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大纲(浙教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发动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妙林法师则是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在虎门进行销毁鸦片的壮举。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培养了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鸦片从英国走私到中国的史实,了解资本主义肮脏血腥的历史,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和毁灭鸦片的虎门爱国主义精神,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尊严。牢记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讲述中国是如何从一个政治主权、领土完整、经济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点关注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林则徐与虎门销毁鸦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打开中国市场。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3.林则徐与虎门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二、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署了《南京条约》。3.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困难
难点在于如何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的封建经济已经被破坏,资本主义有一定的成分,但仍维持着封建剥削制度。然后根据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到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独立的政治已经开始受到外国的干涉;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了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于是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南京条约》的签订只是一个开始,不要在理解上犯错误。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英国走私鸦片到中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一、引言框中英国为什么走私鸦片到中国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在学生充分讨论的情况下,老师总结指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四处扩张,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广阔的中国市场成为它的首选。英国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未能完全满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交易可以获取暴利。(当时拥有鸦片独家销售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每箱成本200多卢比,市场上的拍卖价在181785卢比,在中国的售价是2 618卢比,相差833卢比,相当于280多两银元,400元人民币或白银。)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指导学生看从英国进口到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指导学生阅读免费阅读卡片,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进行思考和讨论。老师又总结了一下:鸦片是用罂粟汁熬制的麻醉药品。一个人一旦吸了鸦片,就不容易戒掉。一旦他沉迷其中,就会毁了他的家庭,毁了他的家庭。请读大炮的歌谣,老师会解释意思。第一任英属印度总督黑斯廷斯在1773年宣称:“鸦片不是必需品,而是有害的奢侈品。除了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不允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限制国内对鸦片的消费。”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应该严格限制国内消费;一方面鼓励出口,以获取暴利。这一目的彻底揭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无耻和虚伪,认清了资本主义肮脏血腥的历史。马克思曾引用英国历史学家蒙哥马利·马丁(Montgomery Martin)的话痛斥鸦片贸易的罪恶:“鸦片贸易比奴隶贸易更残酷,因为鸦片贩子在腐蚀、腐化和摧毁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折磨他们的肉体。”马克思一针见血:非法鸦片贸易每年都通过摧毁人的生命和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
老师让学生动脑读题,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总结鸦片进口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会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3.林则徐与虎门销毁鸦片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老师问你将如何面对鸦片走私带来的严峻形势?学生们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老师得出结论,鸦片走私已经严重危害到清朝的统治,于是道光帝派林则徐去广东禁烟。(说到鸦片的危害,林则徐为什么禁烟就不言而喻了。)
老师提问:林则徐采取了哪些措施禁烟?收到了什么效果?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建议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滩销毁。注意提醒学生,卖烟是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的,不是燃烧香烟。老师也可以指出,当时外国人并没有完全相信林则徐真的要禁烟。他们以为林则徐这次会发财。但仔细观察了整个卖烟过程的各个环节后,发现他们严密有序、滴水不漏的组织措施,简直让人有机可乘。他们的想法太天真了。林则徐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高尚的人格精神,让这些外国人折服,赞叹不已。虎门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显示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罗瑞卿将军访问虎门时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就是在这里开始的。到了虎门,就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了。”
4.英国发动侵华鸦片战争:老师指出,林则徐和虎门销毁鸦片,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梦想。他们决心发动侵略战争,用猛烈的炮击打开中国的大门。老师问:这场战争是林则徐禁烟引起的吗?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引用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的名言“战争是政治以另一种手段的延续”,指出开放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延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会这么做,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这场战争是鸦片走私引起的,马克思说,“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叫做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鸦片战争。
5.清政府被迫签署《南京条约》:让学生读课本,回答,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什么?以清政府战败的原因为主题的小讨论,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学习,自由玩耍,表达自我。在此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看鸦片战争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一是进攻广州,陷海逼津,道光帝革除林则徐调查;第二,清政府占领香港,进吴淞,进南京,被迫在城下签盟。综上所述,建议清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会,却造成了自满、愚昧、落后的心态,结果是“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尽管中国发动了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尽管关天培等爱国战士英勇抵抗,但战争还是失败了,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6.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老师提出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引导他们看到割让香港岛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六个字:割地、赔款、通商。与学生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国家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的斗争,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请总结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并写下来。比较一下,看谁总结的内容全面,文字简洁。
