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一菩提。菩提是什么意思?
一棵树就是菩提,这里的菩提就是觉悟和觉悟的意思。
“菩提”一词是古印度语(梵文)菩提的音译,意为觉悟和智慧。用来指人突然醒悟,恍然大悟,突然闯入开悟的道路,突然悟出真理,达到超越的境界。
关于佛陀的菩提,根据大智慧的理论,有五种:
1.发起菩提,是指十信菩萨发起苦播,其心是菩提果的因缘。
2、福心菩提,即住十处、十行、十向的菩萨,一切波罗蜜,降伏烦恼,降伏其心。
3、明心菩提,即升到地上的菩萨觉悟到各种法度的实相终究是清净的,也就是所谓的般若波罗蜜多相。
4.出家菩提,是指第八不动处、第九德处、第十法因迪等第三等级的菩萨,从般若波罗蜜多中得了方便,不执着于般若波罗蜜多,所以摆脱了束缚的烦恼,离开了三界,到了萨若(一心),所以称为菩提。
5、无上菩提,即妙觉等觉,证为多罗阿姨三菩提,即佛果智慧。
以上统称为五菩提。此外,达摩-汉文典籍中记载了佛的法、报、应,立法了三种菩提:佛菩提(达摩菩提)、佛菩提(报菩提)、佛菩提(应菩提)。
扩展数据:
菩提树
菩提无树,镜非台。
什么都没有,所以没有灰尘。
原始解释:
这是六祖慧能的一首四句诗。
这源于沈绣和慧能。
沈绣说:“作为一棵菩提树,我的心就像一个镜台。要经常擦,不要弄灰尘。”
慧能曰:“菩提无树,镜非台。什么都没有,那尘埃在哪里?”
的确,理解这两个儿子真的很难,甚至一个正确的理解都不容易。
一、身为菩提树,心如镜台。要经常擦拭,以免产生灰尘。
解释:
弟子如菩提树,(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
弟子的心就像一面明亮的舞台镜子。(捻花含笑,禅宗第一公案故事(典故))
要经常试着去刷,不要让它被灰尘污垢污染,阻挡了明亮的大自然。
二、菩提无树,镜非台。本来什么都没有,哪里来的灰尘?
解释:
菩提原本是智慧的隐喻。
明亮的镜子比喻宁静的心灵。
原本安静的地方,哪里会沾染什么灰尘?
百度百科-菩提无树