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艺术品位高的旅游景区。
周恩来的祖屋坐北朝南,有一座砖砌平房,简朴而庄严。***3个房间,每3个房间。两个入口之间有一个天井,天井两边有小走廊。第一个入口,中间有门斗,左右是厢房。第二个入口是大厅。第三个入口原来是一栋楼,后来被台风吹倒,改成了平房。周恩来的祖先住在城市的劳动路上。相传他们的祖先中有一对夫妇活到100岁,所以被称为“百年堂”。周恩来的祖先生活在这里,当他的祖父在江苏工作时,他搬到了淮安。周恩来于1939年赴绍,在绍接待亲友及各界人士,宣传抗日救亡,为抗日民众及乡民撰写了许多抗日碑文,并填写家谱。周恩来不允许保留他的祖屋,也不允许对外开放。周恩来逝世后,为了缅怀他的革命一生,教育后人,绍兴市政府对其祖居1984进行了全面修缮,并开设了“周恩来历史陈列室”。本文主要介绍了周恩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绍兴的活动。
申苑位于市区延安路洋河巷。原为沈的旧业,南宋时为当地名园。花园里有一个芦池,上面有一座小石桥,池边有假山和水井,都是当年的旧物。南宋诗人陆游,当初与唐婉结婚,被迫离婚。绍兴二十五年(1155),在沈园相遇。当时唐已经再婚,陆也已经再婚。陆游一时感慨万千,在园墙上写了一首《钗头凤》诗:“红酥手,黄腾酒,满城宫墙春柳。东风邪,带着一颗淡淡的心,一杯悲伤,已经分开好几年了。不对不对不对!春如旧,人空瘦,泪红满眶。桃花落,闲池亭,山盟虽在,难托书。莫,莫,莫!”极度痛苦的感觉。
鲁迅故里景区是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最具水乡古镇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1881 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这里。鲁迅故里包括鲁迅纪念馆、鲁迅祖屋、鲁迅故居(含百草园、绍兴民俗展、朱家台门)、三潭印月等建筑。它是鲁迅青年时代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地方。
游客在观赏正宗三潭印月的同时,还可以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新修复的周嘉新台门、长庆寺、土古寺、景秀寺、恒基当,以及寿家台门、朱家院等一批古宅古迹。
被申请人补充2009-12-20 16:15 1。黑干菜——黑干菜也叫霉变菜,所以叫黑干菜。一般是用尚未摘下来的芥菜、大白菜、油菜,腌制后晾干。这道菜很好吃,很开胃。夏季可作为汤佐餐,还有解暑、预防腮腺炎的功效。据说陈年多年的干菜效果更好。带光笋的干菜,加工后称为“笋干”或“笋干”。用它蒸的猪肉是典型的绍兴家乡菜——“冬菇蒸猪肉”,当地人称为“干菜猪肉”。这道菜的肉红亮,油而不腻。菜里有肉油,肉香。越蒸越糯,味道很鲜。据说这道菜是明朝的徐文长首创的。2、黑色毡帽——这种帽子因其颜色为黑色,圆头,卷边而得名。所用原料为纯羊毛,染色、烘干、整理等工序更为精致,制作工艺更为复杂,要经过30多道工序。它有很多用途,比如隔热、保暖、防寒、防雨、遮阳、缓冲、防外伤、防潮。以前,小城镇和农村的男人都喜欢这种帽子。他们夏天穿着凉爽,冬天穿着炎热。一年四季都可以当草帽、帽子用,因此成为具有绍兴地方特色的生活用品,也是绍兴人的鲜明标志。正因为如此,过去如果你戴着毡帽出门去杭州、上海等地,人们会说客人是绍兴人。一直被认为是绍兴人的象征。旧时绍兴制帽业主要是制作黑色毡帽的毡帽作坊,每个毡帽作坊都挂一张有爪有爪的老虎图,称之为“老祖宗”。黑色毡帽的商标也用老虎图案。毡帽作坊为什么叫老虎爷爷?相传古时候有个猎人,为了追踪一只破了伤的老虎,直奔虎穴。他在洞穴里发现老虎正睡在一块柔软的蛋糕状的毛毡上。