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老字号的问题
关于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促进泉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
——何承哲 [1210218]2008-05-12 14:48:09
济南自古就有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老字号是泉城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老字号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老字号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一些老字号甚至销声匿迹。也有一些老字号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因此老字号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呈现出危机与生机并存的局面。
如何借举办全运会及建设现代化国际大济南之机振兴济南老字号,利用老字号品牌资源发展传统特色工商业和文化旅游业,既是促进济南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又为保护泉城济南传统风貌、扩大济南文化底蕴的影响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带来新的机遇。
一、老字号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据资料调查,到目前品牌创立于1956年以前济南市***有老字号50家左右,瑞蚨祥、大观园、燕喜堂饭庄、宝明斋眼镜、草包包子铺等“老字号”声名远播、历史悠久。但除了少数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激发了企业活力,保持较强的发展势头外,约三分之一已歇业,仍在经营的老字号大部分处境艰难,造成老字号衰落不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政治环境、旧的经济体制制约等客观因素,也有老字号跟不上新形势、缺少自我调节机制等主观因素,但总体来看,老字号产权制度的不明晰和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的内部缺陷以及机制僵化是导致老字号走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一)体制束缚,限制了老字号的经营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几十年来,计划经济下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的所有弊端对老字号产生了不良影响,如政企不分、政资不分,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投资、分配等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使老字号失去了自我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一方面老字号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包括老字号无形资产产权)不明晰,所有者长期虚置,无人关心老字号的前途和命运;另一方面老字号的国有资产经营权不到位,企业经营者有名无实或没有真正的法人财产权,无人对老字号的生存和发展负责。这一制度缺陷不仅使老字号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而且使企业失去自我改造和发展的能力,陷入自身无法解脱的困境。
(二)机制僵化,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
改革开放后,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大批新生企业采取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营销模式迅速成长壮大,而老字号企业机制僵化,观念陈旧,缺少自我创新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对国内新名牌和世界知名品牌的激列竞争,老字号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一些老字号企业也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没有及时对自己的品牌进行注册,造成商标屡次被抢注,要么失去品牌,要么须花巨额转让费买回品牌。
二、促进济南老字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老字号是泉城济南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一笔宝贵财富。作为文化遗产,老字号应该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保护;作为社会财富,应该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使老字号在弘扬优良传统、培育民族精神、繁荣省会经济、丰富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济南老字号进入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轨道,建议如下:
(一)深度发掘和提升老字号的价值
要充分发掘老字号价值中的潜在因素。例如,一些老字号的传统产品和服务已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但如果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一定的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就可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第二,充分整合老字号文化资源,可建立老字号博物馆或老字号一条街(如芙蓉街道),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提升城市底蕴和形象。
(二)深化国有老字号企业改革
国有体制是束缚老字号发展的最大障碍。应加快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对国有老字号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使之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的必然要求,也是老字号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是允许老字号企业原家族传人或主要经营者(掌握传统技艺或特殊工艺的)持大股,也可以实行期权期股,以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并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二是支持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上市,借助资本市场推动老字号发展。例如,“同仁堂”上市不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而且上市筹资保证了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扩大再生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三是大部分中小型老字号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应全部退出,改制为私人资本结构的股份制企业,让老字号重走民营之路。四是对破产、关闭或被收购、兼并的老字号企业,其品牌应由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公开拍卖、转让或有偿使用,所得资金全部用于扶持老字号发展。鼓励外资、民间资本通过拍卖竞价方式,购买、参股、控股老字号企业。
(三)优化老字号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