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镇行政区划

清初,盛泽镇辖区主要由西场、冲子两堰组成,44堰归乡管辖。

同治年间,盛泽镇辖区由5个堰组成,农村辖番屿上巷23个堰,城垣上巷18个堰,20个堰,21个堰,22个堰。

民国初年,乡镇范围还是沿着旧袭。18 (1929)八月,全乡分为胜东、盛楠、胜西、胜北、仲胜五个镇,农村分为桃园、城西、茅塔、西南、西贝、大榭、王贝、大中、长甸、英南、楼下、担子。

1934年3月,5镇依然攻击旧系统。农村重新划分:原英南、担子乡合并为英南乡;北角、黄溪和南昆乡的北角、东角、大榭、新镇、子明5圩和宽子、陈达、陈晓3圩合并,改为洪都乡;大中乡的大中、钟昀呈、南郊、桐梓等集市并入斜溪,更名为李鸿乡;楼夏与五牛合并,楼下乡。长甸乡其余部分划入溪西北,从七区划入临安乡。全乡辖:胜东镇辖36吕,194邻;盛楠镇辖25吕,121邻居;胜溪镇辖20吕,邻147;胜北镇辖37吕,邻184;仲胜镇辖45个吕和233个邻镇。农村辖英南、洪都、李鸿、楼下、长店、桃园、王贝、南昆、城西、毛塔、西南、大榭、西贝、临安等14个乡,共552个吕,2665个邻。

1934年底居委会改为保家制后,盛泽辖5个镇,14个乡,占106嘉宝,1345A。

1946年8月,原仲胜、胜溪镇并入盛楠镇,盛楠、胜东、胜北镇并入胜北镇,桃园乡大堡尾仍归镇。原13农村乡分为大榭、长安、新安、西塔、洪都、楼营、程楠、靖远8个乡。

1947 10,盛楠和胜北合并为盛泽镇。原洪都、楼营并入鸿福乡,程楠、靖远并入新航乡,长安、新安并入中街乡,大榭、新安并入协盛乡。乡镇仍为嘉宝,占102嘉宝和1097A,其中嘉宝24个,乡镇354A。

1950 1月,盛泽镇升格为县直属镇,有16个居委会和居委会小组。

1957建立了四个仓库保护点,每个保护点下辖四个街区。

1960年7月,该镇设立厂、园、太平、利安、荡口、红星六个管理区。1962年7月改为太平联办、厂联办、园联办、利安联办五个联办,红星管理区改为蔬菜大队。

1981,撤销联办,恢复居委会。

到1986年7月,全镇有16个居委会,6个新的村委会,1个蔬菜大队。

1988 12盛泽镇与盛泽乡合并,盛泽乡建制撤销,实行村制,下辖32个行政村。

潭丘镇于2000年7月并入盛泽镇,南马镇于2003年2月并入盛泽镇。

2011年7月,盛泽镇推出了全新的社区体系,将原有的11社区重新划分为八个。盛泽镇镇地势低洼,河流港口交叉,四周湖泊水道纵横交错。20世纪50年代后,石河、小庙港、北浜等65,438+065,438+0河流相继被填平,改为道路,城镇地貌发生变化。

吴淞基地盛泽镇全镇地面高度为3.8-4.5m,西白羊垦区地面高度为3.5-4.0m,部分地段(如文化宫)达到5.0m..地面平均倾角小于5‰,属湖泊沉积带。外下部为壤土表壳层和高压缩性敏感土层,地面耐力8-10吨/平方米。2012年,盛泽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5亿元,增长11.15%;完成公共预算收入2313万元,增长15.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增长20.02%;东方丝绸市场交易额达到945亿元,同比增长15.1%。

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340.89亿元,公共预算收入24.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46.4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东方丝绸市场交易额继续突破1000亿元,盛泽镇在全国中小城市百强镇榜单中排名第13位。农副业是盛泽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除农田基本建设外,先后建成了鸵鸟、特种水产、仔猪、蔬菜、蚕桑、种苗等几十个养殖基地。

2013年,盛泽镇农林牧副产品总收入3.9亿元。水稻、小麦、油菜种植面积分别为3.38万亩(2253.33公顷)、2.99万亩(1.993.33公顷)、1.706.47亩(1.654,38+0.3.76公顷),总产量为265438+。养殖面积9322亩(621.47公顷),年渔业总收入6797.33万元;苗木种植面积9374亩(624.93公顷),水果面积1009亩(67.27公顷),年水果收入65438+2000元;常年蔬菜面积3209亩(213.93公顷),季节性蔬菜面积4000亩(266.67公顷),上市蔬菜面积654.38+0.93万吨,总收入5776.02万元。桑园占地3309亩(220.6公顷),全年养蚕670粒,总收入1.3522万元。全年生猪14000头,仔猪12400头,家禽139000只,鸡蛋1108.20吨,饲料场雏禽30万只,畜牧业生产总收入6078.38万元。盛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丝绸纺织之乡。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发展了丝织业,繁荣了丝绸贸易,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中国四大丝绸之都。截至2012年底,全镇拥有各类企业2300多家,无梭织机65438+20多万台,年产各类纺织品10亿米,纺纱能力300万吨,印染后整理能力30亿米。中国驰名商标4件,全国工业集体商标2件。

2014年,全镇纺织企业2500余家,无梭织机1.3万台,年产量10亿米,纺纱能力325万吨,印染后整理能力30亿米。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位于盛泽镇,创建于1986,市场面积4平方公里。2014年,市场成交额继续突破千亿。盛泽的文化教育事业与经济同步发展。清末民初,大多数学校都与丝绸业有关。1988,盛泽镇有五所小学,分别是盛泽镇中心小学、太平街小学、人民街小学、山塘街小学、东庙街小学。三所中学:盛泽中学、盛泽镇第二中学、盛泽乡中学。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即吴江丝绸工人中等专业学校。

2010盛泽镇创建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启动盛泽二中新校区建设。2011年,盛泽二中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一小幼儿园建设等教育项目启动。2012盛泽镇被列为苏州市级以上现代化示范学校:盛泽中学、盛泽二中、盛泽一中、盛泽实验小学、南马中心小学、苏州丝绸中等职业学校等。2009年,盛泽镇建成并启用了全国首家镇级三级医院——江苏盛泽医院;盛泽第三人民医院完成改扩建。江苏盛泽医院由美国唐仲英基金会捐赠,江苏省人民政府、吴江市人民政府、盛泽镇人民政府投资建设。医院占地205.9亩。

2013年,江苏省盛泽医院(江苏省医院盛泽分院)门急诊1052800人次,出院病人24800人次,医院床位216800张,床位利用率94.30%,业务总收入413万元,药品占48.43%。医院现有职工81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75人,高级职称人员63人。批准床位500张,实际开放床位772张。2013医院整合皮肤科和整形烧伤科,成立吴江唯一的医学整形美容中心。同年成立了神经系统疾病中心、心肺血管疾病中心和消化系统疾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