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在哪里?
二、广东财经大学介绍1983 5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校名广东财经大学;1985年6月,更名为广东商学院;2013年6月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经过35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拥有26600多名全日制本科生和硕士生的省重点院校,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经济、管理和法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学校有广州和佛山三水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275亩。广州校区毗邻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佛山三水校区位于三水森林公园旁。现有校舍约72.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95.27万元,藏书552万余册(含电子书);自主搭建1851数字化教学资源。
教师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32人,其中具有专任职称的教师218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40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5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94人,博士后合作导师2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省级教学团队12,省级科研团队4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5个。
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师4人,青年珠江学者1人,南岭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省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省学科评估组成员3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入选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3人,入选广东高校“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6人,入选广东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11人。广东省、广州市“十大中青年法学家”4名,广东省名师5名,南粤16优秀教师。
博士后研究中心2013首次获批。
人员培训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坚持并不断完善“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放、协作、实践、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国际水准的学生。
近年来,学校人才培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管类实验教学中心是全国首批两个国家级经管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并入选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具有创业精神和潜力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入选全国首批优秀法律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和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我校与广州市税务局共建的经济实践教育基地是国家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经管类综合实验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企业模拟综合运营》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物流》两门课程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是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国际应用型会计人才协同教育平台、广东财经大学税务专业协同教育基地获批广东省协同教育平台。2017学校与广东省教育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共建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建立国际商学院、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佛山研究生院、 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和现代服务业孵化与创新创业基地,突出实践创业、校企协同育人、国际化三大办学特色。
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保持较高的就业质量。历年来,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为99%,毕业生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以经济、管理、法律为主,坚持商法一体化,促进经济、管理、法律、文学、科学、工程、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体系。
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三个一级学科为省级优势学科,理论经济学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与设计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4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英语语言文学类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金融、税务、保险、审计、法律、出版、工程、会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商管理。
现有本科专业57个,其中市场营销、法律、金融、会计、金融等5个专业为国家级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017年,学校获批广东省授予博士学位项目建设单位。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求真务实”的科研理念,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广东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四个——广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广东财经大学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广东地方公共财政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与审计治理研究院;1广东协同创新平台——珠三角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广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与教育统计应用实验室;1广东省重点智库——华南商业智库;1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能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两个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开放型经济创新研究中心和广东财经大学商贸物流与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史研究中心;广州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重点研究基地——广州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基地和广州城市文学与城市文化研究基地。
五年来,教师承担国家项目87项、省部级项目357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在《中国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48篇,被SCI、EI、ISTP收录239篇。出版了211本书。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3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2项。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A)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百强期刊,全国高校特色栏目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全国人大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社会福利工作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撑,以贡献求发展”的需求导向和社会服务理念,紧密结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
66名专家教授被聘为省市行政决策顾问、应急管理顾问、立法顾问和省市人大财政顾问。
学校与政府和社会各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广州市社科联共建“广州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与广东省国税局、地税局共建“广东纳税服务研究中心”,与广州市河津嘉骏房地产开发公司共建南沙自贸区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基地, 有限公司* * *与广州市税务局共建全国首家校企合作的税务干部培训学院,* * *与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广东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与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共建清远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 * *与东莞虎门镇共建广东财经大学东莞电子商务研究院。 与广东税务学院、智伯税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互联网加财税研究中心,与广州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共建广州科技金融协同创新研究院,与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共建广东财经大学瑞华审计研究院,与广东省政协共建广东省政协。与广东省发改委成立广东省反垄断执法与大数据分析研究中心,与广东省翻译教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签订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政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广东宏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广东财经大学点车金融研究院,与广东艺术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开平市、信丰市签订。
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以建设一支胜任国际化教育的教师和管理团队为支撑,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办学的国际化程度、水平和效益。
努力搭建教学管理人员国际化培训平台:“专任教师海外访问项目”持续实施,建立了“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化教师海外培训基地”佩斯大学站、西澳大学站,分批选派教师和管理干部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合作研究、参加课程学习或业务培训。
着力打造科研国际合作平台:设立9个国际及港澳台科研合作创新平台项目;广东财经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和国际教育项目英语教研中心相继成立。
努力打造应用型高端人才国际化培养平台:与国外7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实施各类国际教育项目;创办了三个中外合作本科实验班;在德国、新西兰、意大利、阿根廷建立“广东财经大学海外实践教学平台”;成为“一带一路”大学联盟成员院校,教育部“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
努力打造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国际交流平台:港澳台学生教育初具规模;积极推进留学中国教育。不断构建具有学校品牌和特色的计划外国际教育培训项目体系,稳步扩大计划外国际教育规模;与德国歌德学院合作成立广东财经大学歌德语言中心,这是华南地区首家德语培训和德语分级的权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