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的「八和会馆」是什么来历?
为加强戏班人民的团结,保证戏班的正常运转,恢复戏班的行会组织,况新华、杜教英、林志等人提出组织修建“八和会馆”,修建“八和会馆”所需费用利用每年闰月全行歇业义务演出的习惯, 并提出将其收入的20%加上每个班的年薪作为博物馆的建设资金。 每个加入的人交1两银子。至于男生班的小演员,也要在老师合同到期后的三年内扣除他们的“闰月费”。
清光绪十八年(1892),在广州黄沙旧址海滨街(现黄沙地铁站)正式建成“八和会馆”。八厅设在八和厅,供各阶级艺人下班后留洋,按线路不同有赵贺厅、清河厅、福和厅、新和厅、永和厅、德和厅、神和厅、普和厅。
昭和堂:宫角、萧声、宗盛、郑声、大华店。
清和堂:二花脸,刘芬。
福和堂:花旦,严昊,倔强而微笑。
新和堂:丑男丑女。
永和堂:小武、武圣。
德和堂(即栾玉堂):五军之虎,武术家。
参和堂:接受和销售戏剧(后改为参成堂)。
普和堂(后改为普福堂):棚面(即乐师)。
Bahe Hall还有各种机构:
方便:相当于现在的医疗室,有1医生看艺人,配备专人购药。
养老院:一些60岁以上,没有子女赡养的成员,可以入住医院吃住(这里往往有20~30人赡养老人)。
告别场所:是处理老艺术家葬礼的机构。有1专职人员,负责送死者上山安葬。平时,他们给这些老人洗衣服,做饭。
八合小学:招收附近街区的艺人和孩子,学杂费由八合堂提供。
何仪公司:光绪末年,艺人们为了反抗业主对艺人的剥削,投资兴办了自己的戏场事业。
巴河会馆的领导体制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最初实行总裁制,所有成员选举尊敬的演员和工人担任总裁。总裁拥有业内最高权威,涵盖从戏剧事务到艺术家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历任会长:匡新华、梁庆吉、小武非赞、左达夫、易进、曾大顺、龚娇、陈、李云泉(佟大伟)、(宗华清)、邵新华(任俊三)等。
1937年,日本战机轰炸广州,一夜之间巴合堂被毁。1946年,粤剧艺人义演筹款,在广州恩宁路买了一栋楼,新建了一个八合堂。
时隔近60年,巴河会馆被政府房管部门评定为“超危房”。自2002年以来,粤剧爱好者一直在计划修复八和殿。2002年9月6日,著名粤剧演员吴国华、曹秀琴率广东粤剧院第二剧团来港义演。门票收入和香港热心人士的捐款达26万港元和20万人民币。2002年6月27日,巴合殿一期维修工程开工。2003年,荔湾区政府投资6000万元,加快修复巴合堂。2003年9月28日,八和殿成功修复并剪彩。修复后的八合堂分为两部分,正面为三层建筑,一层主要为中央舞台,舞台高度5米,用于粤剧表演,也是粤剧友交流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