主要是: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高达1839,中国白银外流高达1亿两)。二是银价上涨,导致“银贵钱贱”。铜币对白银的比率增加了。从原来的1000到1500到1,再到2 000到1。清政府规定用白银纳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原来100斤大米卖1000铜钱,可以交1两白银的税。现在需要200斤大米交税。(3)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贪贿放私,因贪贿放私更贪。第四,毒害了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致使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宫被焚毁,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奸占,以及在国难之年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史实。
本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如此嚣张跋扈的原因),从而理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要目标为何是清理政府(如果不彻底消除腐败的根源,今天赶走“法”“英”,明天就会有新的“法”)。
分析民族的强弱,国家的先进落后与其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努力学习。通过太平军抵抗洋枪的史实,中国人民一直有着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光荣传统。
重要且困难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关键点。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只需要掌握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发动战争的国家,但教师要抓住课文的题目,讲清楚这场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这样课文的内容才能上下贯通。
“外国列强侵华罪行”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也是本课用大量篇幅描述的内容。为了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容易把握这一历史事实,可以把罪行概括为八个字:“史无前例的劫掠”(英国、法国)和“最大地割”(俄国)。
这一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第一,农民起义军为什么首先针对清政府,即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的腐败是国难的罪魁祸首);首先是通过太平军抗击洋炮,讲述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抵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复习问题: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当权者满足他们的既得利益吗?
介绍一门新课
1.课文的教学思路可以采用一条线索三个板块的结构:
①一条线索:即《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列强侵华罪行》的正文标题
②三节:由全班的黑板设计组成。
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第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列强罪行
1.英法火烧圆明园
2.俄罗斯占领的领土(超过150万平方公里)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
2.具体教学方法
①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这一课极其简短,但为什么要单列一节?第一,整体线索结构清晰,逻辑性强。第二,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这场侵略战争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这是后话),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关。所以这部分是老师从科目上介绍的,也就是什么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因《南京条约》的签订,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但其贪婪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为了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他们无理要求“修改条约”。被拒绝后,他们在这里发动侵略战争,以迫使清政府就范。因为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被称为历史上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2)在第二节“大国的罪行”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A.谈“火烧圆明园”可以用讨论的形式来做。也就是老师的解释:圆明园既是中国封建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实至名归(详见资料)。让圆明园这个精致的艺术宝库在学生心中占据先人的地位。看,就是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视频,让学生对圆明园有一个直观的印象。通过视觉,见证侵略者的残暴、贪婪和邪恶。通过听、看活动加深对侵略者罪行的仇恨。讨论,即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痛诉,激发爱国热情。
B.俄罗斯土地划分的行为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第一,野心——由来已久
二是手段——浑水摸鱼(武力逼迫,调解诱导,一纸决定,强行切割查封),一步步蚕食。
教学方法可以用一图一表。先“以表读图”,再“以图表示”(用地理方位的方法)。
③第三节可以用连环提问法:中国为什么会遭受这样的灾难?主观原因是什么?民众反应如何(联系第一次鸦片战争内容:清政府腐败,一再妥协退让,导致中国局势一落千丈)?农民政权抵抗的目标是什么?结果如何?最后,老师对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入侵者、主要内容和结果做了总结,以便层层归纳,逐步巩固,让学生明白,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权的丧失和领土的夺取,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得到巩固, 为掌握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知识的完整性做铺垫。
第三课收复新疆
教学目标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同学们知道阿古柏侵略新疆,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我知道,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左打败了阿古柏,收复了新疆。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如果你是左,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如何评价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必将得到人民的拥护。
教学重点
左收复新疆是这节课的重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的西北大门。其得失不仅关系到中国主权,也关系到维护国家安全。左主张收复新疆,赢得了朝野爱国人士的支持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拥护。
教学困难
很难说明收复伊犁的重要性和付出代价的必要性。一座山城有必要用一大片土地和一大笔补偿款来交换吗?学生可能不理解,不接受。在教学中一定要讲清楚,当时的俄国强弱悬殊,不付出一定的代价是不可能收复伊犁的。伊犁是新疆的大门。收复不了伊犁,就等于收复不了新疆,国家安全还是没有保障。因此,伊犁比那片土地和那些赔款更重要。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新疆的位置,并问“新疆占我国领土的百分之几?”然后用“脑筋”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一是渗透主题,二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让学生知道新疆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回顾这一时期中国边境危机的情况,然后直接引入新课。