很奇怪,原来是老虎平时拖着其他野生动物后把兽毛放在睡窝里,老虎的尸体被卷起来后,久而久之就被压成了毛毡。于是猎人把这个毛毡带回家,洗干净晾干,稍微加工一下,就当帽子戴了。不仅冬暖夏凉,而且风吹不动,雨打不湿,穿起来非常舒服。受其启发,有心人以羊毛为原料制作毡子,再用这种毡子制作“黑毡帽”,受到绍兴当地农民、渔民、村民的喜爱,一时成为时尚。因此,毡帽作坊如雨后春笋,成为绍兴的一个产业。现在这种毡帽作坊已经不多见了,但老农民、渔民、村民还是喜欢戴。3.吴鹏船-这种木船有一个小船体。船顶为竹制,中间有竹竿,呈半圆形,用烟煤和桐油涂黑,故名。吴鹏船是水乡中一种独特、灵巧的水上交通工具,一般可容纳四至六名乘客。它的动力是由船夫(船夫)用脚划水控制的,船的航向是在他的胳膊下划水或当舵用的。船在行驶的时候,船夫用脚和手一起,船身在湖面上轻轻浮动。除了吴鹏小船,绍兴还有一艘吴鹏大船(这种船的数量很少)。这艘船的船体上雕刻着各种图案和花纹,船头雕刻着一种形似老虎头部的动物鹬(古籍中提到的鸟)。鹳生活在海里,它们喜欢龙。龙见了都避之不及,船夫就把它的形象刻在船头,让龙不能闹事,安全航行。这种大篷船,船身高大,篷高可以让人直立,舱宽可以装桌椅,供人们打牌、宴请、看戏等。船尾有两桨(也有俗称四垛头、八垛头的四至八桨),速度很快,专门供少数官僚和富家子弟观光、扫墓、迎亲、看戏之用。在碧波荡漾、风景优美的水面上,你经常可以看到一叶扁舟,像一条条乌鱼在冉冉游弋。而船夫则坐在船尾,靠着一块竖板,左臂下握着桨,劈水稳定方向,双脚弯曲伸展蹬车。与此同时,在极其狭窄的船舷上,放着一碟茴香豆之类的小吃,右手拿着一个小酒壶,喝着米酒,嚼着一桶茴香豆,在水中悠闲地漫步。这就是著名的绍兴徒步划船。外国游客一抬脚划船,就会毫不犹豫地说“乌篷船”。因为脚划船在全国都很少见,又因为脚划船一般都是带芒的,所以两者就合二为一了。事实上,按照绍兴海关的说法,凡是大船、小船、港船、货船、客船、脚船、手摇船等带遮篷的船只都称为遮篷船。带白篷飞行的夜船、檀香船、小梭,称为白篷船。江湖星罗棋布的绍兴,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绍兴人出门遇到河流,得用船抬脚。所以作为交通工具,船的种类很多,规格也不一样。遮阳篷船和白色遮阳篷船只是被称为遮阳篷之间的区别。绍兴的船,除了简单的农用船,大部分船头都刻有“断头”字样。据考,这种似龙的神灵是龙的九子之一,善于驾驭风浪,能让兴风作浪的水族望而生畏。绍兴的雨篷习惯用细竹竿弯成拱形。一般一个雨篷有三个拱门,底部和表面用竹丝,中间用竹子,两边和上下用扁竹片,绑上铅丝。座舱盖的大小以船的大小为准;帐篷的数量取决于船的长度,从五个、七个、九个到十一个不等。固定的叫丁鹏,活动是方便乘客上下车,欣赏沿途风景。船篷常用桐油、猪血、黑粉,熬成“黑油”,涂在篷外,防止雨水渗漏。这是篷,篷船与这种篷一起使用,包括脚划船、港划船、戏班划船等。如果只在篷上涂熟桐油,其颜色会是“竹变黄”,与黑色的篷形成对比的是白色的篷船,就像夜晚一样。据考证,大部分白盖船都是夜间航行,表面黑漆,容易识别,有利于安全行驶。如檀香船,大多在夜晚天黑风大的时候在海湾航行,满载几十吨的货物,乘潮挡风,只有带着白色遮阳篷的对面船只才能轻易认出。这也是夜船和夜港的白篷的原因。绍兴的港口船只曾经是方便人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所以,不仅沿途经过的“客埠”自然停下来接客,荒地、野地、桥头、岸边也是随时迎客,随时停客。所以帆船一般都比较慢,而且船舱也不大,坐在左右长椅上的客人都在一起,是谈事情的好场合。如果你遇到一两个健谈的人,你会充满笑声。有些船夫(船夫),比如鲁迅《风波》里的齐晋,会一边摇着船,一边讲城乡趣事。什么村铺王结婚,嫁妆送了二十四船,什么村爷爷“扒灰”,儿子媳妇离婚,等等。夜船是在夜间航行的长途运输船。因为客货两用,晚上客人都要睡觉,所以一直是六舱白盖大船。船舱里有全套木板,男的睡床前,中舱,女的睡后舱,都是统一的。船主出租被褥和垫子。夜航船一般在桅杆上挂一盏船灯,灯上写着“西兴——绍兴夜航”的字样。船夫们除了划船划桨,还把有纤维路的地方作为纤夫的背纤维。高峰期绍兴夜航船有十几条航线,如绍兴至萧山、西兴、文家堰、坎山、塘头(瓜沥)、临浦、乔伊,东至关白、曹娥、东关、塘浦、乔伊。因为容量大,时间长,而且是晚上,客人会有充足的条件聊天说话。各种社会趣闻,官场秘闻,甚至宫廷秘闻,奇幻传说,都可以在夜船上交流。这就是明代张岱的《夜船》一书的出处。