3.讲“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故事,提出“苏联解体产生了几个国家”的问题。再问一遍,“郝汉是哪个国家建立的?”让学生了解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的起源,明确其地理位置。为后面的学习建立时空观念。
4.结合新疆地图或电脑课件,老师在演示的同时,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了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过程。或者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演示、讲解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过程,描述阿古柏如何残酷剥削、压迫新疆各族人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小字部分,指出俄国和英国无视中国主权,公开承认和支持阿古柏傀儡政权,俄国还直接出兵占领新疆伊犁地区。其犯罪目的是企图分裂中国领土。
6.“左收复新疆”是这节课的重点。课前,可以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李鸿章和左的信息和看法。上课时,学生可分为“李鸿章派”和“左派”,就“海防”和“阻防”(指北方四区防御)的重要性进行争论。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左收复新疆主张正确性的理解。
7.问:“如果你是左,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问“为什么左打败阿古柏后不收复伊犁,而是主张外交解决,同时成立反俄指挥部,支持的外交斗争?”培养学生学会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
9.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用一块地,换来伊利的大量补偿,值得吗?”培养学生高瞻远瞩,从全局角度分析问题。
10.以上之后可以问“结合之前所学,你对左唐宗有什么看法?”既能巩固旧知识,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评价重要历史人物的能力。
锻炼大脑
想想吧。为什么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专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归中央管辖,成为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后,中央政府从未放弃对新疆的管理。
第4课中日战争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甲午战争的大致情况:日本的战争目的;为什么叫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旅顺沦陷;阿哈瓦被打败了。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省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讲述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英勇顽强抗击侵略。他们是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懈怠落后,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日本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重点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教学困难
1894-1895年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史料,帮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视频、教学课件、挂图。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在介绍一节新课时,老师可以设计这样一段引言来渲染气氛:“同学们,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近代史的耻辱柱上,镌刻着多少中国人的血泪,记录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个不是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哪个词不具有启发性,不引人入胜?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回到甲午战争的历史时期,领略民族的血泪,回顾惨痛的经验教训。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四课,甲午战争。”这种引入从一开始就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两个问题既总结了上节课,又为下面做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黄海战争是这节课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日本的战争目的和战争名称是甲午战争。二是黄海战争的历程。第三是黄海战争的结果。老师可以先放电影《吴佳风暴》的重要片段,然后让课前已经准备好故事的学生演讲,突出邓世昌的事迹。学生讲完后,老师做了总结。请学生注意相关的地图和图片资料。
3.黄海之战后,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下令北洋舰队“护船避战”,躲在阿哈瓦军港,不得出海巡逻迎敌。这样黄海的制海权就被日本舰队控制了,然后中国就遭到了日军的海陆夹击。老师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重点讲述旅顺沦陷和旅顺大屠杀,引导学生阅读小字。老师又讲解了一遍阿哈瓦溃败的情况,指出北洋舰队在阿哈瓦一战中全军覆没。
4.《马关条约》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下面三个问题要依次说明: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1895)以及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要求学生熟记。第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在书中分为四点,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关于“三重干预”,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小字,老师不必讲解。再次,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第一,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联合包围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直接威胁京津安全。台湾省省是中国沿海最大的岛屿,包括70多个岛屿、澎湖列岛和其他大小岛屿。与福建隔台湾海峡相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省不仅是掠夺资源的宝库,也是侵略中国东南沿海省份的基地。二是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严重损害了中国财政,大大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到9200万。为了赔偿,除了加紧寻找民众,还不得不借条件苛刻的“外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年收入的3倍多,其中85%被日本政府用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为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中国侵略的主要敌人之一。第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方便了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一带的财富。第四,条约规定日本工厂可以设在通商口岸,方便了帝国主义资本向中国输出。从此,帝国主义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办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动力,掠夺原材料,严重阻碍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从此,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5.1895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台湾省现已归还日本,颐和园已搭起华盖。”让学生思考:台湾省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现在是日本的”?“颐和园又有天花板了”,为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意味着什么?指出以那拉氏、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贪图和平,国难当头还有什么“长生节”可言?这一小撮人如何在治国上立于不败之地?
6.指导学生阅读以徐翔为首的台湾省人民抗日相关资料,抨击当今台湾省的“台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