历史绍兴酒古称“殷珊甜酒”、“越酒”,酿造历史2300多年。据史料记载,绍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酿酒,南北朝时非常有名。梁元帝萧艺(公元508-554年)写的《金楼子》记载,他小时候读书,“有银瓯,存甜酒”。李白几次去绍兴喝酒写诗。在一首回忆好友何的诗中,他写道:“思明有狂徒,季节真浪漫。长安一见面就叫我仙女。曾经是一杯好酒的东西现在成了松下的灰尘。圣甲虫换了酒,但她记得眼泪和毛巾。"
自宋代以来,江南黄酒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尤其是南宋在杭州建立政权,绍兴与杭州距离较近,绍兴酒发展迅速。当时“蓬莱春”是绍兴名酒之首。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歌中,有许多是对家乡黄酒的赞美。清代是绍兴酒的鼎盛时期。酿造规模全国第一。绍酒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国外。绍酒几乎成了黄酒的代名词。目前绍兴黄酒在出口酒中占比最大。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国。绍兴制酒总公司生产的品种很多,现代国家标准对黄酒的分类方法基本上是以绍兴酒的品种和质量指标为依据。其中,绍兴黄酒在历届名酒评选中均有上榜。
米酒:顾名思义,就是在酿造的过程中,增加酿造用米的量,相对来说,用水量较少。米酒是一种半干的酒。酒精度约为15%,含糖量为0.5%-3%。这酒很醇厚。气息芬芳。此外还有元红酒、好酒、香雪酒等品质上乘的葡萄酒,远销国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典故:民间流传着“老老实实”的故事: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为吴国的君主和大臣酿造了许多美酒。伍子胥的吴国军队驻扎在杭州湾北岸,他们喝得太多了,留下了一座空酒瓶山。越王勾践想起了那次奇耻大辱。经过十年的经营,他的军队比马庄强大,他有足够的粮食。他决心攻打吴。战前百姓来送行,献酒酒教军。勾践为了和三军共饮,把酒扔到河里,军民都俯身在河边,逆流而饮。男人们的勇气倍增,都奋勇打败了吴军,越王撒酒的那条河,就是现在绍兴的“老河”,也叫“老石泽”。
特点:色泽橙黄清澈,香气浓郁,口感鲜甜醇厚,具有越陈越香,久贮不烂的特点。该酒呈深黄带红色,透明晶莹,香气非常突出。含糖量高于元红酒,醇香微甜,风味独特,色、香、味俱佳。酒精度约18度,总酸在0.45%以下,糖分2%,属于半干型白酒。
工艺:绍兴黄酒以优质糯米、酒曲、鉴湖水为原料,采用独特工艺,经摊米精制而成。酒醇厚,风味优美,是“绍兴老酒”中的佳品。
制造商:中国绍兴啤酒总厂。
获奖情况:在1910南洋博览会、1965438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1925西湖博览会、1936浙赣特产展中,绍兴黄酒分别获得金奖和证书。1952、1963、1979、1985在第一、二、三、四届全国品酒会上均被评为国家名酒。3月20日1985,途经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